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小升初語文有哪些難題
一、基礎部分31%
(一)看拼音寫詞語。5%
pī li gōu hè wū rǎn yun niang qū zhu
()()()()()
(二)選擇合适的答案。10%
1、下列沒有錯别字的一組是()
A.金壁輝煌嘔心瀝血頑強不屈負荊請罪
B.走頭無路香味四溢秉燭夜遊繁花嫩葉
C.春意盎然迫不及待無可奈何心曠神怡
2.下列詞組中搭配不當的一組詞是()
A.沉重的打擊沉重的心情沉重的負擔
B.沉痛的心情沉痛的教訓沉痛的腳步
C.蒼茫的夜色蒼茫的大地蒼茫的天空
3.“答應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與這句話意思不一樣的是()
A.答應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嗎?
B.答應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應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嗎?
D.答應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下面的詩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________
①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________出牆來
②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________無處尋。
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________開。
④竹外________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A.桃花紅杏菜花梨花 B.紅杏菜花梨花桃花
C.桃花梨花紅杏菜花 D.菜花桃花梨花紅杏
5.一個秋雨連綿的日子,安尼想觀察一下,晶瑩透明的雨水裡有些什麼,他看了一眼顯微鏡下的小水滴後、禁不住驚叫起來,“________”……你認為最恰當的一句應是()
A.别看小水滴那麼清澈,原來裡邊有小蟲子呀!
B.小蟲子那麼多,而且都在動!
C.小蟲子!那麼多小蟲子都在動!
D.我真沒想到,小水滴裡是有蟲子的。
(三)給說法正确的句子打“√”錯誤的打“×”。7%
1、模糊(mo)似乎(si)轉身(zhuǎn)分量(feng)這些多音字的讀音沒有一個錯的。()
2、“輝”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輝”的“輝”與“輝煌”的“輝”意思一樣。()
3、“煥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嘗膽、胸有成竹”這一組詞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褒義詞。()
4、“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與“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都犯了語序颠倒的錯誤。()
5、“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學名著漫畫本》解決了少年朋友在閱讀世界文學名著中所遇到的難題。”這句話若縮句,應該是“出版社解決了難題”。()
6、蔺相如對手下的人說:“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将軍嗎?”改成間接轉述應該是,蔺相如對手下的人說:“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會怕廉将軍。”()
7、孫慎是我國著名的革命音樂家,鎮海人。()
(四)根據情境,按要求填空。5%
1、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詞語。(2+1+2)
①人們乘舟蕩漾在西湖上,()着如畫的美景,心曠神怡。
②陳毅的塑像剛落成,來()的人就很多。
③這裡的書太多了,稍微()一下,得花半天的時間。
④宇航員在天際遨遊時,()地球,發出由衷的感歎。
2、在學習、生活中,當你遇到困難時,是哪一句名言激勵你,請你把它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四個形容“專心”的四字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課文内容填空4%
“________________”,不錯的,像母親的手________着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________,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____的空氣裡醞釀。鳥兒将巢安在________當中,高興起來,________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________的曲子,跟________應和着。
二、閱讀部分34%(一)(2+3+3+2+1)
從香山歸來,路過頤和園,看見頤和園門口,就像散戲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鬧嚷嚷地從門内擠了出來。這幾扇大紅門,就像一隻大魔術匣子,蓋子敞開着,飛湧出一群接着一群的關不住的小天使。
這情景實在有趣!我想起兩句詩:“兒童不解春何在,隻揀遊人多處行”,反過來也可以說:“遊人不解春何在。隻揀兒童多處行”。我們笑着下了車,迎着兒童的湧流,擠進頤和園去。
1、節選部分選自課文___,它是現代著名作家____寫的。
2、用“-------”劃出寫孩子多的詞。用“______”劃出作者的聯想。
3、作者想像極為豐富,比喻很奇特。用____比喻_____,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
4、“遊人不解春何在,隻揀兒童多處行”。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段中的雙引号表示________。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着重指出③具有特殊含義
(二)歸帆(2+2+3+1+2)
我看過太湖上的歸帆,也看過東海上的歸帆。
夕陽把水面映得通紅,把天空也染成萬道彩霞。一會兒,黃昏的紗幕就輕輕地落在水面上。就在這當兒,水天相接處出現了一隻帆影,接着又是一隻……不多久,整個船隊都出現了,它們散散落落地駛回港口,仿佛一隊出征的戰士,唱着凱歌整隊回營,帶着滿艙的戰利品。
但這隻是在岸上看到的遠處的景象,等到這些船隻快靠碼頭,船老大準備向岸上抛纜繩的時候,情形便不一樣了。有的船上喜笑顔開,熱火朝天,小夥子們打鬧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聲地打招呼,問村裡今天能有些什麼事,廣播有些什麼重要新聞,也故意說些無關緊要的話。這樣的船,不用問,就能斷定今天的成績很好,超額完成了生産指标,說不定還網住了幾條少見的大魚。有的船,幾乎是垂頭喪氣,悄悄地溜回來的。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煙,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時愛打鬧的小夥子,像洩了氣的皮球,悶聲不響地蹲在甲闆上,岸上的人同他們打招呼,有的不搭理,有的隻好苦笑着嚷了一句:“嗨!今天倒黴,别說了!”這樣的船總是由于某種原因,今天沒有完成任務。雖說漁家的生産并不在乎一天的得失,但是沒有完成自己定的指标,人們總不會有好的情緒。對集體,對生産的責任感,在糾纏着、沖擊着他們。
沉沉夜暮籠罩着每個魚家的笑語和沉思,無論是哪條船上的人們,都休息了,積畜力量準備迎接新的戰鬥。對于明天的信念,人們總是相同的。既使暫時洩了氣,在明天早晨出海的時候,也一定會抖擻精神,重新鼓起勁兒來。
1、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喜笑顔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頭喪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劃出文末一段中的四個錯别字,并把改正過來的字依次寫在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叙“歸帆”的景象的?從文章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4、第3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什麼作用?
