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成語有哪些故事情節(故事成語有哪些故事情節圖片)

biang 中華百科 731

本文目錄

  1. 有哪些寓言故事
  2. 有關三國演義中故事情節的成語、歇後語
  3. 形容故事情節的成語 形容故事情節的成語有哪些

有哪些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Fablestory),亦譯“寓意故事”,聖經文學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作者借助某一情節生動的小故事,或某一場面,峰回路轉地暗示自己的思想意圖。具故事體如下:《狐假虎威》《亡羊補牢》《濫竽充數》《愚公移山》《買椟還珠》等。

1、《狐假虎威》(拼音:hújiǎhǔwēi)是一則來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戰國策·楚策一》。狐假虎威原義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吓唬百獸,後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吓人。在句中主要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2、《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該成語的意思是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後繼續受損失;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3、《濫竽充數》(拼音lànyúchōngshù)是一則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内儲說上》。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主要用作謂語、賓語、定語等。

4、《愚公移山》,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戰國·列禦寇《列子·湯問》。這則成語形容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争,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艱難,自能成事。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主語、定語等。

5、《買椟還珠》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戰國時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指買了裝了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有關三國演義中故事情節的成語、歇後語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關公喝酒--不怕臉紅·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關帝廟夫人--慌了神·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周瑜讨荊州--費力不讨好·關帝廟裡拜觀音--找錯了門·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魯肅讨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關帝廟裡挂觀音像--名不符實·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

--人在心不在·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

·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劉備三上卧龍崗--就請你這個

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比喻來之不易)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将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禦。」

七步成詩

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随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魏志袁紹傳:「将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叠出,以擾河南。」

五内如焚

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将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曹丕?典論論文:「裡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鬥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享一鬥。」

手不釋卷

曹丕自叙:「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文選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睐

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睐,靥輔承權。」

月明星稀

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阙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蕩氣

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回腸。」回答者: viqyhoubk|四級| 2011-3-28 19:50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回答者: minixiyan|一級| 2011-3-28 19:50

周瑜打黃蓋——兩廂情願;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隻借不還回答者:鲲鵬展翅傲九天|五級| 2011-3-28 19:58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将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禦。」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1、如飲醇醪(周瑜):形容一個人氣量廣闊,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對程普的諒解,形容周瑜心胸寬廣。

2、髀肉複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3、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将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4、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适的環境。

5、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6、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7、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8、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衆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3、才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4、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衆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6、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7、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指精通音樂戲曲的人

18、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9、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20、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2、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3、車載鬥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并不稀罕。

24、斷頭将軍(巴郡太守嚴顔):形容壯士英勇不屈,甯死不降。

25、吳下阿蒙(吳國名将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6、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7、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9、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30、負重緻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着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1、樂不思蜀(劉禅):比喻樂而忘本。

32、得隴望蜀(曹操)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望梅止渴桃園結義一手包辦一舉兩得

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

不由分說不知所雲不容偏廢乘虛而入

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位極人臣

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名不虛傳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才高八鬥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

旦夕之危明眸善睐月明星稀土崩魚爛

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屈指可數

呼風喚雨品頭論足回腸蕩氣三顧茅廬

舌戰群雄羽扇綸巾隔岸觀火上房抽梯

恩威并重樂不思蜀得隴望蜀三讓徐州

三足鼎立三國歸晉三氣周瑜過關斬将

桃園結義錦囊妙計舌戰群儒孔融讓梨

割須棄袍火燒連營草船借箭器宇軒昂

單刀赴會暗渡陳倉志大才疏一臂之力

不出所料五内如焚作奸犯科危在旦夕

廊廟之器文思泉湧如魚得水周郎顧曲

初出茅廬七擒七縱三顧茅廬望梅止渴

木牛流馬轅門射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危急存亡之秋如入無人之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參考資料:

回答者:楚劍箫|三級| 2011-3-28 20:00

成語

一手包辦【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一舉兩得【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将以安社稷,一舉兩得。」一臂之力【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一親芳澤【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禦。」七步成詩【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三顧茅廬【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下筆成章【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不出所料【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不由分說【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随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不知所雲【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不容偏廢【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乘虛而入【出處】魏志袁紹傳:「将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叠出,以擾河南。」五内如焚【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内。」人生如寄【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仰人鼻息【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伯仲之間【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位極人臣【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偃旗息鼓【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出言不遜【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刮目相待【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危在旦夕【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危急存亡之秋【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将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名不虛傳【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同符合契【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吳下阿蒙【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敝帚千金【出處】曹丕?典論論文:「裡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廊廟之器【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才高八鬥【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享一鬥。」手不釋卷【出處】曹丕自叙:「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指日可待【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探囊取物【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文思泉湧【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華,思若湧泉。」旦夕之危【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明眸善睐【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睐,靥輔承權。」月明星稀【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土崩魚爛【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如入無人之境【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妄自菲薄【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孑然一生【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對酒當歌【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屈指可數【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周郎顧曲【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阙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呼風喚雨【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品頭論足【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回腸蕩氣【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回腸。」

