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陝西導遊詞怎麼寫
陝西導遊詞要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的今日分享吧。
陝西導遊詞包括三個部分,首先介紹一下景點的曆史背景和地理環境,讓大家對景點有個簡單的了解。然後詳細介紹景點的特色,比如景點的曆史文化、故事和景點的建造和規模等。最後呼籲大家愛護景點的環境,并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
大雁塔導遊詞篇1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别,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
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内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龛内,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隻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大雁塔初建時隻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着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内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内外的重視。
寺門内,鐘、鼓樓東西對峙。鐘、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内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殿内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内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現在大雁塔經過修複,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缭繞,庭院鮮花争豔,是一處特别吸引國内外遊人的遊覽勝地.
大雁塔導遊詞篇2
各位遊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後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後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内裝有樓梯。
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築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後代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龛内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築中的傑作。
遊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曆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歎,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蘊。玄奘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沿着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後返回長安,曆時17年,行程5萬公裡,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回國後,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模空前的佛經譯物場,并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考試大應該說《西遊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裡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裡的人物。
大雁塔導遊詞篇3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大雁塔景區和曲江旅遊區,首先我們來到的是大雁塔景區.大雁塔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廣場和東西兩苑組成,占地約五百畝。
《西遊記》裡的唐僧可謂家喻戶曉,他的原型就是我國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與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系。今天參觀完這裡,大家就可以有一個十分清晰的了解了。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師的高大銅像。你看他氣宇軒昂,身披袈裟,手執錫仗,步伐堅定,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經的路途上。玄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他姓陳名_,河南偃師人,自幼聰慧超群,勤奮好學。13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淨土寺剃度為僧。玄奘先後周遊全國十餘省,遍訪十餘位高僧名賢,拜學經典,窮盡各家學說,譽滿京師,被譽為“釋門偉器和佛門千裡駒”。貞觀三年,為解決佛教中的疑難問題前去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即今印度取經,著《大唐西域記》一書,是我國取經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公元645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稱号“三藏法師”後,返回長安,潛心翻譯佛教經典19年。唐太宗尊稱他是“法門之領袖”,唐高宗稱他是“真如之冠冕”。
在玄奘銅像的身後,就是大慈恩寺,即玄奘開創的慈恩宗的祖庭。慈恩寺,又名無漏寺,是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築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
現在我們來到大慈恩寺的門口,大家看,門匾上“大慈恩寺”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同志親自題寫的。寺院的正門又稱為山門,也叫三門。中間的是空門,東邊的是無相門,西邊的是無作門,象征入門三解脫。所以人們常将出家作各尚叫作墜入空門。我們現在就從這裡進入寺院吧,而是繼續我們的參觀。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樓。東邊是鐘樓,裡邊懸挂有一口鐵鐘,鑄于公元1548年,重15噸,鐘上有“雁塔晨鐘4個蒼勁大字。鐘自鑄成一直沿用至今。每天寺院僧人聞鐘而起,聞鼓而眠。晨鐘共敲3陣,每陣36響,共鳴108響,表示斷除塵世人生108種煩惱,祈禱盛世太平,萬民安樂,五谷豐登。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由此而來。西邊是鼓樓,樓裡懸挂一面大鼓。鐘鼓皆為寺院大型法器。