5、“對于明天的信念,人們總是相同的。”“明天的信念”指的是什麼?
(三)朋友(2+2+2+2+3+2)
小兒今年4年級,每天放學後都忙着呼朋喚友,打打鬧鬧□互換各類卡片;周末還要組織同學們搞小隊活動,上興趣班,看上去忙得很。()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動,沒有小朋友來,他()會拉開窗戶朝外面看他養的幾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盞菊小小的花瓣上,花芯裡積着一小彎盈盈淺水,他就在作文裡馬馬虎虎地寫道:“雨濺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兒子,太誇張了吧。”
10多歲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會他細細觀察人和事,不是件簡單的事。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嬰幼兒時期,()年齡小,()隻要給他們吃飽、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長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們自己的興趣和玩伴了。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時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為隻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閑時間都利用起來,就能使孩子充實、快樂。其實,小小少年在空閑時間裡,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誼。
記得兒子上幼兒園時,一天傍晚,從外面玩回來,滿頭汗,花貓臉,渾身上下泥迹斑斑,手裡卻舉着一捧新鮮的桂花枝,說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沒大留意他的話,随手拿了隻玻璃杯裝了點水遞給他,讓他自己擺弄。
過了幾天,兒子又帶回一捧綴滿綠葉紅果的桔樹枝。一進門就對我說:“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媽媽,你也吃一個。”我看着他,問:“阿婆朋友到底是誰呀?”兒子說:“上次我和小朋友們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給他止了血。阿婆還說,下次,我們有困難就找她,她是我們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兒,一點點大的人,就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後來,我們搬家了,兒子也上一年級了。一天放學回家,兒子脖子上挂了一隻紅絨線編的小網袋,裡面是一隻綠殼鴨蛋。兒子興奮得結結巴巴,過了好長時間,我才聽清了這隻鴨蛋的來曆。後來,我真的好感動,為這一老一少純真的感情。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留意()純真()
2、給本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适當的關聯詞。
3、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驗,修改“兒子”在作文中馬馬虎虎寫的那句話。
原來的句子:雨濺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
改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提示,補充文章最後一自然段留下的空白。(提示:這一天可能是什麼日子?是誰給“兒子”送的鴨蛋?)
