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丈夫怎麼稱呼妻子(古代丈夫稱呼妻子有哪些稱呼)

biang 中華百科 973

本文目錄

  1. 古代男人怎麼稱呼自己的老婆
  2. 除了叫“娘子”,古代丈夫是如何稱呼妻子的
  3. 古代對丈夫或妻子都稱為什麼

古代男人怎麼稱呼自己的老婆

1、夫君。唐趙鸾鸾《雲鬟》:“側邊斜插黃金鳳,妝罷夫君帶笑看。”

釋義:側面插上黃金打造的鳳钗,化好妝夫君看了滿面笑容。

2、玉郎。牛峤《菩薩蠻》詞中有雲:“門外雪花飛,玉郎猶未歸。”

釋義:外面下起了雪,心上人卻還沒回來。

3、良人。唐李白《子夜吳歌》之三:“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釋義:長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戶萬戶都在搗衣。秋風吹送搗衣聲聲,家家懷念戍邊之人。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争,讓我丈夫結束遠征。

4、檀郎,潘嶽又名潘安,小名檀奴,後人稱之為檀郎。潘安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所以檀郎經常出現在詩詞中,作為心上男子的代稱。

李賀《牡丹種曲》中有詩曰:“檀郎謝女眠何處,樓庭月明燕也語。”

釋義:貴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麼歸宿呢,當年喧嚣一時的觀花樓台隻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語。

古代稱呼

皇後: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對皇後的稱呼。

娘子:古人對自己妻子的通稱。

夫人:古代諸侯的妻子才稱夫人。明清時,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現代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場合。

太太:舊社會一般稱官吏的妻子,或有權有勢的人稱自己的妻子。

渾家:丈夫對妻子的稱呼,多見于早期的白話文。

小君:最早是稱諸侯的妻子,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

細君:從字面上看是雅一點,但意思與“小君”一樣。

内子:從前丈夫對别人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數是對别人妻子的稱呼。

拙荊、山荊:源出“荊钗布裙”,本是指東漢梁鴻妻子孟光樸素的服飾,後人用來作為妻子的謙詞。

繼室、繼弦:古人常用琴瑟比喻夫妻關系,所以将妻殁再娶稱“續弦”。

内助、中饋:指家庭事務包括飲食在内,均由妻子操持。所以對人謙稱為“賤内”,這帶有封建夫權的色彩。稱“賢妻”是書信語。“賢内助”是尊稱。

内掌櫃、内當家:舊時代稱掌權的妻子為“内掌櫃”、“内當家”。後來作為恭維别人妻子的稱呼及自己對妻子的愛稱。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對妻子的稱呼。

媳婦兒:河南農村這種稱呼很普遍。

老婆:北方廣大農村丈夫對妻子的俗稱。

家裡、屋裡:是一些地區方言對妻子的稱呼。

至于妾、姬、小妻、小屋、如妻、如夫人、側室、偏房、副妻等等,均為舊時對于小老婆的稱呼。

除了叫“娘子”,古代丈夫是如何稱呼妻子的

妻子,是男子配偶的一種稱謂。在中華文明曆史的演變進程中,對“妻子”一詞又出現了大量的異名同指的稱謂,例如:後、夫人、妻、内子、拙妻、太太、老婆、娘子、愛人、掌櫃的、領導、寶貝兒等。這些稱謂實際上反映出的是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男人和女人地位和身份的結構變化。

“後、夫人、妻”這樣的稱謂,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皇帝的正室被稱為“後”,諸侯的正室被稱為“夫人”,而普通庶人的正室則被稱為“妻”。這一時期,女人的稱謂因為丈夫的身份等級不同,而出現了差别。

“内子、拙妻”這樣的稱謂,則充分顯示出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和思想觀念。數千年以來,中國始終都是以農立國的社會制度,農業是主要的社會生産力。而在這種社會制度下,男人作為主要的勞動力,在農業社會的經濟活動中始終扮演着“主外”的角色。“男外女内”起初隻是一種社會分工,但是随着社會的發展,男人逐漸在社會活動中占據主要地位,而女人則被禁锢在家庭範圍之内,失去了社會地位。“内子、拙妻”是貶義詞,體現的是男尊女卑的封建陋習,是對女人的一種歧視稱謂。

“太太、老婆、娘子”這些稱謂屬于“渾語”,最初被大量應用于宋話本、元雜劇、明清小說中。由于這類作品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流傳性廣,所以被老百姓所普遍接受和使用。到了民國時期,新舊社會發生了變革,但是由于這些稱謂比較中性,沒有歧義,所以繼續被延用。

進入新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妻子、愛人”這些能夠體現男女平等,表達夫妻感情親密的稱謂被廣泛使用。改革開放之後,人們的物質條件得了改善,審美情趣變得高雅,生活也增加了情調,于是就又有了“掌櫃的、領導、寶貝兒”這類帶有戲谑意味的稱呼。

古代對丈夫或妻子都稱為什麼

一、女性如何稱呼其丈夫

1、良人

最早時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良人”,“良人”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從這兒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大抵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加區别也給夫妻間稱呼帶來很多不便。

2、郎

上面說到夫妻雙方互相稱“良人”多有不便,所以,後來根據“說文解字”,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别;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義山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又隔蓬山一萬叢”,花間詞中有“問郎花好侬顔好”。“郎”是多親切的稱呼啊!

