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屋梁怎麼描寫(古代屋梁圖片)

biang 中華百科 842

本文目錄

  1. 怎麼描寫古代建築
  2. 要大量描寫古代房子的句子
  3. 我要寫小說,不知道古代屋子怎麼描寫

怎麼描寫古代建築

一、飛動之美

中國古代工匠喜歡把生氣勃勃的動物形象用到藝術上去。這比起希臘來,就很不同。希臘建築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葉子構成花紋圖案。中國古代雕刻卻用龍、虎、鳥、蛇這一類生動的動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紋,要到唐代以後才逐漸興盛起來。

在漢代,不但舞蹈、雜技等藝術十分發達,就是繪畫、雕刻,也無一不呈現一種飛舞的狀态。圖案畫常常用雲彩、雷紋和翻騰的龍構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壯的動物,還要加上兩個能飛的翅膀。充分反映了漢民族在當時的前進的活力。

這種飛動之美,也成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文選》中有一些描寫當時建築的文章,描寫當時城市宮殿建築的華麗,看來似乎隻是誇張,隻是幻想。其實不然。我們現在從地下墳墓中發掘出來實物材料,那些顔色華美的古代建築的點綴品,說明《文選》中的那些描寫,是有現實根據的,離開現實并不是那麼遠的。

現在我們看《文選》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魯靈光殿賦》。這篇賦告訴我們,這座宮殿内部的裝飾,不但有碧綠的蓮蓬和水草等裝飾,尤其有許多飛動的動物形象:有飛騰的龍,有憤怒的奔獸,有紅顔色的鳥雀,有張着翅膀的鳳凰,有轉來轉去的蛇,有伸着頸子的白鹿,有伏在那裡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還有一個黑顔色的熊,背着一個東西,蹲在那裡,吐着舌頭。不但有動物,還有人:一群胡人,帶着愁苦的樣子,眼神憔悴,面對面跪在屋架的某一個危險的地方。上面則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響象,若鬼神之仿佛。”在作了這樣的描寫之後,作者總結道:“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千變萬化,事各膠形,随色象類,曲得其情。”這簡直可以說是謝赫六法的先聲了。

不但建築内部的裝飾,就是整個建築形象,也着重表現一種動态,中國建築特有的“飛檐”,就是起這種作用。根據《詩經》的記載,周宣王的建築已經像一隻野雞伸翅在飛(《斯幹》),可見中國的建築很早就趨向于飛動之美了。

二、空間的美感之一

建築和園林的藝術處理,是處理空間的藝術。老子就曾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間。而“無”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節奏。

中國的園林是很發達的。北京故宮三大殿的旁邊,就有三海,郊外還有圓明園、頤和園等等,這是皇帝的園林。民間的老式房子,也總有天井、院子,這也可以算作一種小小的園林。例如,鄭闆橋這樣描寫一個院落:

“十笏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也。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遊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遊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曆久彌新乎?對此畫,構此境,何難斂之則退藏于密,亦複放之可彌六合也。”(《闆橋題畫竹石》)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小天井,給了鄭闆橋這位畫家多少豐富的感受!空間随着心中意境可斂可放,是流動變化的,是虛靈的。

宋代的郭熙論山水畫,說“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林泉高緻》)可行、可望、可遊、可居,這也是園林藝術的基本思想。園林中也有建築,要能夠居人,使人獲得休息,但它不隻是為了居人,它還必須可遊,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術都是“望”,都是欣賞。不但“遊”可以發生“望“的作用(頤和園的長廊不但引導我們“遊”,而且引導我們“望”),就是“住”,也同樣要“望”。窗子并不單為了透空氣,也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獲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園林建築藝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發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頤和園樂壽堂差不多四邊都是窗子,周圍粉牆列着許多小窗,面向湖景,每個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畫(李漁所謂“尺幅窗,無心畫”)。而且同一個窗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這樣,畫的境界就無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幾上閑,

數竹窗外碧。

簾戶寂無人,

春風自吹入。

這個小房間和外部是隔離的,但經過窗子又和外邊聯系起來了。沒有人出現,突出了這個小房間的空間美。這首詩好比是一幅靜物畫,可以當作塞尚(Cyzanne)畫的幾個蘋果的靜物畫來欣賞。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台、亭、閣,都是為了“望”,都是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