衆所周知,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大家面前高台上的建築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前香火興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中為法身毗盧遮那佛,西為報身盧舍那佛,東為應身釋迦牟尼佛。佛像兩側是佛的弟子,東為迦葉,西為阿難,兩旁還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塑像,均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東西兩廂排列着包括玄奘和慶友在内的18尊羅漢像。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後塑有南海觀音菩薩及衆菩薩、龍女、木叉等150身人物。
好了,我們現在穿過大雄寶殿,可以看到後面的這個藏經樓,在這裡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系明代銅鑄鎏金佛像。殿内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玄奘負笈圖及窺基、圓測碑拓畫像等。
繼續往北面走,我們可以看到坐落于寺院内的大雁塔。它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樓閣式磚塔,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初建時隻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建為七層,人們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由此而來。大雁塔高64.7米,呈方錐形。塔底層邊長25米,每層四面各有一個磚券拱門。整座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唐末以後,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隻有大雁塔巍然獨存。塔内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站在塔上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等一會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登塔遊覽。
{走近大雁塔,西側門楣上雕刻有唐代建築圖案和佛像等線刻畫,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龛内,嵌有李世民、李治分别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稱頌玄奘法師獻身佛教事業的偉大精神,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是價值極高的藝術珍品。}
“雁塔題名”也是大雁塔獨有的一道風景。自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登塔題名,後文人們競相效仿,相沿成習。唐代士子考取進士後,都要登上雁塔賦詩并将姓名、籍貫、及第時間用墨筆題留于雁塔牆壁之上。日後升為卿相的還要用朱筆改寫。“雁塔題名”被視為人生一大榮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進士、登上雁塔時就作詩說:“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悅心情。
遊客朋友,繞過大雁塔向北,我們前往玄奘三藏院門。大門前修了一座長20多米,高2米多的漢白玉照壁,照壁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的“法門領袖”四個字,北面是趙樸初題寫的“民族脊梁”四個字。玄奘三藏院是一組仿唐風格的建築群,由中院大遍覺堂、東院般若堂、西院桃明堂三部分組成,其中大遍覺堂供奉的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是本寺的鎮館之寶。玄奘的其它靈骨舍利已廣布世界各地,象征和傳播着玄奘精神将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麼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麼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好了,各位朋友。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的參觀就到這裡,現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大雁塔北廣場吧。大雁塔北廣場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腳下,東西寬480米,南北長350米,占地252畝,由近2萬平方米的音樂噴泉廣場和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旅遊商貿等設施組成。這裡的音樂噴泉是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每天中午12:30都會準時開放,到時大家可以前來觀賞。廣場南北高差9米,分成9級,每個踏步為5級,意蘊“九五之尊”。由北向南逐步拾級,形成對大雁塔的膜拜,将古都風韻與現代風采的完美結合。2003年12月31日建成開放,它是全中國唯一的一座唐文化廣場,目前已成為西安的“城市會客廳”和“城市名片”。大家如果喜歡這裡,就可以經常來我們西安的客廳裡來坐一坐。
大雁塔景區的講解到這裡就結束了.下午我們将去參觀大唐芙蓉園和曲江海洋館等景點.大唐芙蓉園是在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修建的,完全仿照了唐代皇家園林的建築形式,于2005年建成并對遊人開放,占地面積1000畝,總投資13億元人民币。内有紫雲樓、鳳鳴九天歌劇院、陸羽茶社、仕女館等等許多的仿唐建築群,擁有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大唐文化與風貌的主題公園,被譽為“盛唐主題天下第一園”。
曲江海洋館,是西部最大的海洋館,占地90畝,總投資3.5億元人民币。主要由海豚表演館、海洋科普館、熱帶雨林館、海底隧道和水下大觀園等部分組成。
在曲江旅遊區,我們還可以參觀到傳說中薛平貴與王寶川愛情故事的發生地寒窯以及以平民身份埋葬的秦二世胡亥墓。
好,現在大家自由參觀,一個小時後我們在這裡集合,謝謝大家!
西安鐘樓導遊詞【一】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大家就叫我常導吧。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參觀西安鐘樓吧!