歇後語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關公赴會--單刀直入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曹操作事--幹幹淨淨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張飛賣肉--光說不割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曹操用計--又奸又滑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諸葛亮揮淚斬馬谡--顧全大局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諸葛亮要醜妻--為事業着想曹操殺呂伯奢--将錯就錯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後主降魏--不知羞恥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張飛抓耗子--大眼瞪小眼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張飛繡花--粗中有細諸葛亮的錦囊--神機妙算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張飛穿針--粗中有細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阿鬥當皇帝--軟弱無能關公開鳳眼--要殺人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關羽賣肉--沒人敢來草船借箭--滿載而歸貂蟬唱歌--有聲有色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孔明練琴--老生常談司馬炎廢魏主--襲用老譜對着張飛罵劉備--找氣惹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蔣幹盜書--上了大當黃忠射關公--手下留情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呂布見貂蟬--迷上了關公喝酒--不怕臉紅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東吳招親--弄假成真關雲長走麥城--大難臨頭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關羽赴宴--有膽有魄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周瑜讨荊州--費力不讨好關帝廟裡拜觀音--找錯了門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魯肅讨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關帝廟裡挂觀音像--名不符實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關公戰李逵--大刀闊斧關雲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董卓進京--來者不善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劉備三上卧龍崗--就請你這個諸葛亮董卓進京--不懷好意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關雲長放屁--不知臉紅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劉備編草鞋--内行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周喻打黃蓋--裝樣子張飛讨債--聲勢兇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張飛讨債--聲勢兇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張飛上陣--橫沖直撞張飛戴口罩--顯大眼阿鬥的江山--白送隔門縫瞧諸葛亮--瞧扁了英雄張飛賣秤砣--人強貨硬司馬誇諸葛--甘拜下風關羽看《春秋》--一目了然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黃忠射箭--百發百中黃忠掄大錘--老當益壯關羽打噴嚏--自我吹噓關羽流鼻血--紅上加紅龐統當知縣--大材小用張飛睡覺--不閉眼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張飛擺屠案--兇神惡煞曹操轉胎--疑心重張飛拆橋--有勇無謀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孔明彈琴退仲達--臨危不亂回答者: xf175228721|二級| 2011-3-28 20:01

背本就末不避艱險步步為營敗不旋踵包藏奸心

不成體統閉門思愆步罡踏鬥不遑甯息不護細行

百舉百捷不急之務不可造次不勞而獲避李嫌瓜

不求聞達并驅争先背若芒刺拔十失五冰散瓦解

兵無常形并威偶勢半信不信抱薪救焚撥雲霧見青天

抱玉握珠不置褒貶不知所措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殘暴不仁

成敗得失成敗利鈍赤膊上陣躊躇不決長才廣度

初出茅廬倉卒之際車殆馬煩豺狼當路長林豐草

沉李浮瓜草廬三顧成群結隊超群絕倫長驅直進

初生牛犢不怕虎蒼生塗炭初生之犢不懼虎沉吟不決出言不遜

粗衣惡食沉吟未決車載鬥量短兵接戰淡泊明志

單刀赴會多端寡要東蕩西除叠矩重規疊矩重規

對酒當歌大驚失色當今無輩鬥量車載蕩氣回腸

豆萁燃豆斷頭将軍等閑視之倒屣相迎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抵足而眠對症之藥阿黨比周峨冠博帶

婀娜多姿二桃殺三士恩威并行恩威并用反敗為勝

風馳電逝飛遁離俗反覆無常浮瓜沉李反戈一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風激電飛反客為主發怒穿冠防芽遏萌

腹有鱗甲割肚牽腸感恩戴德割恩斷義躬耕樂道

光輝燦爛詭計多端根據盤互貴極人臣管窺筐舉

顧名思義刮目相看顧曲周郎骨肉未寒鬼神不測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共為唇齒各為其主貴遠賤近甘雨随車

公諸同好畫餅充饑魂不守舍緩兵之計虎超龍骧

後患無窮虎踞鲸吞黃口孺子含蓼問疾虎入羊群

戶樞不朽禍生肘腋撼天震地互為表裡華屋丘墟

華屋山丘悔之無及堅壁清野精貫白日矜功伐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将功贖罪酒酣耳熱見機而作竭盡心力