頤和園有個匾額,叫“山色湖光共一樓”。這是說,這個樓把一個大空間的景緻都吸收進來了。左思《三都賦》:“八極可圍于寸眸,萬物可齊于一朝。”蘇轼詩:“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就是這個意思。頤和園還有個亭子叫“畫中遊”。“畫中遊”,并不是說這亭子本身就是畫,而是說,這亭子外面的大空間好像一幅大畫,你進了這亭子,也就進入到這幅大畫之中。所以明人計成在《園冶》中說:“軒楹高爽,窗戶鄰虛,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

這裡表現着美感的民族特點。古希臘人對于廟宇四圍的自然風景似乎還沒有發現。他們多半把建築本身孤立起來欣賞。古代中國人就不同。他們總要通過建築物,通過門窗,接觸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杜甫)。詩人從一個小房間通到千秋之雪、萬裡之船,也就是從一門一窗體會到無限的空間、時間。像“山川俯繡戶,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李白)都是小中見大,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豐富了美的感受。外國的教堂無論多麼雄偉,也總是有局限的。但我們看天壇的那個祭天的台,這個台面對着的不是屋頂,而是一片虛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個宇宙作為自己的廟宇。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三、空間的美感之二

為了豐富對于空間的美感,在園林建築中就要采用種種手法來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鏡借等。總之,為了豐富對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頤和園的一部分,這是“借景”。蘇州留園的冠雲樓可以遠借虎丘山景,拙政園在靠牆處堆一假山,上建“兩宜亭”,把隔牆的景色盡收眼底,突破圍牆的局限,這也是“借景”。頤和園的長廊,把一片風景隔成兩個,一邊是近于自然的廣大湖山,一邊是近于人工的樓台亭閣,遊人可以兩邊眺望,豐富了美的印象,這是“分景”。《紅樓夢》小說裡大觀園運用園門、假山、牆垣等等,造成園中的曲折多變,境界層層深入,像音樂中不同的音符一樣,使遊人産生不同的情調,這也是“分景”。頤和園中的諧趣園,自成院落,另辟一個空間,另是一種趣味。這種大園林中的小園林,叫做“隔景”。對着窗子挂一面大鏡,把窗外大空間的景緻照人鏡中,成為一幅發光的“油畫”。“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人鏡中”(王維詩句)。“帆影都從窗隙過,溪光合向鏡中看”(葉令儀詩句)。這就是所謂“鏡借”了。“鏡借”是憑鏡借景,使景映鏡中,化實為虛(蘇州怡園的面壁亭處境偏仄,乃懸一大鏡,把對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擴大了境界)。園中鑿池映景,亦此意。

無論是借景,對景,還是隔景,分景,都是通過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擴大空間的種種手法,豐富美的感受,創造了藝術意境。中國園林藝術在這方面有特殊的表現,它是理解中華民族的美感特點的一項重要的領域。概括說來,當如沈複所說的:“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不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記》)。這也是中國一般藝術的特征。

中國古代園林的藝術特色

一、造園藝術,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内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假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岩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花木布置應是疏密相間,形态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于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築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現自然。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因與借、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内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台樓閣時隐時現,遠空藍天白雲飛遊,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築,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台、閣、館、齋、舫、牆等建築。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築,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自然

與西方系統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然。松柏高聳入雲,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數裡盛開,乃至于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自然。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

中國園林,名之為“文人園”。它是饒有書卷氣的園林藝術。北京香山飯店,是貝聿銘先生的匠心。因為建築與園林結合得好,人們稱之為有“書卷氣的高雅建築”,我則首先譽之為“雅潔明淨,得清新之緻”,兩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證曆代談中國園林總離不了中國詩文。而畫呢?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畫為藍本。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歸根到底脫不開詩文一事。這就是中國造園的主導思想。

南北朝以後,士大夫寄情山水,嘯傲煙霞,避嚣煩,寄情賞,既見之于行動,又出之以詩文。園林之築,應時而生。續以隋唐、兩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脈相承。白居易之築堂廬山,名文傳誦。李格非之記洛陽名園,華藻吐納。故園之築出于文思。園之存,賴文以傳。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園實文,文實園,兩者無二緻也。