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彙處。看,在我們眼前的兩層建築就是鐘樓,它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鐘樓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磚瓦結構,四角挑檐翹起,淩空欲飛,樓頂有各色玻璃瓦鮮豔奪目,美麗極了。鐘樓四周鮮花環繞,增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磚築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樓梯而上,我們便來到鐘樓樓身觀光台,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鐘,重五噸,裡面能容納五六個人,鐘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圖案,渾厚洪亮的鐘聲好像悶雷滾動,告訴周邊的人們新一天的到來;如今,鐘聲祈禱老人的長壽、可以讓小孩健康快樂一跨入展廳大門,就看見三排鐘從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鐘形狀大小一模一樣,但一排和一排形狀不同;周圍還有許多美麗的水墨畫和剛勁有力的書法,鐘和書畫向我們展現了明代人的技藝高超。站在鐘樓上極目遠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今天,我很高興為大家服務。鼓樓和鐘樓遙相呼應,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下次有機會再帶大家一起參觀西安鼓樓。
西安鐘樓導遊詞作文【二】
到西安遊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約4公裡,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後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随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遊覽一番。
各位遊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築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後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後才有真獅子的出現。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裡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19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各位遊客,您能猜出這是什麼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裡邊懸挂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裡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内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衆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後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産青石,敲之锵锵有聲,清脆悅耳。
各位遊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築,你們一定會又感歎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麼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各位遊客,大家一定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那麼《西遊記》裡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為增,勤奮好學,在國内各地訪師問學後,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蘊。玄奘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沿着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後返回長安,曆時17年,行程5萬公裡,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回國後,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模空前的佛經譯物場,并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說《西遊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裡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裡的人物。
各位遊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後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後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内裝有樓梯。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築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後代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龛内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築中的傑作。
遊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曆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歎,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秦兵馬俑導遊詞一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遊覽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祁。
秦兵馬俑在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都是精美的藝術珍品。誰知道它的占地面積有多大呢?對,就是20000平方米,大概有50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内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來曆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以前有幾個農民相約一起打水井,發現了有一些陶片,他們繼續打井,發現那是一條通道。他們陸陸續續下去察看,就發現了‘秦兵馬俑。好!大家一起參觀一下吧!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你們看,那些身材魁梧,頭帶鶴冠,身披铠甲,手握寶劍是什麼俑?他就是将軍俑。那神态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身的領軍人物了!
大家跟我來。那些身高1。8米什麼俑,體格健壯,體形勻稱,身穿戰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什麼俑?對,就是武士俑。
誰知道身着短甲,下穿緊口褲,左手握弓箭,右手執缰繩的又是什麼俑?錯了,是騎兵俑。你們看,每一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術珍品。仔細端詳,他們神态各異,惟妙惟肖,走近他們身邊,似乎還能感受到他們輕微的呼吸呢!哈哈!
好了,還有很多精彩的東西,大家自由參觀,自己欣賞吧。活動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
秦兵馬俑導遊詞二
大家好!我姓高,大家就叫我高導好了。今天我們要去觀看震撼人心的“威武之師”秦兵馬俑,請大家留心觀察!另外,請不要亂扔垃圾,不要在俑裡俑外亂塗亂畫。請注意不要忘帶東西,不要丢隊。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曆史文物。它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内有兵馬俑近八千個。一号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帥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秦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将軍俑身材魁梧,頭戴_冠,身披铠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體格健壯,體型勻稱。身穿戰袍,披挂铠甲,腳蹬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
什麼高八什麼四字的成語有哪些
1.什麼什麼八什麼成語四個字
半斤八兩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才高八鬥比喻人極有才華。
耳聽八方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亂七八糟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
七長八短形容高矮、長短不齊。也指不幸的事。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七拼八湊指把零碎的東西拼湊起來。引申為胡亂湊合。
七上八下形容心裡慌亂不安。
七手八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2.什麼高什麼邊的四字成語巴高望上指與社會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結交或聯姻。
才高八鬥比喻人極有才華。才高識遠才能超衆,見識深遠。
才高行厚厚:不可輕薄,端謹。指才能高,品德端謹。
才高行潔才智高超,操行純潔。才高意廣才學高的人,抱着奢望,難以成事。
才高運蹇蹇:不順利。才學很高,但命運不好,無法施展才華。
含懷才不遇之意。材高知深材:通“才”。
知:通“智”。才能出衆,智慧高超。
處高臨深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
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面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後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後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益:更加;勢:權勢。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權勢越大,更容易濫用權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登高能賦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
指國家的有用人才。登高望遠登上高處,看得更遠。
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登高一呼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風高:風非常大。
月黑:指黑夜。趁風大放火,趁黑夜殺人。
形容盜匪趁機作案的行徑。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脫離群衆。
功高蓋世功勞極大,當代沒人能比。功高震主功:功勞,功勳;震:震動、威震;主:君主。
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沒有你要的成語。
3.四什麼八什麼四字詞語四鄰八舍、四時八節、四通八達、四平八穩、四面八方。
一、四鄰八舍
白話釋義:指左右鄰居。
朝代:明
作者:伏雌教主
出處:·《醋葫蘆》第六回:“四鄰八舍,送人情。”
翻譯:左右鄰居送人情。
二、四時八節
白話釋義:泛指一年中的各種時令、節日。
朝代:唐
作者:馬總
出處:·《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為四時八節以紀育人。”
翻譯:鬼神是一年中的各種時令、節日來紀念育人的人。
三、四通八達
白話釋義: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
朝代:唐
作者:房玄齡
出處:《晉書·慕容德載記》:“滑台四通八達;非帝王之居。”
翻譯:滑台交通方便,這不是帝王的生活場所
四、四平八穩
白話釋義:形容說話、做事、寫文章穩當,有時也指做事隻求不出差錯,缺乏創新精神。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處:·《水浒》:“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
翻譯:生得面白又肥胖;說話、做事、寫文章穩當。
五、四面八方
白話釋義:泛指周圍各地或各個方面:人們從~來到北京。我們小組裡的人來自~。
朝代:宋
作者:釋道原
出處:·《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
翻譯:忽然遇到周圍各地或各個方面應該怎麼生呢?