5、本文為了表現阿婆和兒子純真的友誼,依次寫了哪3件事?(概括每件事,字數不超過15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6、讀了本文,你有什麼感想?請寫出最想說的一句話。
三、作文:35%
1、應用文:(5%)
學校大隊部決定于7月1日組織3~6年級隊幹部去光明街道進行社會調查,要求參加者穿上校服,佩戴紅領巾和隊幹部标志,上午8時在校門口集合出發。請代大隊部寫一份通知,注意把格式寫正确,書寫端正,行款整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文:(30%)
題目:我發現了……
提示: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也許會說:“我們隻是小學生,怎麼會有什麼發現呢?”其實,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都離不開發現。可以寫平時觀察中的發現,可以寫學習中的發現,也可以寫實驗制作中的發現,隻要是你自己的發現就行。你一定有過這樣興奮的時刻,請你把自己的發現寫出來,讓大家與你共享發現的快樂。
要求:選擇一次最令你激動、難忘的發現,寫一篇400字以上的記叙文,注意把發現了什麼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
參考答案
一、(一)霹靂溝壑污染醞釀驅逐
(二)1.C 2.B 3.C 4.B 5.C
(三)1.× 2.× 3.× 4.√ 5.× 6.× 7.×
(四)1.欣賞參觀浏覽遙望
2.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專心緻志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全神貫注
(五)吹面不寒楊柳風撫摸氣息潤濕繁花嫩葉呼朋引伴婉轉輕風流水(選自朱自清《春》)
二、1.《隻揀兒童多處行》冰心
2.成千盈百這幾扇大紅門,就像……小天使。
3.小天使孩子對孩子的喜愛
4.略 5.①
(二)1.臉丢失 2.幕 3.時間順序“夕陽”“夜幕” 4.承上啟下
5.能夠多打魚,更好的完成任務。
(三)1.留心純潔
2.即使……也……因為……所以……
3.雨濺到花瓣上,像晶瑩的珠子滾落玉盤。
4.這一天是阿婆的生日,阿婆願兒子像那“綠殼鴨蛋”一樣出色和與衆不同。
5.阿婆送兒子桂花枝
阿婆給兒子結滿果實的桔樹枝
阿婆送給兒子“綠殼鴨蛋”
6.再小的孩子也需要朋友。
另外再附上一些基本常識,沒事可以慢慢看哦!~
1、《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綽好,如“水鏡先生”是(司馬徽)、“卧龍”是(諸葛孔明)、“鳳雛”是(龐統)、“美髯公”是(關羽)、“小霸王”是(孫策)、“常勝将軍”是(趙雲)。
2、被稱為“神機軍師”的人物是(朱武),出自名著《水浒傳》。
3、“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的作者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此詩的名字是《葬花詞》,此詩意在喻人,悲歎自己的命運,控訴社會的黑暗,其思想性與藝術性均達到最高境界。
4、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寶钗、王熙鳳、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巧姐、李纨、史湘雲、秦可卿、妙玉)。
5、《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别有:(千裡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将、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6、《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叙了有關他的許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揮淚斬馬谡)。
7、《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雙股锏)的劉備,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和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
8、“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9、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三顧茅廬,萬事俱備、隻欠東分)。
10、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例如: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空城計。
1、填人名,補足歇後語。
(1)(諸葛亮)借東風——巧用天時(2)(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3)(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4)(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2、杜牧《赤壁》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寫的戰役是(赤壁之戰)。涉及到的兩個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3、成語“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請再寫出源于《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三顧茅廬人物及故事:劉備三請諸葛亮。
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
4、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赤壁之戰);再說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谡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5、《水浒傳》中有三大惡霸:一是開肉鋪的鎮關西,被(魯智深)當街所殺;一是開藥鋪的西門慶被(武松)所殺;一是的開酒鋪(蔣門神)被武松所殺。
6、梁山一百單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吳用、蕭讓、蔣敬)。
7、“好人有難皆憐惜,奸惡無災盡詫憎”這兩句詩出自古典文學名著《水浒傳》,詩中“好人”是指(宋江),被人稱為及時雨。
8、《水浒傳》梁山好漢中以《三國演義》關雲長面目為模子,所寫的是他的後人(關勝)。
9、《水浒傳》中“倒拔垂楊柳”的好漢是(魯智深),“醉打蔣門神”的好漢是(武松)。