3、郎君

古人認為單音節詞似乎太甜膩了,當時大約除了個别人如鄭袖,鈎弋之流,衆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她們就在前頭或尾後加一個字變雙音詞,即“郎”字後面加一個“君”字;在“娘”字後面加一個“子”字,成了表示親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詞僅用青春妙齡的少女,大約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稱呼。)

4、官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在夫妻間的稱呼上,由于當時的宮庭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于是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至今,民間仍對新婚夫妻戲稱為“新郎官”、“新娘子”。從這個稱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學的興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個新台階啊。官人是管人嘛,那家裡的官人當然就是管家裡的老婆了哦。

5、外子内子

外子在宋代,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叫稱做“外子”,丈夫則稱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還稱“内人”。在别人面前,對妻子的謙稱還有“賤内”,這都是那時的小資和僞小資們最喜歡喜歡的叫法了。潘金蓮稱西門慶一定是甜甜的一聲“偶官人”,但李清照稱趙明誠則一定是“外子”。

6、相公

看過京劇,越劇,黃梅戲的話,你一定會對裡面不時就有的,拉長了聲音的一聲嬌呼“相——公——”,印象深刻。由此可見這個稱呼古時之流行。這比“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達到極盛。然而泰極否來,近代以來,随着婦女解放運動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況愈下,從對丈夫的稱呼中也可明顯看出。

7、先生

近代以來,也稱“丈夫”為先生,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辭海》“先生”目下載:“《禮記·曲禮上》:‘從于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也引申為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有時,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由此可見,這一稱謂,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對象之外,是隐含着職業、年齡方面的因素的。換言之,所謂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學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尤可見男性的尊嚴。至今在海外華人中和港台地區還在廣泛使用。

8、愛人

“愛人”這一稱謂最早見于新文學作品之中。上世紀20年代初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累》中,就有“九嶷山的白雲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麼時候回來喲。”在小說中、情書中,更是多見。但那時沒有被廣泛地用于對妻子或丈夫的稱呼。

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這一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裡的”、“做飯的”等有歧視色彩的稱謂;而解放前在國統區使用的“先生”、“太太”、“小姐”,又顯出“資産階級”的色彩。于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

但是,海外華人拒絕使用“愛人”稱謂。一位朋友說,他去英國留學,每當他說起自己的妻子時,使用國内的稱呼"我愛人",使得人家以為他在談論“情人”,因其直譯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而且,在日語中漢字“愛人”也是指“情人”,所以現在也用得少了,年輕人已很少再用這個詞了。

9、孩子他爸

最隐蔽,委婉的叫法。但在目前這麼個紛繁複雜的時代,這個稱呼太缺乏準确性了,極不嚴謹。要知道她孩子的爸極可能并不是她的丈夫哦。所以我建議大家堅決棄用!

10、老公

古時原來就是太監。老公,最後來說說這個目前最流行的叫法。老公這詞最初就是稱呼太監的。這宦官吧,古代官名稱為寺人、黃門、貂珰。尊稱内官、内臣、中官、中貴;卑稱内豎、閹宦、太監、閹人。民間則俗稱老公,李自成進北京後,即有“打老公”一說(《棗林雜俎》)。如是看來,老公最早的身份,原是太監。不知女人呼叫老公時,是否骨子裡潛意識就想過,這眼前的男人,就真還有些太監的味道?所以,以後請各位“老婆們”改改口才好。否則,似乎在說我們華夏男性,正呈現被閹割的趨勢。也許中國現在體育界陰盛陽衰,就是各位妹妹們喊出來的吧,嘻嘻!

二、老婆的由來

老婆這個稱謂,最初的含義是指老年婦人。後來王晉卿詩句有雲:“老婆心急頻相勸。”這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務的妻子。因此,後來稱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老婆”與“老公”這類叫法,都含有“相濡以沫、恩愛長久”的願望。在我國民間,夫妻之間常互稱“老公”、“老婆”。這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此稱呼最早出現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時,有一位名叫麥愛新的讀書人,他考中功名後,覺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産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于是,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恰巧,對聯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聯意中覺察到丈夫有了棄老納新的念頭,便提筆續寫了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諧音,饒有風趣。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乃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續寫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

這個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很快流傳開來,世代傳為佳話,從此,漢語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這兩個詞,民間也有了夫妻間互稱“老公”和“老婆”的習俗。

附:對老婆的稱呼

1皇帝稱老婆叫梓童

2宰相稱老婆叫夫人

3文人稱老婆叫拙荊

4雅士稱老婆叫執帚

5商賈稱老婆稱賤内

6士人稱老婆叫妻子

7酸秀才稱老婆稱娘子

8莊稼漢稱老婆叫婆姨(婆娘)

9有修養的人稱老婆稱太太

10沒文化的稱老婆叫老婆

11年輕人喊媳婦稱老婆

12老頭子叫老伴兒

13不結婚時稱女朋友;結婚後叫對鼻子。

14北方人稱稱老婆孩兒他娘;

15東北人稱老婆叫老擓((lao kuai)老了以後);

16南方人稱老婆叫伢他媽;

17大陸上稱老婆叫愛人;

18台灣稱老婆叫内子;

19喝過洋墨水的稱老婆達令;

20土生土長的叫那口子。

21舍不得老婆的人稱心肝兒;

22闊别老婆的人叫寶貝兒;

23對老婆親熱時稱親愛的;

24對老婆厭惡時叫那娘們兒;

25河北人稱老婆為家裡的;

26河南人稱老婆為屋裡頭的;

27湖南人稱老婆則叫堂客。

28安徽安慶人稱老婆為燒火的,向别人稱呼時也叫奶奶。

那些山區偏遠之處的稱呼就更有趣了---焐窩的、暖腳的、在一塊睡覺兒的、吃飯一張桌兒的、睡覺一個窩兒的、下田一塊坡兒的、死了埋到一個坑兒的、煮魚蒸肉一個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