4.帶八的四字成語五花八門、
七上八下、
八仙過海、
四面八方、
橫七豎八、
七零八落、
四平八穩、
正兒八經、
四通八達、
七老八十、
半斤八兩、
塊兒八毛、
亂七八糟、
千兒八百、
八拜之交、
七嘴八舌、
十有八九、
七七八八、
雜七雜八、
胡說八道、
老八輩子、
八面玲珑、
七拼八湊、
七言八語、
四鄰八舍、
八方風雨、
七損八益、
三臡八菹、
正經八百、
七穿八洞
八門五花、
八索九丘、
七擔八挪、
八花九裂、
七扭八歪、
八萬四千、
四時八節、
九州八極、
七了八當、
零七碎八、
二八佳人、
四亭八當、
八鬥之才、
八面瑩澈、
四衢八街、
四至八道、
八兩半斤、
八面駛風、
德被八方、
瞎說八道、
嘎七馬八、
七推八阻、
八百孤寒、
七大八小、
七折八扣、
八音叠奏、
七滿八平、
八公草木、
王八羔子、
七破八補
絲竹八音、
八百裡駁、
七死八活、
半斤八面、
七手八腳、
八府巡按、
才高八鬥、
七子八婿、
七長八短、
七停八當、
八纮同軌、
八方呼應、
八面受敵、
八荒之外、
四沖八達、
八面圓通、
四荒八極、
七事八事、
七步八叉、
七開八得、
八街九陌、
長七短八、
心骛八極、
八米盧郎、
七扭八拗、
白話八股、
九垓八埏、
七瘡八孔、
八恒河沙、
七病八痛
5.形容男生個子高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高大威猛
高大威猛,形容詞,多形容男子外形壯實勇猛,富有威勢。
2、玉樹臨風
玉樹臨風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ù shù lín fēng,形容人像玉樹一樣潇灑,秀美多姿(多指男子)。
3、氣宇軒昂
氣宇軒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ì yǔ xuānáng,多形容精神飽滿,氣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氣蓬勃,富有活力。
4、牛高馬大
【niú gāo mǎ dà】解釋: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出處:《小說月報》1981年第1期:“東甯縣縣委書記劉番成長得濃眉大眼,牛高馬大。”
5、高大魁梧
[gāo dà kuí wu]釋義:做形容詞,指軀幹高大;強壯粗大,亦作"魁吾"。形容身體強壯高大,肌肉豐滿,體格健壯。
6.四字成語中含八的有哪些亂七八糟、八仙過海、四面八方、五花八門、八拜之交、七零八落、七嘴八舌、四通八達、雜七雜八、七七八八、橫七豎八、七損八益、耳聽八方、七拼八湊、八面威風、烏七八糟、正經八百、五行八作、三災八難、八珍玉食、三台八座、七老八十、八方風雨、八街九陌、七零八碎、七高八低、八面受敵、八方支援、七言八語、三頭八臂八面圓通、零七八碎、七青八黃、七橫八豎、七長八短、七大八小、四荒八極、九垓八埏、八音遏密、九行八業、亂七八遭、八方呼應、污七八糟、七縱八橫、席卷八荒、四衢八街、八面駛風、七步八叉、才占八鬥、七了八當、七開八得、九江八河、八面張羅、八字打開、四沖八達、七支八搭、七滿八平、七窩八代、七事八事、七慌八亂七老八倒、七損八傷、三臡八葅、白話八股、七張八嘴、七腳八手、七推八阻、四停八當、七撈八攘、才誇八鬥、七足八手、八方支持、七病八倒、七拉八扯、七穿八洞、七瘡八孔、七灣八扭、七擔八挪。
7.帶有八才的四字成語1、才占八鬥
cái zhān bā dǒu
【解釋】才:文才,才華。形容人學問高,文才好。
【出處】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鬥!”注:一石等于十鬥。石,念 dàn。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人的文才高
2、八鬥之才
bā dǒu zhī cái
【解釋】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結構】偏正式。
【用法】贊頌文人富有才學的用語。一般作定語。
3、才誇八鬥
cái kuā bā dǒu
【解釋】誇耀才華出衆。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否則才誇八鬥,胸号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為?”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人的文才
四字成語什麼高八什麼意思
1.四什麼八什麼四字成語
四面八方、四平八穩、四通八達、四至八道、四荒八極擴展資料: 1、四面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解釋: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翻譯:突然之間,遇到了跟個地方的燈籠不知如何選擇。 2、四平八穩 [ sì píng bā wěn ]解釋: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
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隻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翻譯:宋戴宗和楊林看到裴宣不禁贊歎,裴宣一表人才長得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16137皮膚白亮有光澤,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心中暗暗地喜歡。
3、四通八達 [ sì tōng bā dá ]解釋: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
也形容通向各方。出自:唐·房玄齡《晉書·慕容德載記》:“滑台四通八達;非帝王之居。”
翻譯:滑台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并不适合大王居住。 4、四至八道 [ sì zhì bā dào ]解釋:舊時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語。
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
翻譯:安營紮寨完畢,把四至八道的地理形狀圖畫出來給我看看。 5、四荒八極[ sì huāng bā jí ]解釋:四面八方極偏遠之地。
出自:唐·白居易《八駿圖》詩:“四荒八極踏欲遍,三十二蹄無歇時。”翻譯:想要踏遍世界各個角落,腳步不停歇。
。
2.什麼什麼八什麼成語四個字半斤八兩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才高八鬥比喻人極有才華。
耳聽八方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亂七八糟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
七長八短形容高矮、長短不齊。也指不幸的事。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七拼八湊指把零碎的東西拼湊起來。引申為胡亂湊合。
七上八下形容心裡慌亂不安。
七手八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3.四什麼八什麼的成語成語詞目解釋
四面八方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四平八穩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隻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四衢八街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四時八節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
四亭八當亭、當:即停當,妥貼。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
四通八達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四沖八達指四通八達的要道。同“四沖六達”。