10、“力健聲雄性粗齒,丈二長槍撒如雨,邺中豪傑霸華陽,口口人稱‘跳澗虎’。”這首詩贊的是梁山好漢(陳達)。
21、在《水浒傳》中刻畫具有驚世駭俗之美,心狠手辣的人物是(潘金蓮)。
22、《水浒傳》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靈心,多見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的梁山好漢是(燕青)。
23、《水浒傳》中唯一以農家子弟身份入夥的好漢是(九尾龜陶宗旺)。
24、《水浒傳》中“浪裡白條”指的是張順,和他相關的故事有(夜鬧金沙渡)。
25、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關勝、林沖、秦明、宛平、呼延灼)。
26、“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立于松樹旁邊,指着這一十五人說道:‘倒也!倒也!’隻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相觑,都軟倒了。那七個客人從樹林裡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的棗子丢在地上,交過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内,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黃泥岡下推下去。這段話描述的情節是《水浒傳》中的(智取生辰綱)。
27、《水浒傳》中,放火燒戰船,幫助宋江兩敗高太尉的是(劉唐)。
28、《水浒傳》中“莊前鑼鼓響叮當,嬌客新來小霸王。不信桃花村外火,照人另樣冒火光。“這是寫梁山好漢(周通)。
29、補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2)、(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
刀。
30、《水浒傳》中大鬧野豬林的人是誰(魯智深);大鬧忠義堂的人是誰(李逵);大鬧飛雲浦的人是誰(武松)。
這些在上初中時也可以用到(*^__^*)
一、成語積累
成語積累是傳統考點,以考查學生的成語識記量為目的,常見的題型有很多,如:寫出不同類型的成語,将成語補充完整,成語接龍,寫出意義相近或相反的成語,根據意義寫出正确的成語等。
(一)将成語補充完整
例題(2011年,西城區,某全國知名中學)補全下列成語,并将其中的褒義詞抄寫在後面的橫線上。
德高()重魚()而入變本加()
興高()烈懸()峭壁世外桃()
紛至()來積()成疾風華正()
張燈()彩
屬于褒義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望貫厲采崖源沓勞茂結
褒義詞:德高望重世外桃源風華正茂
【解析】這道題中容易出錯的有以下幾個:1.“變本加厲”的“厲”容易理解成“利息”的意思而寫成“利”,而這裡“本”是“原本”的意思,“厲”是“更嚴重”的意思。2.“世外桃源”的“源”容易寫成“桃園”的“園”,這個成語是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文中描述的那片世外樂土在一條河的源頭,那裡有一片桃花林。3.“紛至沓來”的“沓”容易寫成形近字“杳”。“沓”是紛紛的意思,“杳”是稀少的意思,有一個相關的成語是“杳無音訊”。如果了解這些成語的具體含義,就能很容易地記住相應的字形。
【難度評級】★★
錦囊
成語和字形題經常合并考查,記憶成語的時候要關注其中字的寫法,不要憑讀音想當然。在理解成語準确含義的基礎上去記憶成語字形,往往事半功倍!
(二)按類型寫成語
例題(2010年,海澱區,某著名師大附中)讀詞語,找規律,仿寫成語。
A.鶴立雞群龍争虎鬥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B.寥寥無幾孜孜不倦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答案】A.牛鬼蛇神莺歌燕舞鳳毛麟角 B.莘莘學子楚楚動人津津有味
【解析】既然是按規律仿寫成語,首先我們要認真觀察給出的成語中有什麼樣的規律。A題為“鶴立雞群”“龍争虎鬥”,經過觀察,我們可以得知,兩個成語中第一個字“鶴”“龍”和第三個字“雞”“虎”是動物,那麼,隻要我們再寫出第一、三個字都是動物的成語就可以了。B題中“寥寥無幾”和“孜孜不倦”的前兩個字是相同的,也就是“AABC”式的成語,同學們隻要開動腦筋,想出與前面兩個字類型相同的成語,就符合要求了。
【難度評級】★★★
錦囊
這一類型的題目可以變化考查的内容非常豐富:從成語的内容看,可能要求寫出含數字、動物、植物、季節、自然現象等不同類型的成語;從成語的構造看,可能要求寫出形式為“AABB”“ABCC”“ABAC”等類型的成語;從成語的意義看,可能要求你寫出意義相近或相反的成語;從感情色彩看,可能要求你寫出帶有褒義或貶義的成語。這就要求我們對成語的内容、形式、意義和用法都要掌握,尤其是對記憶時容易忽略的成語的形式特點,要有适當的總結歸納。你是不是覺得範圍實在太廣,無從下手?不用怕,後面的“知識梳理”版塊中,我們為大家梳理了常見的幾種特定類型的成語,同學們可以從記憶這個表單入手,拓展自己的“成語庫”。
成語的學習,靠課堂和教材是完全不夠的,請你留心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碰到的陌生成語,勤查成語詞典,同時養成按類型聯想和總結成語的習慣。
(三)根據意思寫成語
例題(2011年,西城區,某全國知名中學)寫出帶“虎”字的成語。
(1)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着。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壞人的幫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人的身體魁梧強壯。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張口大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虎視眈眈(2)為虎作伥(3)虎背熊腰(4)狼吞虎咽
【解析】這道題目實際上有兩個要求,一是根據意思寫出成語,二是成語中要帶“虎”字。同學們在實際做題的時候,可以先回想含有“虎”字的成語,然後再對應前邊的意思。
【難度評級】★★★
錦囊
這種考查含某個特定字的成語題,考查的内容是多變的,例如上面這道例題,考查的是有關“虎”字的成語,還有的題目會考有關“龍”的成語,乃至有關“風”“雨”“花”的成語等。含有當年的生肖動物的成語是考查熱點,另外也有一些特定的字比較愛考,在本章的“知識梳理”闆塊我們進行了相應總結。
積累豐富的成語隻是做好成語的前提,對于一個成語我們在掌握它的字形的基礎上,起碼還要知道它的正确含義。現在小升初命題靈活,常常“一題多能”,綜合考查成語字形、含義、用法、曆史典故,所以隻記住成語的字形是遠遠不夠的。
最後,祝這位同學考試順利學習進步~
小學語文知識主要有哪些
現代文體常識
1記叙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記叙文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叙文.語言特點,生動,形象.
