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怎麼吃飯(古代妃嫔怎麼吃飯)

biang 中華百科 832

本文目錄

  1.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飯菜都是怎麼處理的
  2. 古代妃子也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 她們是怎麼洗澡的
  3. 古代妃子的侍寝流程是怎樣的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飯菜都是怎麼處理的

以溥儀為例,作為滿清的皇帝,還傳承祖宗的規矩,每天隻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麼,就随時傳人送上。

他吃飯的時候,菜分為兩種。

一種純屬壯聲勢的,大概有幾十道。

這些才都是平時就準備好的,有的一直都在炖着,吃的時候就端上來。

溥儀回憶:一般為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鍋、粥、湯等,加在一起大約有二十幾品。這些菜肴經過種種手續擺上來之後,除了表示排場之外,并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令下,迅速被擺在桌子上,是因為禦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誰願意吃呢?我吃飯的時候,禦膳房做的這些菜遠遠地擺在一邊,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溥儀實際吃的,主要是自己的廚師以及太妃的廚師們,現做的菜,一般也有20多個,每天不同花樣:我每餐實際上吃的是太後送的菜肴,太後死後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為太後或太妃們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級廚師,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

溥儀的廚師按照今天來看,就是特一級廚師之霸,是全國最頂尖的廚師。至于食材也是因有盡有,每個月開銷巨大。禦膳房所用雞、鴨、豬等肉類物品,主要由内務府支出四萬兩銀購買

所以,溥儀每次吃的其實就是二十多個菜。

需要說明的是,皇帝吃飯的時候,如果不是陪着太後,隻有他一個人可以坐着,其餘哪怕是妃子或者大臣一起吃,也必須站着,這是規矩。

皇帝平時久居深宮,鍛煉不足,加上常年錦衣玉食,通常食量很小。

一般來說,二十幾道菜隻是選幾樣略碰一下。

根據皇族的規,皇上對同一盤菜最多吃三筷子,多了就是失禮。

對于皇上吃剩的東西,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

第一就是賞賜,賞賜給妃子、孩子、大臣等等。

但是,賞賜的菜絕對不是皇帝自己吃過的,而是沒吃過的。

這不是處于衛生考慮,因為為皇帝的撿菜是太監,用的都是公筷,本來就很衛生。

這是處于皇家的嚴格保密規定。

大部分被害死的皇上,都是中毒。

所以皇帝吃的菜也是保密的,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什麼。

史料這麼寫:站立在皇帝身後的四名太監便是專門執行家規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規矩。皇帝用眼睛看哪個菜,侍膳太監便将那個菜朝皇帝身邊挪近一點,然後用羹匙舀進布碟裡。假如皇帝吃後說了句“這個菜不錯”或是贊許點頭,傳膳太監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時将這個菜朝後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連舀三次連吃三口,那四個太監中為首的一個就會叫一聲:“撤”其餘太監便将這個菜撤下去,而且此後十天半月就不會再見到這個菜了。宮中把這個規矩稱作“傳膳不勸膳”。

《膳底檔》是專門記錄皇帝進膳情況的内廷資料,事無巨細,一點不漏均記錄在案,但是皇帝愛吃什麼菜則是萬萬不能記錄上檔的,皇帝也絕不會說自己喜歡吃什麼,或者今天想吃什麼。侍膳的太監及宮内人員更不許随便談論,這可是宮内的一大忌諱,随意談論或洩露皇帝用膳情況的人,輕者杖責,重者砍頭。如果沒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後在内,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飯。