四方八面到處;各個方面。
四荒八極四面八方極偏遠之地。
四停八當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同“四亭八當”。
四至八道舊時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
~~~~~~~~~~~~~~~~~~~·
4.太什麼高什麼四字成語巴高望上指與社會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結交或聯姻。
才高八鬥比喻人極有才華。
才高識遠才能超衆,見識深遠。
才高行厚厚:不可輕薄,端謹。指才能高,品德端謹。
才高行潔才智高超,操行純潔。
才高意廣才學高的人,抱着奢望,難以成事。
才高運蹇蹇:不順利。才學很高,但命運不好,無法施展才華。含懷才不遇之意。
材高知深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衆,智慧高超。
處高臨深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面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後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後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益:更加;勢:權勢。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權勢越大,更容易濫用權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登高能賦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登高望遠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
登高一呼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風高:風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風大放火,趁黑夜殺人。形容盜匪趁機作案的行徑。
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脫離群衆。
功高蓋世功勞極大,當代沒人能比。
功高震主功:功勞,功勳;震:震動、威震;主:君主。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沒有你要的成語
5.四什麼八什麼的成語四面八方、四平八穩、四通八達、四沖六達、四至八道。
一、四面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釋: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
譯文:忽然遇到四面八方的困境,怎麼尋找出路。
二、四平八穩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釋: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隻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三、四通八達 [ sì tōng bā dá ]
解釋: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極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慕容德載記》:“滑台四通八達;非帝王之居。”
譯文:滑台四通八達;這不是帝王的生活。
四、四沖六達 [ sì chōng liù dá ]
解釋:指四通八達的要道。
出自:宋·陳師道《徐州學紀》:“徐地東近齊魯,北屬趙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沖六達之郊,南北之亢頸也。”
譯文:徐地東邊靠近齊魯,北部屬趙魏,南引江淮,西與梁宋相通,四沖六達的郊區,南北喉頸的地方。
五、四至八道 [ sì zhì bā dào ]
解釋:舊時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
譯文:軍隊設立營寨駐紮完畢,便把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圖畫出來給我看。
6.帶有八才的四字成語1、才占八鬥
cái zhān bā dǒu
【解釋】才:文才,才華。形容人學問高,文才好。
【出處】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鬥!”注:一石等于十鬥。石,念 dàn。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人的文才高
2、八鬥之才
bā dǒu zhī cái
【解釋】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結構】偏正式。
【用法】贊頌文人富有才學的用語。一般作定語。
3、才誇八鬥
cái kuā bā dǒu
【解釋】誇耀才華出衆。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否則才誇八鬥,胸号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為?”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人的文才
7. 400個四字成語帶解釋的高中生用峥嵘歲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風華正茂正是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
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年輕有為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百舸争流。
形容群舟争相行駛。天倫叙樂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
危在旦夕形容危險即在眼前。從谏如流指聽從好的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意接受别人的意見。
【洞若觀火】就像黑夜裡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以退為進】表面上退卻,其實準備進攻的一種戰略或戰術。
【化險為夷】将危險轉化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一去不複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圖窮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悲歌擊築: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發上指冠: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變徵之聲: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秋毫不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勞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約法三章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
劉邦由于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處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長歌當哭: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借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耳不忍聞:耳朵不忍聽知。形容消息極其悲慘。
