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怎麼寫應訴書
應訴書(答辯狀)怎麼寫是沒有統一的要求的。
具體的應該如何寫答辯狀,要根據原告起訴的訴訟請求、證據及相應的法律規定來處理。答辯狀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
1、原告的訴訟請求是否合理、是否有證據支持、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2、原告的證據是否合法、充足。
3、答辯人對本案的處理是什麼意見(如要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等)。
4、最後應該由答辯人簽名并寫明日期。
另外,作為被告而言,答辯狀應該在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書後15天内提交,但也可以不提交,由被告在開庭時直接陳述自己的意見,進行答辯。
擴展資料:
送達起訴狀和提出答辯狀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認罪悔罪情況怎麼寫
認罪悔罪書需要寫明以下内容即可:
1、性别、年齡、姓名;
2、寫清法院的具體名稱;
3、結合犯罪嫌疑人所犯的具體的罪行,在認罪悔罪書當中表明自己已經非常後悔并且要改正錯誤的決心。
以下為行賄認罪悔罪書模闆:
___人民法院、___人民檢察院暨各位領導:
今天,我是懷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寫下這份認罪悔罪書,對我犯下行賄罪的錯誤行為進行深刻的認識和反省;同時表達我堅決改正錯誤的決心。我非常後悔,人做什麼都應該靠自己的實力,而不應該抱着僥幸的心理去實施行賄行為,利用對方權利實現自己的目的。我犯的錯誤有:
___月___日向___的領導行賄___萬元;
___月___日向___的領導送禮,包括___,___,___等物品;
___月___日又給___的領導帶去___等以行賄為目的等物品。
價值共計約___元人民币。
我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影響,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還助長了行賄受賄的歪風邪氣,破壞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和社會秩序。在寫這份認罪悔罪書的同時,我也真正認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和我的錯誤。我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總結起來有三點教訓:第一,不要耍小聰明,心存僥幸,認為自己向領導進行行賄不會被逮捕;搶在公安機關調查自己的問題之前,與受賄人訂立攻守同盟。第二,在公安機關查處自己的問題時,不應該閃爍其詞,拒絕承認錯誤。第三,在自己的錯誤面前,不應該怕這怕那。一個人既然已經做了錯事、犯了錯誤,就要敢于承擔責任,勇于改正錯誤。回想自己在錯誤面前,憂心忡忡,怕這怕那,害怕自己一旦坐了牢,和睦美滿的家庭全完了,自己的這一輩子也就結束了,于是就有了錯誤态度。
如今大錯已經鑄成,我深感自責,懊悔不已。我深刻檢讨自己的過失,我認為深藏在我思想深處的緻命錯誤:對錯誤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對個人行為約束不夠,不能踏踏實實做事;法律意識淡薄,沒有認識到我的行為給家人子女帶來傷害,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我認罪,也深刻後悔自己的罪行,給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我保證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今後,我會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好公民。
在辦案民警的教育幫助下,我不僅深刻認識到自己所犯罪行是多麼的嚴重,而且明白了認罪服法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現在,我決心放下包袱,正視現實,從沉痛的教訓中調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好好改造、好好學習,争取早日回歸社會。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保證今後不會再犯同類的錯誤,我不想再為自己的錯誤找任何的借口,那隻能讓我更加愧疚,希望各位領導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
檢讨人:___
___年___月___日
認罪認罰後的量刑:
1、不具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的認罪認罰案件,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從輕判處刑罰;
2、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依法免予刑事處罰。
綜上所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對于當庭自願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
【自願認罪認罰的程序】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适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其他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法院證詞應該怎麼寫
法律分析:本人xxx性别:身份證号碼:住址:
事情的經過說明或者情況說明
以上陳述句句屬實,如有虛假之處,本人願為此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特此證明
證明人:
日期:
證人:(簽名)
年月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确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三條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訴訟狀怎麼寫求樣本
1.範文:
原告:XX,男,XX年月日出生,現住某市甲區某街道号.
被告:XX,男,年月日出生,現住某市乙區某街道号.
訴訟請求:
1、被告返還原告欠款XX元人民币;利息XX元。
2、訴訟費XX元由被告承擔。
事實與理由:
2004年4月1日,被告因經營資金緊張向原告借款XX元用于周轉,寫下并約定XX個月後一次還清欠款,利息按照銀行利息支付。到期後,被告以沒錢為由拒絕歸還。特起訴至法院,懇請法院查清事實,依法判決,以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此緻
XX人民法院
起訴人:
年月日
2.簡介:
訴狀,是指一方當事人為維護或者實現自身的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并陳訴有關事實和理由,或者另一方當事人針對一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理由提出抗辯的法律文書。
拓展資料:訴訟,指糾紛當事人通過向具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解決糾紛的形式。是一種法律行動,分為民事和刑事兩類,前者原訴人是受害者當事人,因為有未可解決的争議,所以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當局控告疑犯。
中國大陸的訴訟程序一般實行二審終審制,分為一審和二審,但部分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如新《民事訴訟法》[2]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标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訴訟在西方人的觀念中,是指法庭處理案件與糾紛的活動過程或程序;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訴訟”一詞是由“訴”和“訟”兩字組成的。“訴”為叙說、告訴、告發、控告之意,“訟”為争辨是非、曲直之意。兩個字連用即為向法庭告訴,在法庭上辯冤、争辯是非曲直。如果就“訴訟”一詞從法律角度下定義,可以簡要地概括為:訴訟就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據法定的權限和程序,解決具體案件的活動。
參考資料:訴狀範本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