造園看主人。即園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園主之文化水平。自來文人畫家頗多名園,因立意構思出于詩文。除了園主本身之外,造園必有清客。所謂清客,其類不一,有文人、畫家、笛師、曲師、山師等等。他們相互讨論,相機獻謀,為主人共商造園。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後,文酒之會,暢聚名流,賦詩品園,還有所拆改。明末張南垣,為王時敏造“樂郊園”,改作者再四。于此可得名園之成,非成于一次也。尤其在晚明更為突出。我曾經說過那時的詩文、書畫、戲曲,同是一種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現而已。思想感情指的主導是什麼?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說皆為文人,敏詩善文,擅畫能歌,其所造園無不出之同一意識,以雅為其主要表現手法了。園寓詩文,複再藻飾,有額有聯,配以園記題詠,園與詩文合二為一。所以每當人進入中國園林,便有詩情畫意之感。如果遊者文化修養高,必然能吟出幾句好詩來,畫家也能畫上幾筆明清逸之筆的園景來。這些我想是每一個遊者所必然産生的情景,而其産生之由就是這個道理。

湯顯祖所為《牡丹亭》而“遊園”、“拾畫”諸折,不僅是戲曲,而且是園林文學,又是教人怎樣領會中國園林的精神實質。“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靡外煙絲醉軟”,“朝日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其興遊移情之處真曲盡其妙。是情鐘于園,而園必寫情也,文以情生,園固相同也。

清代錢泳在《覆園叢話》中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後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稱佳構。”一言道破,造園與作詩文無異,從詩文中可悟造園法,而園林又能興遊以成詩文。詩文與造園同樣要通過構思,所以我說造園一名構園。這其中還是要能表達意境。中國美學,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藝術手法出之。詩有詩境,詞有詞境,曲有曲境,畫有畫境,音樂有音樂境,而造園之高明者,運文學繪畫音樂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館亭台組合出之。人臨其境,有詩有畫,各臻其妙。故“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中國園林,能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者,實以詩文造園也。

詩文言空靈,造園忌堆砌。故“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風荷舉”。言園景虛勝實,論文學亦極盡空靈。中國園林能于有形之景興無限之情,反過來又生不盡之景,恍籌交錯,迷離難分,情景交融的中國造園手法。《文心雕龍》所謂“為情而造文”,我說為情而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詩文興情以造園。園成則必有書齋、吟館,名為園林,實作讀書吟賞揮毫之所。故蘇州網師園有看松讀畫軒,留園有汲古得绠處,紹興有青藤書屋等。此有名可徵者。還有額雖未名,但實際功能與有額者相同。所以園林雅集文酒之會,成為中國遊園的一種特殊方式。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園與南京随園的雅集盛況後人傳為佳話,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遊者漫興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園以投贈之詩,張貼而成詩廊。

讀晚明文學小品,宛如遊園。而且有許多文字真不啻造園法也。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園,或參予園事,所以從明中葉後直到清初,在這段時間中,文人園可說是最發達,水平也高,名家輩出。計成《園冶》,總結反映了這時期的造園思想與造園法,而文則以典雅骈骊出之。我懷疑其書必經文人潤色過,所以非僅僅匠家之書。繼起者李漁《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李本文學戲曲家也。文震亨《長物志》更不用說了,文家是以書畫詩文傳世的,且家有名園,蘇州藝圃至今猶存。至于園林記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繪情,增色泉石。而園中匾額起點景作用,幾盡人皆知的了。

中國園林必置顧曲之處,臨水池館則為其地。蘇州拙政園卅六鴛鴦館、網師園濯纓水閣盡人皆知者。當時俞振飛先生與其尊人粟廬老人客張氏補園,(補園為今拙政園西部),與吳中曲友顧曲于此,小演于此,曲與園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戲具書卷氣,其功力實得之文學與園林深也。其尊人墨迹屬題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園言“得體”,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學。文貴有體,園亦如是。“得體”二字,行文與構園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詞喻蘇州諸園:網師園如晏小山詞,清新不落套;留園如吳夢窗詞,七層樓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園中部,空靈處如閑雲野鶴去來無蹤,則姜白石之流了;滄浪亭有若宋詩;恰園仿佛清詞,皆能從其境界中揣摩得之。設造園者無詩文基礎,則人之靈感又自何來。文體不能混雜,詩詞歌賦各據不同情感而成之,決不能以小令引慢為長歌。何種感情,何種内容,成何種文體,皆有其獨立性。

要大量描寫古代房子的句子

1淡淡的檀木香充斥在身旁,镂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點點細碎的陽光,細細打量一番,身下是一張柔軟的木床,精緻的雕花裝飾的是不凡,身上是一床錦被,側過身,一房古代女子的閨房映入眼簾,古琴立在角落,銅鏡置在木制的梳妝台上,滿屋子都是那麼清新閑适。