(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就是記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這些材料來表的.因而記叙文的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順叙: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記叙.
(3)記叙文的順序:倒叙: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倒叙: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4)記叙文中的詳略安排應該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應該詳寫;與中心有關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應該舍棄.這樣,才能使記叙的中心集中,鮮明,突出.
對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體報道的通訊
(5)記叙文的樣式:用文字語言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寫.記叙山川景物,
旅途見聞為主的遊記.
追憶本人或生活經曆和社會活動的回憶錄,傳記,訪問記等
它們共同特點是:所寫内容必須真實,不容許随意誇大或縮小事實,更不能編造虛構,即要有真實性;對所寫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鮮明,構思精巧。
(6)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樣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緻地加以描述.
(7)傳記一般分兩類:一類記叙自己的生平;一類記叙他人的生平。傳記的主要特點是實錄,要求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誇張。傳記在表達上以記叙為主,也可以适當插入議論,描寫。傳記記叙的順序一般以時間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區别在于人物故事隻要具體寫出人物的某個事件或某幾件事就行了。小傳則要求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曆等。人物自傳的繁簡區别在于自傳可以根據需要采用不同寫法,可以寫自己全部經曆,也可以寫自己某個時期的經曆。
2說明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确,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謂特征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别的标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别,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對象: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别在于: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樸實簡明,内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叙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
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叙文中的描寫區别:a目的不同:記叙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記叙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隻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借助某鐘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征更具體,更形象。c記叙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象,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3議論文文體的知識要點
(1)生活中少不了議論,講道理,發表意見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總要提出看法或主張,這種看法或主張就是論點,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就為論據,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即為論證過程。
(3)用以證明論點的材料有兩大類:事實材料(事實論據)即确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理論材料(道理論據)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原理;自然定律;馬列毛澤東思想。
(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是批駁錯誤的觀點。
(5)一事一議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借事發表議論,就事說明道理。而從“事”到議。又必須理出并把握兩者的聯系點,才可順理成章地展開議論,這事“一事一議”的關鍵。
理論性較強評論社論學術論文專題讨
(6)議論文樣式:
文藝性較強雜感随筆側重于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
雜感,随筆以及側重1于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
4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的知識要點
(1)就文章的樣式(體裁)分,有小說,散文,戲劇,詩歌并列的四種文學樣式。
(2)小說以塑造人物現象為中心,通過具體的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稱為小說的三要素。
(3)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外貌,行動,語言,心理描寫。
(4)小說中的“我”并非作者自己,一般是由作者虛構的。并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人物現象。(5)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小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烘托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推動情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6)由人物的相互關系而産生的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構成小說的情節,而連貫這一過程就是小說的線索。
(7)小說中的情節線索對生活矛盾的揭示,對人物性格的形成,起着積極作用。
(8)詩歌的語言特點:凝練。所謂凝練,就是用精練而優美的語言,表現盡可能豐富的思想感情。
(9)詩歌的押韻,韻腳:詩句的末一個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就為押韻;句末押韻的字就稱為韻腳。
(10)詞是古代韻文的一種形式,每一種詞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調子,可以唱;詞的句式有長有短,因而又叫長短句。詞有上下阕之分。
(11)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記人,叙事,也可以寫景,狀物。散文中無論抒情還是議論,都必須以所記叙或描寫的人,事,景,物為依托。記叙,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的記叙,描寫的深化。散文中記叙,描寫,抒情,議論幾種表達方式常常是綜合運用的。
(12)戲劇是一種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綜合藝術,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戲劇包括話劇,歌劇,舞劇等。
(13)供演出用的劇本,即戲劇作品。主要特點:有尖銳的矛盾沖突,在矛盾沖突中推動劇情發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場景,情節高度集中,矛盾沖突要在短暫的時間内,不多的場次中反映出來;人物語言要求個性化,行動化,口語化。
(14)劇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據和基礎,是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着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由于演出的需要,劇本裡有一些說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說明”又稱“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舞台說明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畫,故事情節的展開。
5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神話知識要點
