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姓愛新覺羅的名人有哪些(清十二帝除外)
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滿族,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母弟弟。生于北京清皇室醇親王府。愛新覺羅氏。其父醇親王載沣是光緒帝載湉之五弟,為清末監國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為其胞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1年1月30日,周恩來總理接見了溥儀、溥傑及其親屬,鼓勵他們為祖國做出貢獻。溥傑十分感激,在詩中寫道:"今朝燦燦紅旗下,新舊河山迥不同",真誠表示"矢當珍此桑榆景,盡我餘齡覓寸陰"。果由一封建皇弟轉變為人民政權最高立法機關成員。他不僅熱心社會公益活動,而且将多年的積蓄捐獻給第十一屆亞運會組委會,受到社會稱贊。溥傑自幼精習書法、詩詞,具有堅實雄厚的詩、書功力,是海内外知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為海内外所珍藏。他将自己的書法經驗總結為:"腕頭力氣剛渾勁,紙上臨摹守碎離。心正自然豐筆韻,形拘自得趨豐姿。"在書界可謂自成一家之言。由于他身世獨特,有感而發,感情真摯,意境求新,他的詩詞也很有特點。著有《溥傑詩詞選》傳世。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内大街36号的滿福樓的招牌三字亦是其題字。
愛新覺羅·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攝政王府。醇親王載沣之子愛新覺羅·溥任,宣統帝溥儀之弟。現在世
愛新覺羅·毓嶦,号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連。他的父親溥偉于清光緒年間承襲了恭親王爵。毓嶦在清皇室輩分的排列中屬于乾隆皇帝欽定的“永、綿、奕、載、溥、毓、恒、啟”中的“毓”字輩。1939年,毓嶦承襲了和碩恭親王爵位,他也是中國最後的恭親王。現在世
愛新覺羅·毓宜,又名金婉如。女,滿族。1922年生,清慶親王奕劻之曾孫女,載振之孫女,東北奉系将領張作相之五兒媳。現為天津市文史館書畫組成員、天津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
愛新覺羅·恒山 1954年生于沈陽,現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社會名人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名人藝術研究會企業名人委員會主任、遼甯大學客座教授、遼甯省藝術學院教授、沈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沈陽中山金石書畫會顧問,北京新時代國際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簽約畫家。
愛新覺羅·恒钛 1954年生于北京。畢業于内蒙古民族師範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親王奕宗後代。
愛新覺羅·啟祥 1931年11月生于滿州裡,滿族正黃旗人,字景輝,号長白卧龍居士,系清聖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世襲和碩莊親王允祿之九世孫、同治輔國公載勳之四世孫、光緒鎮國将軍毓愍之孫、愛新覺羅·恒锟之長子、即康熙帝十世孫。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特約顧問編委,中華人物大典,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特約顧問編委,中韓文化藝術中心特聘美術師(教授)。
愛新覺羅·啟骧字騰伯,生于一九三五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是清雍正第九代孫。
愛新覺羅·毓震峰 1956年生于北京,滿族。清道光皇帝五世孫,著名書畫家愛新覺羅·溥佐之子。
愛新覺羅·啟新一九四二年生,北京人。清皇族後裔,現為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墨林書畫院資深書畫家。其書法筆力遒勁,灑脫自然,深受業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評。其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級美術展覽中獲獎并被相關藝術機構收藏。.