2房間當中放着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内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着鬥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着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挂着一副對聯,乃是顔魯公墨迹,其詞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着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着一個大官窯的大盤,盤内盛着數十個嬌黃玲珑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着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挂着小錘。卧榻是懸着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紗帳的拔步床。給人的感覺是總體寬大細處密集,充滿着一股潇灑風雅的書卷氣。

3緩緩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竟是粉黃色的帳幔,暮色微涼。頭頂是一襲一襲的流蘇,随風輕搖。不适的動了動,卻發現身下的床榻冰冷堅硬,即使那繁複華美的雲羅綢如水色蕩漾的鋪于身下,總是柔軟卻也單薄無比。不時飄來一陣紫檀香,幽靜美好。榻邊便是窗,精緻的雕工,稀有的木質。窗外一片旖旎之景,假山,小池,碧色荷藕,粉色水蓮。不時有小婢穿過,腳步聲卻極輕,談話聲也極輕。

4正門五間,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門欄窗,皆是細雕新鮮花樣,并無朱粉塗飾,一色水磨群牆,下面白石台矶,鑿成西番草花樣.左右一望,皆雪白粉牆,下面虎皮石,随勢砌去.往前一望,見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進入石洞來.隻見佳木茏蔥,奇花閃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Н繡檻,皆隐于山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雲,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

5院外粉牆環護,綠柳周垂,三間垂花門樓,四面抄手遊廊。院中甬路相銜,山石點綴,五間抱廈上懸“怡紅快綠”匾額。整個院落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花團錦簇,剔透玲珑,後院滿架薔薇、寶相,一帶水池。沁芳溪在這裡彙合流出大觀園,有一白石闆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對岸。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闆,或“流雲百蝠”,或“歲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錦,或博古,或萬福萬壽各種花樣,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銷金嵌寶的。一槅一槅,或有貯書處,或有設鼎處,或安置筆硯處,或供花設瓶,安放盆景處。其槅各式各樣,或天圓地方,或葵花蕉葉,或連環半璧。真是花團錦簇,剔透玲珑。倏爾五色紗糊就,竟系小窗;倏爾彩绫輕覆,竟系幽戶。且滿牆滿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摳成的槽子。諸如琴、劍、懸瓶、桌屏之類,雖懸于壁,卻都是與壁相平的。

6整個房間都挂滿了用金花點綴的深紅色土耳其織錦。在房間的凹處,有一樣長沙發模樣的東西,上面放着幾把阿拉伯寶劍,劍鞘是鍍金的,劍柄鑲嵌着一顆顆晶瑩奪目的寶石;從天花闆垂下一盞威尼斯琉璃燈,外形和色彩都很迷人;腳下踩的是能陷至腳踝的土耳其地毯;數道門簾垂落在門前,另有一扇門通向第二個房間,裡面似乎被照耀得富麗堂皇。

7隻見入門便是曲折遊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房舍,一明兩暗,裡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裡間房内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後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後院牆下忽開一隙,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内,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8整個房間都挂滿了用金花點綴的深紅色土耳其織錦。在房間的凹處,有一樣長沙發模樣的東西,上面放着幾把阿拉伯寶劍,劍鞘是鍍金的,劍柄鑲嵌着一顆顆晶瑩奪目的寶石;從天花闆垂下一盞威尼斯琉璃燈,外形和色彩都很迷人;腳下踩的是能陷至腳踝的土耳其地毯;數道門簾垂落在門前,另有一扇門通向第二個房間,裡面似乎被照耀得富麗堂皇。

9房間收拾得十分整潔,牆角邊放一張簡單的床鋪,一頭是棋盤格花紋的帳幔,另一頭卻隻有粉刷的牆壁。地下鋪着泥磚,真是一塵不染,但是很潮濕,好像上回沖洗以後,再也不肯幹了。地下室的窗口對着街道,因為怕小孩子們扔石頭,裝上一面百葉窗,又挂滿了從籬笆上,溝渠邊和田野間采來的奇形怪狀的野草,……。那屋子裡到處挂着藥草,光線也受了障礙;藥草在風幹的時候,随着散發出一種不大好聞的氣味。

10這個房間陳設很簡單,但卻很華麗。房間是圓形的,靠壁,有一圈固定的長椅。長椅上,牆上,天花闆上,都鋪釘着富麗堂皇的獸皮,踏上去像最貴重的地毯一樣柔軟;其中有鬃毛蓬松的、阿脫拉斯的獅子皮,條紋斑斓的、孟加拉的老虎皮,散布着美麗的花點的、在但丁面前出現過的、卡浦的豹皮,西伯利亞的熊皮,挪威的狐皮;這些獸皮都一張疊一張地鋪得厚厚的,似乎就像在青草最茂密的跑馬場上散步,或躺在最奢侈的床上一樣。

