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描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
描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如下:
1、小蝌蚪的身體上布滿了細小的縱向斑點,随着遊動的動作,在水中閃爍着微弱的光芒。
2、盡管蝌蚪沒有鱗片或爪子,但它們的皮膚充滿了細小的凸起,有助于保護和呼吸。
3、小蝌蚪的皮膚上常常會有一層黏液,這有助于保護它們免受細菌和寄生蟲的侵襲。
4、小蝌蚪的存在為我們賦予了改變和成長的希望,讓它們成為我們生活中可愛的一部分。
5、身體中部有一條細長而明亮的線條,從頭頂延伸至尾部,猶如一條航行線指引着它前進的方向。
6、小蝌蚪有着一個狹長而圓潤的身體,它的皮膚像是一層淡淡的綠色紗布,顯得非常柔軟。
7、小蝌蚪身上的顔色可以随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它能夠融入不同的水域中,保持自己的隐匿性。
8、小蝌蚪周身的皮膚有微微的濕潤感,這是因為它生活在水中,對水分的吸收非常敏感。
9、小蝌蚪尾巴上的鳍片搖曳着,輕柔地劃過水面,像是一條幻化成蝌蚪形狀的細細綠帶。
10、小蝌蚪身體的顔色漸漸變深,從最初的透明變成淡淡的綠色,然後慢慢轉變為青褐色。
11、每一隻小蝌蚪都有一條細長的尾巴,它們用尾巴來助推自己遊動,在水中留下一道細小的波紋。
12、在泥土濕潤的角落裡,我發現了一群小蝌蚪,它們身體呈透明狀,看起來非常柔軟和纖細。
13、在遊動時,小蝌蚪的尾巴扭動起來,形成一個美麗的螺旋線,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14、它們雖然呆萌可愛,但是它們和水生物之間的種種親密互動,讓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美妙。
15、它們的呼吸器官被隐藏在一對小小的薄膜狀鰓後面,輕輕擺動,增添了一份生機。
蝌蚪的蝌怎麼寫
蝌漢字筆順: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丨ノ丶丶丶一丨。筆順讀寫:豎折橫豎橫捺撇橫豎撇捺捺捺橫豎。
漢字,苦喝切(反切),音同科。左右結構,蟲字部,左蟲右科,部首6畫,部外筆畫9畫,共15畫。本作“科”。常與“蚪”組詞“蝌蚪”。現一般指蝌蚪這一動物,是蟾蜍或蛙的幼體。
擴展資料:
蝌蚪是兩栖類個體發育的一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
由于口内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鳍,能幫助蝌蚪在水中遊泳。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
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随着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愈合而形成鰓蓋,并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後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内的内鰓進行呼吸,随着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遊離的氧。
發育到一定時期,有的先長出後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從鰓蓋部位長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長出前肢,再長出後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漸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
小蝌蚪的蝌的筆順
小蝌蚪的蝌的筆順是豎、橫折、橫、豎、橫、點、撇、橫、豎、撇、點、點、點、橫、豎。
一、蝌蚪
是無尾目蛙科大多數兩栖動物的幼體。身體呈圓形或橢圓形;無四肢、口和内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外鰓,有呼吸功能;頭下有吸盤,可吸附在水草上。蝌蚪因其頭大尾小,腦袋呈鬥形,故名。
二、生活習性
1、蝌蚪對外界環境敏感,喜歡生長在光線暗淡、幽靜的地方。大部分的蝌蚪用口部成列的角質齒刮食藻類為生,也以蚯蚓、甲蟲等小動物的屍體為食。
2、有些種類的蝌蚪沒有角質齒,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它們主要過濾水中的浮遊生物為食。
三、自然繁殖
1、通常情況下,雌蛙會在水中産下卵包,或者叫受精卵包,之後這些受精卵包發育成蝌蚪。