(1)童話寓言都通過豐富的想象,采用誇張,拟人等表現手法,塑造種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兩者不同點是童話更富于幻想,故事大都神奇曲折,語言生動淺顯,富有兒童情趣。寓言則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簡短的故事裡面,語言簡樸明快,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一般都含有諷刺或勸戒的教育意義。
(2)民間故事是一種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口頭文學作品。由于它反映勞動人民的要求和願望,所以就廣泛地流傳在人民群衆之中。民間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語言口語化,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3)神話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它借助想象來表達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6新聞通訊的知識要點
(1)新聞和通信都是報道最近發生的新鮮而重要的信息,要求真實,及時。不同點:新聞比較簡短,通信比較詳盡。新聞以記叙為主,讓事實本身說話,一般不作描寫,議論,抒情等。通信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往往綜和運用記叙,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新聞的語言簡明扼要,一般不展開情節,通信則要求具體生動,它往往根據表達的需要,對人,事作多方面的或全過程的具體報道。
(2)新聞的結構包括标題,導語,主體三部分。标題通常是新聞内容的提要。導語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體則是介紹有關情況或進一步突出中心。
(3)新聞一般應交代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符号記叙文的六要素)
(4)新聞的标題有時不隻一個,有正題(展示主要事實和中心思想);引題(交代情況,烘托氣氛);副題(對正題作補充說明)
7書信有關知識要點
(1)日常書信一般有六個部分:稱謂,問候,正文,祝頌,具名,日期。
(2)稱謂應頂格寫,單獨一行,後面加上冒号。問候語是禮貌用語,應在稱謂的下一行,空兩格。
(3)祝頌語分兩截,前一截連接正文,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後一截必須另起一行,頂格寫,以示尊重。
(4)具名的位置,應在祝頌語後一截的下一行接近末尾的地方。日期在具名的下一行靠右一點。日期最好寫全,即年、月、日。
(5)專用書信,指的是生活書信以外的各種社交書信。這類書信除少數有特定的格式外,與生活書信大緻相仿,隻是不同的專用書信,有不同的習慣用語。專用書信的語言風格一般都比較莊重。
(6)商務信函由事由、函号、受文者、正文、落款五部分組成。
(7)申請書應有标題、稱呼、正文、祝頌語、署名、日期幾部分組成。
8廣告的知識要點
(1)廣告是向公衆介紹商品,報道服務内容或文體節目的一種宣傳方式。廣告總是要宣傳商品的優點和長處,但要注意實事求是。
(2)廣告寫作的結構,包括标題,正文、結尾三部分。
标題是廣告的眼睛,必須精心提煉。正文是提供商品信息細節的部分。目前常見并且宣傳效果較好的廣告文字有正書體、陳述體、問答體、證書體,幽默體。廣告的結尾又叫落款,主要是交代廠商名稱、地址、電話、電報挂号等,便于顧客購貨
或聯系。
9計劃和總結知識要點
(3)計劃是一種應用文體。計劃的種類很多,按内容分,有生産計劃、工作計劃、科研計劃、學習計劃等;按範圍分,有國家計劃、部門計劃、單位計劃、個人計劃等;按性質分,有綜和性計劃、專門性計劃等;按時限分,有年度計劃、季度計劃、月份計劃等。另外,還有“短期計劃”和“長期規劃”:一般說來,凡适用時間較短、内容比較詳細具體的稱作“計劃”;凡适用時間較長、範圍較廣、内容較概括的稱作“規劃”,如三年規劃、五年規劃、十年規劃等。但不何種計劃或規劃,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要素:目标,措施,步驟。計劃沒有固定的格式,詳細的計劃多用條文形式,簡要的計劃多用表格形式,即按印的表格逐項填寫,也可以兩者合一,既有條文又有表格。
(4)用條文形式寫成的計劃,一般由标題、正文、結尾三部分組成。标題就是計劃的名稱,應寫在第一行正中。内容包括計劃種類的名稱、計劃的期限等,有的還寫明訂計劃的單位名稱。正文就是計劃的具體内容,包括總的目标、具體的項目和指标、實施的步驟和措施等。結尾包括計劃的制定單位的名稱(或個人姓名)和制定日期兩項,寫在正文的右下方。
(5)總結的種類很多。按内容分,有生産總結、工作總結、學習總結、思想總結;按時間分,有年度總結、季度總結、月份總結、學期總結、階段總結等;按範圍分,有地區總結、部門總結、單位總結、個人總結等;按性質分,有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小結也屬于總結一類,隻是在範圍大小、時間長短和内容詳略等方面和總結有所不同罷了。總結沒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标題、正文、署名和日期三部分組成。
語文書中涉及到的文體有:小說,散文,戲劇,詩歌,新聞,通訊等。其中小說、戲劇、詩歌、散文是屬于文學體裁,新聞、通訊等屬于應用文。一般所說的記叙文、議論文等屬于散文。
文體常識
一.記叙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拟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叙順序:順叙,倒叙,插叙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叙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标題;反複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内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叙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适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叙寫鹹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叙寫孔乙己第一次到鹹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鹹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确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别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着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鹹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記叙的三種順序:順叙、倒叙、插叙。(補叙屬于插叙一種
語文議論文有哪些修辭手法
1.小學作文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比喻、拟人、反問、設問、疑問、排比、誇張、對比 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拟人沒有.)作用:将表達的内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類别|特點|本體|比喻詞|喻體|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現|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暗喻|甲是乙|出現|是、成為|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借喻|甲代乙|不出現|無|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例句:像一塊空靈的藍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比拟分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春望》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衆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類别特點例句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隻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緻、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6.反複: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句子. 1.連續反複(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間隔反複(中間有其他的詞語)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诘、诘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隻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作用:使論據确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暗引(間接引用)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方法: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②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③具體代抽象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④工具代本體.