愛新覺羅·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
金溥聰本名愛新覺羅·溥聰,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
愛新覺羅·啟星女,滿族,北京人,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委員會委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學位。拍攝《康定情歌》、《濠情歲月》、《尋找劉三姐》等十幾部電影作品,榮獲第二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獎,第六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年度傑出新秀獎,首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獎,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新人獎。
愛新覺羅·恒瑩,又名熙瑩,男,滿族,1955年1月生,長春市人,中國共産黨黨員,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物理系。 1978年起任物理課和計算機課教師。1985年評聘為講師,1992年評聘為副教授,1998年評聘為教授。1982年起曆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計算中心(電教中心)主任、基礎課部副主任,1988年任教務處處長,1994年任副校長,1998年任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校長;2000年5月任長春工程學院副院長,2006年1月任長春工業大學副校長。現協助校長主管學科建設、研究生教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心和繼續教育(成人教育)等工作。多年來曾講授《普通物理》、《電工學》、《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路分析》、《計算機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數據結構》、《計算機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10多門課程。在非線性系統(混沌)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和高等教育研究與管理領域,先後完成科研課題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編寫教材6部。曾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一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三項。現兼任中國冶金教育學會理事,中國産學研合作教育學會理事,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曾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吉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長春市勞動模範,長春市優秀共産黨員稱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愛新覺羅家族有哪位毓字輩書法家寫過志高雲天
愛新覺羅·毓岚
愛新覺羅·毓岚,1955年生,滿族正黃旗。北京書協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會員。受家族影響,自幼喜愛書法,遍習各大名家碑帖,不寫愛新覺羅家族瘦金體,偏愛寫行書和草書,壯年終自成一體風格,書法渾厚圓通,氣韻生動,剛柔相濟,成了該家族一道“另類”風景,值得收藏。作品多次獲國内外大獎,曾在紫禁城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多次赴新加坡、韓國、日本參加中國書法藝術展覽。其巨幅代表作《三國開篇詞》、《沁園春·雪》等被新加坡、韓國、日本博物館收藏。
愛心覺羅家族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啟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愛新覺羅氏,字元白,也作元伯,其宗族為清朝皇室後裔,滿族正藍旗人。啟功自幼喜愛書法,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啟功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此外,啟功亦精于古代書畫和碑貼的鑒定。啟功字體被方正公司制成電腦中的方正啟體。
書法家愛新覺羅毓歌家和萬事興
愛新覺羅·毓歌,清皇族後裔,1937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受到家庭的藝術熏陶,詩詞書畫兼長,尤精草書,已經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内外重大的書畫展覽,并屢次獲獎。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峽書院特邀畫師
愛新覺羅家族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愛新覺羅·啟骧、愛新覺羅·毓嶦、愛新覺羅·毓峋、愛新覺羅·溥傑、愛新覺羅·啟功等。
1、愛新覺羅·啟骧
愛新覺羅·啟骧,字騰伯,生于1935年。啟骧畢業于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校,後在北京城市建設學院學習。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師職高級工程師,1997年被聘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是清雍正第九代孫。是當代中國傳統書法傳承人。
目前,啟骧先生的作品已被中國曆史博物館、國際奧委會博物館、天安門城樓、釣魚台國賓館、毛主席紀念堂等單位及國内外朋友廣為珍藏。
2、愛新覺羅·毓嶦
愛新覺羅·毓嶦,号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連。他的父親溥偉于清光緒年間承襲了和碩恭親王爵。
毓嶦在清皇室輩分的排列中屬于乾隆皇帝欽定的“永、綿、奕、載、溥、毓、恒、啟”中的“毓”字輩。1939年,毓嶦承襲了和碩恭親王爵位。
1937年2月到長春僞皇宮内私塾讀書,師從宮中名師陳曾壽先生學習書法,并學古詩詞等。
1945年8月,随溥儀被俘入前蘇聯。
1950年被送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在押學習。文革期間被強制下放勞動。
1979年獲得平反返京,在中國藝苑專職從事書法創作。
2017年在京逝世,享年94歲。
3、愛新覺羅·毓峋
愛新覺羅·毓峋,字培之,1949年10月生于北京。系清朝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親王奕誴之曾孫,當代中國著名書畫大師愛新覺羅·溥佐之四子。
著名書畫家,現為天津市河北區政協委員、北京恭王府顧問、中國書畫社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天津緻公黨書畫院副院長、津沽書畫會副秘書長等職,專業從事美術書畫創作工作。
4、愛新覺羅·溥傑
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譽格,字俊之,号秉藩,滿族,清朝宗室。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母弟,父親是第二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沣。
溥傑生于北京醇親王府,是家中的次男,母親瓜爾佳氏·幼蘭。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5、愛新覺羅·啟功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