兢兢翼翼錦囊妙計旌旗卷舒計日而待集思廣益

積思廣益假手于人煎水作冰荊山之玉箕山之志

極天際地假途滅虢吉兇禍福急于求成舉止失措

箭在弦上開誠布公刻肌刻骨枯木生花開門揖盜

孔孟之道曠若發蒙枯樹生華曠世逸才老成練達

論功行賞落荒而逃落荒而走老骥伏枥淚流滿面

老弱殘兵令人切齒老生常談立身揚名藍田生玉

雷霆之怒臨危不顧略無忌憚臨危受命龍骧虎步

良藥苦口名不副實名不虛傳目不邪視秘而不宣

毛發之功滅虢取虞毛骨悚然妙絕時人暮景桑榆

悶悶不樂明眸善睐漫山遍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迷途知返

門無雜賓民殷國富沐雨栉風鳥盡弓藏怒氣填胸

牛蹄中魚難以預料男尊女卑剖蚌求珠剖肝瀝膽

片甲不回賠了夫人又折兵攀龍附骥披露腹心翩若驚鴻

潑油救火棄暗投明窮兵黩武強詞奪理輕才好施

切齒痛恨清塵濁水秋風掃落葉傾家蕩産親臨其境

七擒七縱凄然淚下樵蘇不爨翹首企足翹首引領

情同骨肉求田問舍去邪歸正棄瑕錄用禽息鳥視

器小易盈器宇不凡氣湧如山器宇軒昂青蠅之吊

翹足引領肉顫心驚人各有志如饑似渴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柔能克剛燃萁之敏忍辱負重如石投水忍無可忍

如魚得水仁義之兵任重才輕市不二價誓不兩立

背本就末不避艱險步步為營敗不旋踵包藏奸心

不成體統閉門思愆步罡踏鬥不遑甯息不護細行

百舉百捷不急之務不可造次不勞而獲避李嫌瓜

不求聞達并驅争先背若芒刺拔十失五冰散瓦解

兵無常形并威偶勢半信不信抱薪救焚撥雲霧見青天

抱玉握珠不置褒貶不知所措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殘暴不仁

成敗得失成敗利鈍赤膊上陣躊躇不決長才廣度

初出茅廬倉卒之際車殆馬煩豺狼當路長林豐草

沉李浮瓜草廬三顧成群結隊超群絕倫長驅直進

初生牛犢不怕虎蒼生塗炭初生之犢不懼虎沉吟不決出言不遜

粗衣惡食沉吟未決車載鬥量短兵接戰淡泊明志

單刀赴會多端寡要東蕩西除叠矩重規疊矩重規

對酒當歌大驚失色當今無輩鬥量車載蕩氣回腸

豆萁燃豆斷頭将軍等閑視之倒屣相迎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抵足而眠對症之藥阿黨比周峨冠博帶

婀娜多姿二桃殺三士恩威并行恩威并用反敗為勝

風馳電逝飛遁離俗反覆無常浮瓜沉李反戈一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風激電飛反客為主發怒穿冠防芽遏萌

腹有鱗甲割肚牽腸感恩戴德割恩斷義躬耕樂道

光輝燦爛詭計多端根據盤互貴極人臣管窺筐舉

顧名思義刮目相看顧曲周郎骨肉未寒鬼神不測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共為唇齒各為其主貴遠賤近甘雨随車

公諸同好畫餅充饑魂不守舍緩兵之計虎超龍骧

後患無窮虎踞鲸吞黃口孺子含蓼問疾虎入羊群

戶樞不朽禍生肘腋撼天震地互為表裡華屋丘墟

華屋山丘悔之無及堅壁清野精貫白日矜功伐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将功贖罪酒酣耳熱見機而作竭盡心力

兢兢翼翼錦囊妙計旌旗卷舒計日而待集思廣益

積思廣益假手于人煎水作冰荊山之玉箕山之志

極天際地假途滅虢吉兇禍福急于求成舉止失措

箭在弦上開誠布公刻肌刻骨枯木生花開門揖盜

孔孟之道曠若發蒙枯樹生華曠世逸才老成練達

論功行賞落荒而逃落荒而走老骥伏枥淚流滿面

老弱殘兵令人切齒老生常談立身揚名藍田生玉

雷霆之怒臨危不顧略無忌憚臨危受命龍骧虎步

良藥苦口名不副實名不虛傳目不邪視秘而不宣

毛發之功滅虢取虞毛骨悚然妙絕時人暮景桑榆

悶悶不樂明眸善睐漫山遍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迷途知返

門無雜賓民殷國富沐雨栉風鳥盡弓藏怒氣填胸

牛蹄中魚難以預料男尊女卑剖蚌求珠剖肝瀝膽

片甲不回賠了夫人又折兵攀龍附骥披露腹心翩若驚鴻

潑油救火棄暗投明窮兵黩武強詞奪理輕才好施

切齒痛恨清塵濁水秋風掃落葉傾家蕩産親臨其境

七擒七縱凄然淚下樵蘇不爨翹首企足翹首引領

情同骨肉求田問舍去邪歸正棄瑕錄用禽息鳥視

形容故事情節的成語 形容故事情節的成語有哪些

1、峰回路轉[fēnghuílùzhuǎn]

解釋:峰巒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複雜。

2、跌宕起伏[diēdàngqǐfú]

解釋:形容事物多變,不穩定,也比喻音樂音調忽高忽低和故事情節的曲折。

3、好事多磨[hǎoshìduōmó]

解釋:好事情在實現、成功前,常常會遇到許多波折。

4、波瀾起伏[bōlánqǐfú]

解釋:形容故事情節的曲折。

5、一波三折[yībōsānzhé]

解釋: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