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 2.有十種修辭手法的作文片段(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夢想的美好.)x0d夢想是騰飛的翅膀,有了夢想,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夢想,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夢想,就有了成功的希望.(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夢想對我們的重要性.)x0d夢想是如此重要,追求夢想則是成功的前提.對于步入初中的我們,或許認為初中的生活緊張而忙碌,書本題卷堆積如山,一月一考緊湊連接,家——學習愛——輔導班三點一線的生活鼓噪乏味.但生活雖苦,我們仍能在苦中作樂,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眼下的艱難的求學之路都是我們追求夢想的曆程,是我們為追求夢想而努力拼搏奮鬥的見證.x0d我曾被突如其來的考場失意打擊的失魂落魄,我曾被接二連三的批評震懾的魂不守舍,我也曾因皆大歡喜的成功變得驕傲自滿,(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但每當我想起我的夢想——成為一名律師時,我又會迅速地冷靜下來,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憶一切,變得和往常一樣,隻顧着繼續努力拼搏,刻苦學習罷了.古人有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苦難對我們來書隻是一種曆練.)現如今的吃苦與挫折算不了什麼,它僅是考驗我們能否成大器的管卡.隻要我們毫無畏懼的擡起頭,勇往直前,張開屬于自己的翅膀去追求夢想,就一定能“守得花開見明月”,找到那一片美好藍天.x0d夢想就是豪邁的江海,熱情奔放;夢想就是廣袤的土壤,孕育果實;夢想就是輕柔的白雲,飄揚飛逸;夢想就是璀璨的星空,伴我前進.(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夢想的美好和追求夢想的美妙.)。 3.文章的修辭手法有哪些【修辭手法】比喻,白描,比拟,避複,變用,層遞,襯墊,襯托,倒文,倒裝,叠音,疊字複疊,頂真,對比,對偶,翻新,反複,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複叠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諧音,歇後,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跳脫,轉文。共計63種。【詳細介紹】比喻1、定義 [1]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标志性詞語)。3、分類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隐現特征,可分為四種。⑴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⑵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變成乙。”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例如: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複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湯。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常用破折号連接例如:五點鐘,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⑶借喻。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叙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⑷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2](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緻,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例1: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着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着無數的街燈。(《天上的街市》)例2:那時候,礦洞裡發出可怕的響聲,象打雷一樣,不,比打雷還可怕。(《煤的對話》)(這是一種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體"打雷"之後,再否定喻體,最後又提出喻體。經過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強了比喻的鮮明性。)例3:老師用溫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沒有松開。我知道老師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進步。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場春雨灑得我昂起了頭。(這樣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場肯定,回環跌宕,使抒情淋漓盡緻。)4、作用(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5、構成條件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⑴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⑵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⑶不要帶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詞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樣、成了、是、變成7、舉例恩重如山冷若冰霜胸有成竹呆若木雞風燭殘年揮汗如雨浩如煙海門庭若市虛懷若谷輕如鴻毛震耳欲聾聲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膚之痛親如手足人面獸心如虎添翼如膠似漆喪家之犬對答如流刀山火海a.明喻虛懷若谷門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饑似渴味同嚼蠟壽比南山歸心似箭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b.暗喻車水馬龍有口皆碑唇槍舌戰草木皆兵冰清玉潔明珠暗投人老珠黃犬牙交錯血海深仇犬馬之勞c.借喻望穿秋水破鏡重圓風平浪靜班門弄斧銅牆鐵壁豺狼當道掌上明珠畫龍點睛柳暗花明修辭手法誇張1.定義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2.種類⑴擴大誇張。故意把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誇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⑵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誇張手法。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⑶超前誇張。用一件事物将來的将來可能出現的結果來形容這種事物現在的狀态,或把一件事物将來的狀态提到現在的狀态之前的誇張手法。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氣來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清曹雪芹《紅樓夢》)3.作用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 4.運用時注意問題⑴誇張不是浮誇,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⑵誇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 4.寫作時的修辭手法有哪些一般語法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借代:不直說事物的名稱,而是用與本事物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來代替本事物。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反問: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反語:就是用褒詞表達貶意。如"多麼美麗的名稱-進取性",這裡的"多麼美麗的名稱"是褒詞但表貶意。頂針:是指把前一句結尾的詞語作為後一句起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例如: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竹根。摹狀:是指對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如實的摹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他們輕輕的劃着船,般兩邊的水嘩、嘩、嘩。