本文目錄
古羅馬是怎樣滅亡的啊古羅馬是怎麼滅亡的
1.古羅馬帝國的滅亡有其根本原因,即自共和國時期開始的不斷對外擴張帶來的經濟基礎變化。
2.在共和國時期,古羅馬的經濟以自然經濟為主,小農是帝國的基石。他們通過勞動為城市提供糧食,維持了帝國經濟和政治的統一。
3.然而,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的對外擴張導緻土地問題加劇,小農經濟破産,土地兼并嚴重,自然經濟瓦解,莊園經濟崛起。
4.到了帝國初期,莊園經濟成為主導,羅馬帝國的經濟形态轉變已不可避免。這種轉變影響了帝國的政治結構,削弱了官僚和軍隊,國家統治基礎動搖。
5.經濟上的分裂導緻官僚體系衰弱,軍隊招募困難,蠻族士兵的引入進一步削弱了帝國的忠誠度,加速了滅亡的進程。
6.文化和政治因素也對羅馬帝國的滅亡産生了影響。政治上的繼承法缺失和中央集權制度導緻民衆對政治的參與度降低,忠誠度減弱。
7.文化上,帝國的擴張帶來了多民族混雜,羅馬文化遭受沖擊,公民文化衰弱,精神道德标準喪失,人民的團結和高尚品質不複存在。
8.綜上所述,古羅馬帝國的滅亡是由内部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一外部因素所緻。
古羅馬帝國什麼時候滅亡的
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分裂,成了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公約476年,年僅6歲的西羅馬皇帝羅慕洛被日耳曼人廢黜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國王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東羅馬帝國滅亡
古羅馬是怎樣滅亡的
1.在公元410年8月的一個日子,一名奴隸打開了彈盡糧絕的羅馬城門,允許哥德人首領阿拉裡克率領的日爾曼蠻族大軍攻入了這座八百年來未被攻克的“永恒之城”。
2.盡管羅馬城失陷,但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在哥德人的肆虐後仍收複了失地,并延續到了公元476年,末代皇帝奧古斯都圖拉斯被他的日耳曼司令官廢黜。
3.東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395年并定都君士坦丁堡,一直持續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最終滅亡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4. 410年羅馬城的洗劫隻是帝國衰落的一個征兆,而非衰落的原因。哥德人本意是想分享羅馬人的奢華生活,而非摧毀這座永恒之城。
5.阿拉裡克曾要求羅馬人封他為聯合統帥,并為他的部下分配土地,但當看到羅馬人的虛僞态度後,失望之下決定攻打羅馬。在阿拉裡克去世後,哥德人在其繼承人阿瑟爾夫領導下,展現出了“希臘的典雅、意大利的優美和高盧的強健”的特色。
6.在410年攻陷羅馬城之前,哥德人已經開始逐漸采用羅馬的風俗習慣。同時,邊遠地區的羅馬人也不斷受到蠻族文化的影響,且日耳曼族招募的羅馬士兵也越來越多,他們對羅馬的忠誠度自然不高。
7.羅馬城的失陷并非對羅馬政權的緻命打擊,但由于這是八百年來羅馬帝國的首次失敗,心理上的沖擊遠比實際的建築物破壞更為嚴重。因此,曆史上常将永恒之城的陷落視為羅馬帝國滅亡的象征。
8.在英國賽倫塞斯特的一座4世紀末至5世紀初的羅馬人墓地裡,發掘出的四百五十具骸骨中,多數骨頭的鉛含量遠超正常值,兒童含量更高。這些可能因鉛中毒而亡,雖然這一說法尚需進一步證實。
9.當時的記載顯示,許多羅馬人患有四肢麻痹和頭痛,這都是慢性鉛中毒的症狀。賽倫塞斯特作為羅馬統治英國時期的第二大城,可能代表了當時大多數羅馬城市的情況。
10.羅馬人有良好的供水系統,但飲用水通常通過鉛管輸送,使用鉛杯飲水,鉛鍋烹饪,甚至用鉛調酒。長期攝入大量鉛會導緻精力下降,甚至失去生育能力。羅馬皇帝鼓勵生育更多子女,可能是因為擔心人口減少,然而即使是少量的鉛攝入也會影響生育能力,這或許也是帝國衰敗的原因之一。
11.東羅馬帝國能夠延續千年,除了因為其較短的邊疆易于防守,國内安定外,還因為境内的鉛礦較西羅馬少,國民不得不使用陶杯和瓦鍋,減少了鉛的攝入。