百折不回:挫折。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
也說百折不撓。殒身不恤:殒:犧牲;恤:顧惜。
犧牲生命也不顧惜。步履穩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穩重,用在特定場合也可以指辦事一步一個腳印,很穩健。
博聞強記。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屏息以待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
世人矚目全世界都在關注某事或人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态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發人深思。啟發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聳入雲天形容,高山,或者參天巨樹的高大,比雲還要高。
扭轉乾坤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樣子。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急不暇擇;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4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載笑載言:邊笑邊說話。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7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8楊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曆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10瞻前顧後。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
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11卓爾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與衆不同。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12日月不淹日月飛快地運轉,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13楚楚可憐;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14堅如磐石。象大石頭一樣堅固。
比喻不可動搖。 15去日苦多;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
用于感歎光陰易逝之語。 16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 17少長鹹集:年少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18群賢畢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來了。 19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農曆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随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變化。 21遊目騁懷。
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22放浪形骸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觸,慨歎不已。
24滄海一粟:大海裡的一顆谷粒,形容物體非常渺小。 25、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這裡是使動用法。
形容人物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26、遺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别人往來。
27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着,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28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後桌上淩亂的樣子。 29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
形容聲音悲切。 30餘音袅袅: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31終南捷徑: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32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33責無旁貸;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 34旁稽、博采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長處之意 35駭人聽聞:指使人聽了感到非常震驚。
36義憤填膺:由不義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憤怒感情充滿胸膛。 37安之若素:對于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一如平素,泰然處之。
38心急如焚:心裡急得像着了火一樣。形容内心焦急萬分。
39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40空頭支票:無法生效的支票。
比喻不能實現的諾言。 41不言而喻:不用說什麼就能明白。
42息息相關:呼吸相關連,比喻關系密切。 43休戚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
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44休戚與共:憂患禍福彼此共同承擔 45豁然開。
8.形容男生個子高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高大威猛
高大威猛,形容詞,多形容男子外形壯實勇猛,富有威勢。
2、玉樹臨風
玉樹臨風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ù shù lín fēng,形容人像玉樹一樣潇灑,秀美多姿(多指男子)。
3、氣宇軒昂
氣宇軒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ì yǔ xuānáng,多形容精神飽滿,氣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氣蓬勃,富有活力。
4、牛高馬大
【niú gāo mǎ dà】解釋: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出處:《小說月報》1981年第1期:“東甯縣縣委書記劉番成長得濃眉大眼,牛高馬大。”
5、高大魁梧
[gāo dà kuí wu]釋義:做形容詞,指軀幹高大;強壯粗大,亦作"魁吾"。形容身體強壯高大,肌肉豐滿,體格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