叠字:是指:就是一個字重複使用,例如:綠油油的水草。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義和語音的條件,有意使語意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方法就是雙關。雙關有四種:1.諧音雙關。2.語意雙關。3.音、形雙關。4.音、形、義雙關。諱飾:遇到忌諱的事物不便直說,而用旁的話來代替它、裝飾它的一種修辭方法。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緻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誇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反複: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拟人:借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可以使被描寫的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人們的印象,用它來說明道理時,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們理解。反問在于突出地強調所要表達的意思,所說的話具有一種不可辯駁的氣勢。反複能夠強調某種思想,突出某種感情。反語能增加說話或寫文章的幽默感與諷刺性,具有特殊的表達效果。對偶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和諧悅耳,便于記憶和傳誦。誇張能夠增強表達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設問能夠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借代:比較含蓄,能使描寫對象更形象。排比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語調協調,說理周密,表現充沛,論證雄辯,氣勢磅礴。拟人能夠把甲事物借助豐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5.文章的修辭手法都有那些修辭方式("對偶""比喻""拟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複""象征"寄寓寄托) 1、烘托:本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詩歌創作,指從側面着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2、聯想和想象: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别》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着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淩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 3、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内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等,詩人借助這些曆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象征: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如唐代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巧借新婦拜見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滿希望的心理,寫自己應試前緊張而又希望得到賞識的心态。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早春新葉萌發,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如果通篇貫穿着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鵬、天馬、雄劍及高山大河,來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歡選取高潔美好的事物如明月、鳳凰、松柏、美人等,來象征報的人品節操;又常選取遭摧殘、受拘羁的人物事件來比喻他的經曆和處境。 5、誇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的描寫,借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合理的誇張雖不符合事理,卻符合情理。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随處可見。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嶽為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輕言托朋友,面對九凝峰。”(李白《箜篌謠》)用山峰來誇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古詩詞中還常用對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雙關、比拟等用法,特點、作用類似于一般文章中運用的辭格,此不再贅述。另外,古詩中常見的一些“藝術辯證”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常把遠與近、動與靜、聲與色、實與虛等相結合,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文章中所用到的修辭手法大概有以下一些:比喻、拟人、設問、反問、對偶、對比、排比、反語、通感等等.例如摘錄下面一些供你參考的有修辭手法及運用:2002年春季高考試題給近年的語文高考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題型,那就是考查修辭手法及其作用,這就要求考生要對修辭這一考點有一個新的認識;另一方面,修辭的應用性較強,在仿寫語句、擴展語句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難點磁場〔試題1〕()對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A.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隻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什麼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見,隻是故意提問,以引起别人對問題的注意,接着給出答案,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風得意、壯懷激烈,有的情愛幽怨、離愁别緒,有的憤世嫉俗、憂國憂民,有的悲秋傷逝、嗟老歎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種種内容列舉出來,讀起來酣暢淋漓。 C.黑龍江人常說。這裡的土,插根筷子都會發芽。——“插根筷子都會發芽”的說法是在打比方,以寫土地的“肥沃”,表現黑龍江人對家鄉的熱愛,形象鮮明生動。 D.“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句中“橫眉”與“俯首”,“冷對”與“甘為”,“千夫指”與“孺子牛”都是相對的,整個句子形式勻稱,談起來聲音和諧,給人以美感。〔試題2〕()依照下面句子,用“不是”和“如同”各造一個句子。①承諾不是藍天上的一片白雲,逍遙、飄逸。承諾不是②承諾如同珍珠,它是瑩潤的蚌痛苦的代價,也是蚌的榮耀。承諾如同●案例。 6.記叙文都有哪些修辭手法 1、比喻(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标志)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2)比喻的種類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叙述喻體.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袅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别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2、比拟(1)比拟的特點及作用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2)比拟的種類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着尾巴跑.3、借代(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種類①特征代本體.例如:大胡子兇神惡煞地吼叫着.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衆一針一線.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将白發對青銅.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4、誇張(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于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2)誇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b、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