11陰暗的窗子面臨着同一個庭院,裝着同樣的栅欄,欄杆間結着一個也許有二十五年之久的蜘蛛網,那一塊用了二十五年、本來是綠色的窗簾,由于眷戀着太陽,如今已經褪色了。窗子旁邊擺着的依舊是那張黑色桌子,鋪着一塊早先也是綠色、現在卻盡是斑點的台布。桌子上擺着一隻又大又黑的墨水台和一大瓶黑色止淋粉,都固定在一個座子上;還擺着一對黃銅燭台,再也沒有人用來點燭了,一把剪燭芯的銅剪子,也沒有人拿來剪燭芯了。一張墊着薄薄褥子的鐵床,上面挂着一支從來沒有用過的雙筒獵槍。床底下,有一隻樣子像小棺材的六弦琴盒子。一張窄小的皮長沙發、兩把皮椅子、一個白鐵皮大臉盆和一個小小的深櫻姚的紅的櫥子,湊成這房間的家具。這房間由于地形狹長,更兼經常籠罩着一片昏暗,與其說它像一間屋子,不如說像一個墳墓。

12這是一個潔淨、雅緻的房間。一張席夢思雙人床,擺在屋子中間,上邊蓋着潔白的、繡着小花的床罩。左邊是一對精緻的小沙發,一個床頭櫃,櫃上放着一個貝殼疊起的小台燈。右邊是一台淡綠色的冰箱,上面擺着一套雕花的玻璃水杯。屋子正中牆,懸挂着一張大彩色照片……

13牆上挂着用金銀各色絲線繡着狩獵圖的帳幔,那繡工在當時可算得是最精緻的了。床上鋪着一塊同樣富麗的綢罩單,四圍挂着紫色的短幔。椅子也都有彩色套子,其中一張特别高,前面放着一個镂花的象牙腳凳。至少有四盞銀制的燈架,點着高大的蠟燭,把全屋子照得通明。

14這書房顯得這樣超凡的安靜。空氣是平均的,溫溫的。爐火也緩緩地飄着紅色的光。牆壁是白的,白的紙上又印着一些銀色圖案畫,兩個書架也是白色的,那上面又非常美觀地閃着許多金字的書。并且書架的上面排着一盆天冬草,草已經長得有三尺多長,像香藤似的垂了下來,綠色的小葉子便隐隐地把一些書掩蓋着。在精緻的寫字台上,放着幾本英文書,一個大理石的墨水盒,一個小小玲珑的月份牌,和一張《希望》鑲在一個銀灰色的銅框裡。這些裝飾和情調,是分明地顯出這書房中的主人對于一切趣味都是非常之高的……

15走進冰如的客室。這是一間西式的屋子:壁爐上面,橫挂一幅複制的油畫,畫的是一個少女,一手支頤,美妙的眼睛微微下垂,在那裡沉思。兩隻式樣不同安舒則一的大沙發,八字分開,擺在壁爐前面。對面是一張玲珑的琴桌、雨過天晴的花瓶裡,插幾枝尚未全開的臘梅。裡面牆上挂四條吳昌碩的行書屏條,生動而凝煉,整個地望去更比逐個逐個字看來得有味。牆下是一隻茶幾,兩把有矮矮的靠背的椅子。中央一張圓桌,四把圓椅圍着。地闆上鋪着地毯。光線從兩個又高又寬的窗台間射進來,全室很夠明亮了。右壁偏前的一隻挂鐘,的搭的搭奏出輕巧溫和的調子。

16樹影在地氈上移動,大宣爐裡一爐好香的煙氣,袅袅不斷的上升。東面的壁衣浴在太陽光裡,上面附着的金碧錦繡,反射出耀目的光彩。中堂挂着的一幅陳所翁的墨龍,張牙舞爪的像要飛舞下來。西壁是一幅馬和之的山水,那種細軟柔和的筆觸,直欲凸出絹面來,令人忘記了是坐在京市的宅院裡。