2、在自然條件下,每隻雌蛙的産卵總量可達5000枚左右,孵化率約為50%,而蝌蚪的存活率僅有20%~30%。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産卵後經人工孵化8~15d孵出。
3、剛孵化的蝌蚪體呈棕黃色,體長6~8mm,頭部有馬蹄形吸盤,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盤下方,體質較弱,活動量小,通過卵黃囊供給營養,不進行開口攝食,3d後,可以投喂外源性營養物質,以滿足其營養需求及生長需要。
4、蝌蚪培養的最适溫度為23~25℃,适宜pH在6~8之間,蝌蚪生長緩慢,自蝌蚪變态成幼蛙約需要60~80d,一般分為初期、前期、中期和後期,各個時期蝌蚪對營養需要有所差異。
四、藥用價值
1、蝌蚪提取液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另有實驗證明,蝌蚪提取液對小鼠白血病細胞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
2、楊紅梅等利用細胞生長曲線、形态學觀察、流式細胞儀等技術,觀察蝌蚪提取液(T871)抗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作用及其過程中cmyc、Bcl–2癌基因表達的變化。
小蝌蚪的生字的組詞和拼音
小蝌蚪的生字的組詞和拼音如下:
1、兩liǎng(兩人、兩條、兩半)。跳tiào(跳高、心跳、跳遠)。
2、哪nǎ(哪裡、哪個、哪邊)。孩hái(孩童、小孩、男孩)。
3、寬kuān(寬闊、寬敞、寬廣)。皮pí(牛皮、皮膚、書皮)。
4、頂dǐng(頂住、頭頂、山頂)。肚dù(肚量、肚皮、肚子)。
5、眼yǎn(眼睛、眼珠、針眼)。睛jīng(目不轉睛、畫龍點睛)。
一、蝌蚪
蝌蚪是蛙和蟾蜍的水生幼體。與蝾螈幼體相比,其體短、卵形、尾寬、口小、無外鰓。内鰓被鰓蓋覆蓋。體色較淺、身體略呈圓形、尾巴長、口長在頭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體呈黑色而尾巴較淺、體形呈橢圓形、尾巴短、口在頭部前端腹面的則是蟾蜍的蝌蚪。
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頭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體色較淺,口在頭的前端。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個頭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較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二、蝌蚪的栖息環境
剛孵化出的蝌蚪,身體弱小,對外界環境敏感。适合生長在細水長流,清新無污染,水溫保持在20至29℃,PH值6至8之間的水域。蝌蚪不避光,生長在光線暗淡,幽靜的地方,如果人工養殖,應避免陽光直射,要勤換水,實時調整水的深度,控制好水的溫度,保持水池的清潔。大部分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質齒刮食藻類為生。
三、小蝌蚪的食物
剛出生的小蝌蚪不需要喂食,它的營養可以由腹部的卵黃囊供給。三天之後,可以逐漸喂小蝌蚪吃些藻類、水中浮遊生物、蚊子幼蟲。所以家養小蝌蚪時,可以在水中種一些水草,水草中含有一些浮遊生物,小蝌蚪可以自行覓食,除此之外,也可以給它喂食幹面條末、面包屑、小魚蟲、肉末和煮爛切碎了的菜葉。
蝌蚪的蚪怎麼寫
蝌蚪的蚪寫法是豎、橫折、橫、豎、橫、點、點、點、橫、豎。
蚪,漢語一級常用字,拼音為 dǒu,本義同“蝌”或“蝌蚪”,指蛙或蟾蜍的幼體。
古籍釋義:《唐韻》《韻會》并當口切。音鬥。《類篇》:蝌蚪,蟲名。詳見蝌字注。通作鬥。
蚪造句:
1、燕子在青春的枝柯間跳躍,蝌蚪在清澈的溪水中遊弋,蒲公英在廣闊的大地上發芽,馬車帶着春天的希望奔向幸福的遠方,而我期待這個季節你是嗅着暖暖的幸福回家的人。
2、沉默是金,固然不錯;會哭的孩多吃糖,也是事實。所謂成熟是從蝌蚪變成青蛙,而不是從小蝌蚪變成大蝌蚪。不打小孩日,願你多吃糖、變青蛙,小蝌蚪。
3、我們又來到了河邊,青蛙正帶小蝌蚪寶寶散步,一群小魚又遊過來,仿佛是和小蝌蚪寶寶在捉迷呢。遠處一群孩子正在放風筝,他們跑着笑着開心極了。天上的風筝五彩缤紛,如同一個個美麗的仙女正在迎接春姑娘呢!
4、青蛙是兩栖動物,它的孩子叫蝌蚪。蝌蚪長得黑乎乎的,拖着一條小尾巴,象一個小逗号。時間一天天過去了,蝌蚪慢慢長出四條腿,丢掉小尾巴變成了一隻大青蛙。
5、沿着公路上山,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在清澈見底的溪水中,有時還能看到活潑可愛生機勃勃的小蝌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