曆史上的古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
1.羅馬共和國在公元前27年轉變為羅馬帝國,由屋大維領導。
2.基督教在1世紀誕生,最初受到鎮壓,但後來在2世紀進入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
3.從3世紀起,羅馬帝國面臨奴隸短缺和人民矛盾的問題,期間發生了著名的斯巴達克起義。
4. 395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東羅馬帝國,而西羅馬帝國在476年被日耳曼人擊潰,宣告滅亡。
5.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自7世紀起遭受阿拉伯人的連續進攻。
6.拜占庭帝國尋求西歐封建主的保護,西歐封建主組建十字軍東征。前四次十字軍東征幫助了拜占庭,但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卻轉而進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的首都。
7.最終,在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其領土改名為伊斯坦布爾,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古羅馬三大家族是怎麼滅亡的
朱利亞(朱利)家的屋大維在羅馬内戰中戰勝了所有家族和派系,号稱“奧古斯都”,推翻共和政體,建立羅馬帝國,屋大維也成為了帝國皇帝,憑借這層關系,朱利家成為了在羅馬帝國早期最有實權的家族政治集團,顯赫一時。在帝國時期的元首政治中,大批的朱利家族人(包括其外戚家族)别皇帝任命為大法官和行省總督,這些在古羅馬曆史學家帝托·李維寫的《羅馬史》都有詳盡的記載,有興趣的不妨找來仔細看看,很長知識。
至于西庇阿(塞彼家)家族和布魯圖(布魯提)家族,羅馬全面戰争這款遊戲無疑誇大了其曆史作用和能力了,而羅馬共和政治之下,具有實力與影響了的絕對不止這三個家族,遊戲裡将這三個家族做成典型,無非是這三個家族曆史悠久,其家史充斥則整個羅馬在共和國時期的全部曆史時期。在這裡小弟就簡略其後期的政治動向。
在羅馬共和國後期的内戰中,這兩個家族都不是主角。第一場内戰是馬略和蘇拉之争,馬略平民出生,取了朱利家的女人,算是代表朱利家的利益,而蘇拉這是典型的貴族出生的獨裁分子。
布魯圖家族是共和派(平民派)的死忠擁護者,在第一次内戰中站在馬略一邊,而代表軍人利益的蘇拉則得到了主戰派西庇阿家(這個家族史羅馬的主戰派,羅馬共和國的衆多對外戰争,都留下了他們的影子,同時也出過了像格拉古兄弟這樣偉大的改革家)的支持。拉略倒下後,蘇拉成為了羅馬的獨裁者,個大家族有紛紛暗地裡密謀推翻其統治。
蘇拉死後,各大家族再次圍繞着元老院展開了權力争奪,經過第二次内戰,形成了前三頭同盟政治集團,以對抗元老院。其中恺撒自然時來自朱利家的代表,克拉蘇是朱利家的女婿(好像克拉蘇也是來自某個顯赫的實權家族,不過不是遊戲裡的三大家族),格奈烏斯·龐培則是個三大家族都是沒有血統聯系的(政治利益另當别論)。
之後共和派的死忠分子布魯圖家族的小布魯圖一匕首把恺撒幹掉,布魯圖家于朱利家由此結下了宿怨,屋大維後來主掌大權後,第一批被清掃的元老院元老裡就有大批布魯圖家人。(題外話)
三頭同盟瓦解之後,屋大維、馬克·安東尼和雷必達組成的後三頭同盟,繼續與元老院和所謂的共和派對抗,在當時,所謂的共和派代表的隻是貴族和元老院的利益,而三頭同盟更多的是維護騎士、平民和軍人的利益,雙方勢同水花。朱利家這次推出了屋大維,馬克·安東尼作為朱利家的外戚(其母為朱利家人)和其自身家族的代言人,也被推上政治舞台,而來自另一大勢力,有軍隊和西庇阿家作後台的雷必達也成為了同盟中的一員。
在凱撒死後,元老院、西庇阿家族、布魯圖家族以及一系列羅馬政治家族勢力為遏制日益強大的朱利家,便聯合起來擁護安東尼,讓朱利家的兩個代表狗咬狗。
屋大維擊敗了安東尼和所有敵人後,元老院、西庇阿家族、布魯圖家族以及其他衆多家族的成員都在政壇上遭到了清洗。在屋大維改革建立帝國後,西庇阿家族、布魯圖家族等家族雖然還一直繁衍昌盛,但在政治上的影響以大不如前。失去了實權和軍權,淪為元首政治之下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