17牆上畫着淡藍色小方塊的彩色圖案,圍着鍍金的、華麗的框子,角上刻着精緻的花果,有肥胖的小愛神在上面自如飛翔。天花闆上繪着金碧輝煌的藻井,圍護着中間的一叢明燈——在閃光的棱柱和鍍金泥灰卷葉之間點綴着好些電燈泡。地闆打蠟、擦亮、發出微紅的光來,四周都裝着鏡子——高大、明潔、車邊的鏡子——相互輝映,映出了不知多少人影、面容和燈架來。餐桌本身并不怎麼出色,可是台布上印着飯店的名稱,銀器上刻着特芬納的牌号,瓷器上有哈弗蘭的廠名,小紅燈罩下燈光照耀着這樣的器物,以及客人的衣服上、臉龐上反映出的牆壁的色澤,使餐桌顯得仿佛很奪目。

18一間白大理石的巨大宴會廳:紅色的帷幕,發亮的嵌花地闆,綠色圓柱中間放着很多桌子,白桌布上面金、銀、玻璃器皿閃閃發光。高台上有一張長桌,從大廳這一頭直到那一頭,約有一百尺長,其餘的桌子一排排和高台成直角。兩盞金碧輝煌的巨型吊燈從高高的紅色金色的天花闆垂下,吊燈上的無數個毛玻璃的圓燈大放光明。在牆上還有裝飾華麗的壁燈閃光耀目。

19屋裡也和一般農家大不相同。一般農家,都是當屋放着一張破床,床上放着案闆瓢盆一類雜物。這裡倒很有點地主家的派頭,中間放着條幾、八仙桌子,兩邊各放着一把太師椅,椅子上還鋪着紅布椅墊。條幾上那座大自鳴鐘,擦得明光锃亮。兩邊的隔扇門都挂着雪白的門簾,裡間屋的擺設就被遮擋住了。

20紅的磚,綠的窗棂,白的欄杆,淡黃的瓦……這是一所典型的北京式“四合院”,裡面住着三戶人家。在四幢相對的灰磚平房中間,是一個灰磚鋪就的長方形小院。院當中砌着個花壇,上面陳放着十幾盆盛開的菊花。花壇旁那棵一丈多高的紅海棠樹,枝條被修剪得疏密适度,整個庭院更顯得古樸、靜谧。隻有當陣陣清風吹拂,從盆菊和海棠樹上落下的枯葉在地上沙沙作響時,才偶爾劃破院中的沉寂。

21紗幔低垂,營造出朦朦胧胧的氣氛,四周石壁全用錦緞遮住,就連室頂也用繡花毛氈隔起,既溫暖又溫馨。陳設之物也都是少女閨房所用,極盡奢華,精雕細琢的鑲玉牙床,錦被繡衾,簾鈎上還挂着小小的香囊,散着淡淡的幽香。

我要寫小說,不知道古代屋子怎麼描寫

形容古代建築、房子:富麗堂皇,雕梁畫棟、勾心鬥角、氣勢宏偉、莊嚴肅穆、雄偉壯觀<br>形容擺設:恰到好處、玲珑剔透、自然和諧、<br>形容穿着:雍容華貴、穿着得體、搭配合理<br><br><br><br>房間當中放着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種名人法帖,并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内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着鬥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着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挂着一副對聯,乃是顔魯公墨迹,其詞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着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着一個大官窯的大盤,盤内盛着數十個嬌黃玲珑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着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挂着小錘。卧榻是懸着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紗帳的拔步床。給人的感覺是總體寬大細處密集,充滿着一股潇灑風雅的書卷氣。<br><br><br><br>婦人陪坐一回,讓進屋坐。房正面紙門兒,鑲的炕床,挂着四扇各樣顔色绫緞剪貼的張生遇莺莺、蜂蝶花香的吊屏兒,桌上鑒柱鏡架,盒罐錫器家活堆滿,地下插着棒兒香,上面設着一張東坡椅兒。<br><br><br><br>把一張蘇州水磨的長桌挨了畫兒,桌子上擺着許多的古董,又擺着《如意君傳》、《嬌紅記》、《三妙傳》,各樣的春意圖兒。梳頭桌子上放着象牙鑲嵌的豆柏楠減妝一個,上面鋪了一張斑竹萬字床,挂了項月白百蝶湖羅帳子,床上鋪了一領絕細的席子,放了一個長藤枕,兩眼花絲細的單被,把沉速香薰得噴鼻子香的枕頭邊放着一個宋朝金胎雕漆雙頭牡丹花小圓盒,盒兒裡面盛着真正緬甸國來的緬鈴一個<br><br><br><br>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饧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春睡海棠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幅對聯,其聯雲:<br><br>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br><br>案上設着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着飛燕立着舞過的金盤,盤内盛着安祿山擲過份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着壽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懸着是同昌公主制的連珠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