所以一是禦廚每天都要換花樣,很少将一個菜燒多次。二是皇帝吃過的菜一般不賞賜給别人。

第二就是作為廢料處理。

根據規矩,太監宮女是絕對不能吃皇帝剩飯剩菜的。

皇上吃剩的東西,隻能作為泔水處理,丢掉或者喂豬。

到了溥儀時期,滿清垮台,宮内一切都亂了。

一些太監在處理泔水時,竟然将溥儀的菜偷出去,賣給獵奇的食客,美其名曰禦食。

自然,這是違規的,一旦被發現太監也就完了。

說白了,賣這種菜也轉不了幾個錢,可見太監視财如命的态度。

古代妃子也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 她們是怎麼洗澡的

五千年封建王朝,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因為出身金貴,天子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親自動手。後宮是天子繁衍後代的場所,裡面住着天子的所有妃子們。妃子們的待遇自然和天子相同,凡事不用事必躬親。

太監和宮女作為宮中下人,服侍天子和妃嫔們需要十分小心。一旦讓天子和妃子們不滿意,輕則挨頓痛打,重則小命不保。選進後宮的妃嫔們從前都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自然不會将奴才看在眼裡。

01有人代勞

許多大富大貴家中生養的小姐,一旦入了宮之後,吃穿住行等事都不需要親自動手了。除了吃飯和睡覺以外,什麼事情都有宮中下人代勞。隻要妃子們一個眼神,聰明伶俐的下人們便瞬間領會了。

比如沐浴這事,妃子們從更衣到洗浴整個過程,都不要自己動手。期間,除了會有宮女服侍以外,還有太監在身側等候差使。很多人會說,太監雖然不是完整的男性,可畢竟從前也是男兒身,伺侯沐浴方便嗎?

古代的沐浴和現代的不同,現代沐浴通常1小時之内就完成了。古代沒有現代的一些設施,相比現代沐浴而言,古代沐浴不僅過程繁雜,還需要很多道程序。所以,古代沐浴通常會在3-4小時之間。

如果太監伺候妃子沐浴,全程都隻能跪着進行。而且,妃子沐浴有嚴格規定,太監們絕對不允許擡頭。如果太監在服侍妃子沐浴過程中,不小心擡了頭。那麼,這個人離沒命不遠了。

古代妃子們沐浴也有一個環節,和現代沐浴類似:搓澡。一般這個環節都由太監完成,這個過程如果服侍不周到,太監也會受到責罰。如果搓澡力度剛好,太監或許有賞。如果過輕或過重,此人容易被砍頭。

02不同的沐浴

現代人洗澡,更多為的是個人衛生。不過,古代人沐浴大多與祭祀有關,所以不得絲毫馬虎。古代人在祭祀之前,需要沐浴戒齋,以示對神靈和祖先的尊敬。

比如在周朝時,對沐浴有嚴格的規定。比如,“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房”。很多周朝人會用淘米水來洗澡,到了後來,人們發現皂莢可以去污垢和清潔皮膚之作用,周朝後宮的妃子便用此物沐浴。

到了漢朝時,《漢律》有嚴格規定。比如,“吏五日得一下浴”。官府每五天就要給官員放一天假,專門讓他們用這一天來洗澡。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休浴”。

到了唐代,五日一浴改成了十日一浴。不過,後宮佳麗三千,可不會等到五天或者十天才沐浴一次。她們為了吸引皇上注意,一定會保持身體的潔淨和香氣

一般來說,許多妃子們沐浴的時候,都會選擇花瓣浴。這樣,不僅能保持身體自然的清香,還能留有花瓣的味道。據說,楊貴妃經常花瓣浴,用此方法去掉身上的異味。

正是因為楊貴妃愛沐浴,所以她的皮膚吹彈可破。其實,楊貴妃膚若凝脂還有一個原因,華清池的水有秘方。據說楊貴妃沐浴時,華清池裡會放置數十種香料,怪不得楊貴妃如此受寵。

提起後宮沐浴的鼻祖,一定少不了清代的慈禧。據說,她沐浴的時候,至少要準備上百條毛巾。首先,沐浴的盆裡要絕對幹淨。隻要毛巾沾水濕了,就不能再用了。如此沐浴,怪不得慈禧深得寵愛。

