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古文裡對長者是怎麼稱呼的
佼人:指美人。佼,美好的意思。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千金:舊稱别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顔如玉。”指美人。女公子:舊時對别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尤物:奇異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異的人或物品。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内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發妻:古時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結發為髻,男子從此把頭發挽在頭頂上,為表示是原配,稱妻子為“發妻”軟玉溫香:軟:柔和;溫:溫和。玉、香:女子的代稱。後泛指溫柔的年青女性。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後為對自己妻子的謙稱。小家碧玉: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二八佳人:二八:指16歲,指年輕美貌的女子。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婦女保留青年時的神态。巾帼英雄:巾帼: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引申為婦女的代稱,指婦女中傑出的人物。
稱呼是怎麼來滴呢
中國傳統稱呼背後的内涵如今已經不為年輕人所知道,随着傳統文化迅速地崩落,我們許多文化人對過去一些稱呼的文化内涵已經不甚了了。比如,對“弟”的稱呼就是如此。大約十年前,北京某位年輕的教授稱:“費孝通對我真客氣,寫信稱我為弟。”大有洋洋得意之态。當時南京師大的一位老教授聽說了,連聲說“可笑”。為什麼呢?因為老師訴諸文字時是稱學生為“弟”的,弟就是弟子。費孝通給北京某教授寫信稱“弟”,就是認為是學生輩,并不是稱兄道弟的意思。上世紀30年代,家父從我的外祖锺锺山讀書時,锺锺山有《中國哲學史》贈送,扉頁上就寫着“贈某某賢弟讀之”。“賢弟”者,對學生的稱呼也。外祖為人極其嚴肅,蔣禮鴻先生挽詩稱“锺子巗巗”,稱學生為“弟”絕無稱兄道弟之含義。31年前,我考上研究生後,蔣禮鴻先生給我寫信,稱“世弟”。我當時也不甚了了,曾請蔣先生将稱呼改成“世侄”。蔣先生笑笑,說:“其實這兩個稱呼是一樣的,既然現在的人不太清楚了,就改吧。”我的導師徐複先生給我贈書,也是稱“仁弟”、“賢弟”的。這就是“師弟之誼”。所謂“師弟之誼”,老派是見面要行跪拜禮的,新派隻是在稱呼上了。我的導師張舜徽先生在《養怡堂答問·十六》中說:他是不贊成“師弟之誼”的規矩的,因為每見必行跪拜禮,他的意見是“古稱五倫,原無師弟。師弟一倫,自包括在朋友之内矣”。(《讱庵學術講論集》嶽麓書社1992年版頁794)因此,他不接受拜師,對我們這些考進去的博士生,寫信也隻稱“同志”,取志趣相同,“同志曰友”之義,并非含革命性,更非時下之義,千萬不要誤解了。就“師弟之誼”來說,如果某位老師認為某位學生不宜以學生目之,要用敬稱,那就不能用“弟”了,隻能用“兄”。我的老師、禮學大家錢玄(小雲)先生,給我寫信,就稱“兄”、“仁兄”的。這麼一來,老師的自稱就成了“弟”了。稱學生為“兄”,才确實是敬稱,稱“弟”其實不是敬稱。47年前我讀大學時,對《兩地書》中魯迅稱許廣平為“廣平兄”,覺得非常奇怪,不知道他們彼此間有什麼隐秘。後來了解這個稱呼的文化内涵後,才算明白了。這些年報紙和雜志上有些回憶往事的文章,說到某先生稱學生為“弟”時,總是要說先生是如何謙虛,泯滅了輩分。其實光從這個稱呼上看,并不一定如此。“筆會”8月12日黃柏生先生的文章《多年師生成兄弟》說到老師黃達聰為他作《青松郁茂》圖時題字“青松郁茂柏生賢弟新居誌喜……”,“賢弟”二字實在是老師稱學生之語,而張大千給黃題贈的山水署“達聰仁兄雅屬”,那才是對學生的敬稱。還有一個“仆”字,古文書信中常用來自稱表謙,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屢見。上世紀80年代中,有一位很有才氣的碩士生要投考某位名師,為顯示自己的實力用文言文給這位名師寫了一封信,信中自稱為“仆”。那位名師看到信後,很不高興,認定此人水平不足。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仆”字雖然是自己的謙稱,但隻是用于平輩之間或長輩對晚輩的情況下。學生給老師寫信而自稱“仆”,顯然不能表示謙虛,反而顯得倨傲了。我和張舜徽先生閑談時曾經說到此事,張先生哈哈大笑,給我講了個故事:晚清廢科舉辦學校,湖南常德中學有一學生(其時學生年齡都不小了)寫信給知府,用文言文,多處自稱為“仆”。知府看後,很不高興,到學校來考察,說廢科舉之後,教育大為退步,然後話鋒一轉,說:“也不能說毫無成績,我們倒是教育出許多‘仆’來,真不容易呀!”湖南的這個故事,張先生後來寫到他的《養怡堂答問·三十八》中了(見《讱庵學術講論集》頁818)。可見,對這些傳統稱呼的文化内涵,晚清時也有不甚了了的。過去的稱呼有許多文化内涵,今天又何嘗不是如此?比如“小姐”,本來是稱呼有地位的人家的青年女子的,解放後廢止了,改革開放後又出現,開始時是個敬稱,誰知十幾年後,我們這裡有了“做小姐”的說法,遂從敬稱跌落到紅塵裡,于是對于賓館、飯店中的女性服務員,又回到原來的“服務員”的稱呼了。其實,我們也無須為“小姐”這個稱呼的淪落而傷心,須知這個稱呼在宋朝時正是指的樂戶和妓女,查一下《漢語大詞典》就清楚了。現在也不過是回到它的開初罷了。
小姐用古文怎麼說
某某姑娘
或者百度“古時對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别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顔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舊時對别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
人的各個年齡段稱呼
人生各個年齡段,用古語稱呼:
一、年齡段為童年: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7歲(女)——髫年;8歲(男)——龆年;幼年泛稱——總角;童年——垂髫;10歲以下——黃口;12歲(女)——金钗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青少年——束發。
二、年齡段為少年:
15歲(女)——及笄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破瓜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20歲(男)——弱冠;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
三、年齡段為中年:
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四、年齡段為老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下壽;70歲——古稀、杖國之年、緻事之年、緻政之年;80歲——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壽;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稱“白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鐘”、“潦倒之年”的。
五、百歲以上:
100歲——期頤、上壽;120歲——花甲重開;140歲——古稀雙慶。
擴展資料
中國在習慣上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按出生後所經曆的日曆年頭計算,即生下來就算1歲,以後每過一次新年便增加1歲。一般按農曆新年算,也有按公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嬰兒,出生後就算1歲,過了公曆1月1日或當地農曆新年又算1歲。這樣,嬰兒出生才幾天,已算虛歲2歲了。這種計算方法較為實用。
周歲年齡又稱實足年齡,指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共經曆的周年數或生日數。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時進行人口普查登記,一個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嬰兒,按虛歲計算是2歲,實際剛剛6個多月,還未過一次生日,按周歲計算應為不滿1周歲,即0歲。周歲年齡比虛歲年齡常常小1~2歲,它是人口統計中常用的年齡計算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