03沐浴有别

身份地位不同,沐浴的規矩也不同。相比皇宮中的妃子,民間的小姐太太們沐浴程序要少很多,自然規矩也少很多。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會用香茅泡水沐浴,以達到驅蚊蟲的效果。

有些朝代,沐浴的程序比較特别。比如已經成婚的夫婦,每天早上更衣之前,都需要沐浴。而且,即使已經是夫妻,雙方也不能一起沐浴,需要分别到男女浴室進行洗漱。

這樣一對比,作為九五至尊就更為自由一些。比如,清代的許多妃子們,一般在沐浴完畢之後,被直接送到皇帝寝宮。而且,沐浴完之後不能穿衣服,直接用毯子包好就送到皇帝那裡。

如此一看,清代妃子們沒有任何自主權。不僅連何時沐浴不能把控,連是否能生孩子都不能控制。到了規定的時間,老太監就會在外面提醒皇帝,需要将妃子帶出寝宮。

不過,作為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則實現了“洗澡自由”。據說,武則天十分喜歡沐浴,一待就是大半天。而且,武則天對沐浴十分講究。她會根據花瓣不同的香味,搭配沐浴。

有時候,武則天興緻來了,就不在盆中沐浴。她會找一處溫泉,作為自己沐浴之所。據說,武則天還未當皇帝之前,就喜歡沐浴。而且,她沐浴的盆子十分大。她還喜歡一邊沐浴,一邊表演。

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還專門修建了一處場所,專門用來沐浴。武則天沐浴時,她不會用老太監服侍。一般來說,武則天選擇的都是年輕的宮女。據說,武則天十分會享受,沐浴時幾乎一動不動。

沐浴結束之後,武則天會選擇男寵服侍自己。隻要武則天不忙的時候,她都會選擇沐浴放松身心。也正是運用沐浴的愛好,還是才人的武則天最終赢得了皇帝的寵愛。

04總結

妃子們的生活看似惬意,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動手。就連沐浴這般繁雜的程序,沐浴完成之後手都是幹的。其實,後宮的妃子更像是困在宮中的奴隸,沒有一絲自由可言。

生活在後宮的妃子們就是皇帝洩欲和繁衍後代的工具,表面上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實際上連自主行動的自由都沒有。很多妃子們出行很有派頭,實際上身邊的大部分下人都是監視她們飲食起居的奸細。

晚上若是被皇帝翻牌子,無論身體是否舒服,都需要笑臉相迎地服侍主子。随着封建王朝被推翻,舊式沒有人權的規矩也統統被推翻。曾經在後宮生活的所有女子們,也随着朝代的覆滅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古代妃子的侍寝流程是怎樣的

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帝、後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

皇帝與妃嫔行房,程序則複雜一點。每日晚餐完畢,總管太監就奉上一個大銀盤,裡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着一個妃子的姓名。這天,皇帝若沒有性欲,便說聲“去”;有點意思,則拈出一塊牌子,翻過來,背面朝上,再放進盤裡。總管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将牌子交給手下——專負責背妃子進寝宮并一直送到龍床上的太監。

皇帝睡覺了,則先上床,将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那太監先已在妃子房中将其脫個精光,随即裹上大披風,一直背到寝宮,再扯去披風,将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龍爪”這頭匍匐鑽進大被,然後“與帝交焉”。

此時,太監退出房外,和總管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中馬上風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興緻高,裝聾作啞,則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禮”。

招呼太監進房。太監進去後,妃子必須面對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君臣朝堂相見,臣子退下,是不能轉背而行、拿脊梁骨對着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後挪步,這叫“卻行”。“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梁對着皇帝,所以隻能這樣倒爬下床。太監再次用披風裹着她,背到門外。

每次皇帝臨幸後,總管太監的職責是跪而請命,問皇帝“留不留?”皇帝如說“不留”,總管就将被臨幸的妃子的住處,輕按其後股穴道,精液随之盡皆流出。皇帝如說“留”,總管太監則執筆記之于冊: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以此作為受孕證明,以備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