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陡峭兩個字怎麼寫
陡峭兩個字怎麼寫的相關内容如下:
陡:橫折折折鈎/橫撇彎鈎、豎、橫、豎、橫、豎、橫、撇、捺。
峭:豎、豎折/豎彎、豎、豎、點、撇、豎、橫折鈎、橫、橫。
陡峭,拼音是dǒu qiào,漢語詞語,指山勢高而陡峻。
出處:
丁玲《杜晚香·一枝紅杏》:那條間或走過一小群一小群牛羊的陡峭的山路,迤迤逦逦,高高低低。
柳青《銅牆鐵壁》第十八章:山炮連長很着急。這裡路比從山神廟圪崂來的路還要崎岖、陡峭。
徐遲《哥德巴赫猜想》五:在抽象思維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
陡峭造句:
1、他們愛它,因為要到達那裡你隻能走過小溪上的橋;而周圍的樹木和背後森森的陡峭懸崖讓它看起來就像森林空地上的屋子一樣隔絕世事。
2、我們開車出了村莊,沿着山邊陡峭的斜坡,進入了一個山谷,在那裡,政府控制的所有假象完全消失了。
3、有利于形成這場洶湧洪水的自然因素有三條,這幅大湯普森峽谷下遊的自然色圖像展示出其中兩者:陡峭的地形和稀疏的植被。
4、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率領一群人上到一座陡峭的山峰,答應告訴他們生活的秘密和奇迹。
描寫長城的開頭怎麼寫作文
描寫長城的開頭怎麼寫作文
1.描寫長城的優美開頭我見到了久已向往的萬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裡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谳甕城。在甕城牆上内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湧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内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裡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跸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内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闩。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号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沖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台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着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确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裡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裡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将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将”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從關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複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南峰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峰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峰。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内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複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随着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産,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着大家的到來!
裡長城.擡頭仰望,長城蜿蜒盤旋,好像一條巨龍伸向遠方……
2.用"人們"開頭寫長城景觀的作文當我們從北京散記初到八達嶺的時候,便陷入重疊的濃翠中了,車在道上行,兩旁全是高大的山脊,比起紹興的山,這裡的确巍峨得多。終于,長城出現了,蜿蜒于濃翠中的長城曲曲折折地引伸,引發衆多豪傑的千古遐思。八達嶺長城是居庸關的北口,東門曰“北門鎖銅”,西門曰“居庸外鎮”。北往延慶州,西至宣鎮,故名“八達嶺”。
我們下車後,便覺得十分涼爽,山風舞動着長城,一派孤傲的性格,更襯托出它的氣勢。長城的石階很高,蹬步稍許有些費勁,向上攀爬不得不低頭彎腰。八達嶺道極寬,可使五馬并行,整座城牆用花崗岩條石和特制城磚砌鋪而成,守城可謂“固若金湯”。
在手扶石欄的時候,頓覺涼意。城牆邊有敵台、垛口和躲洞,也有排水系統,約行十步便有一個。排水系統在花崗石腳下,有一個正方形的小洞,山風灌進來,從腳涼到手。憑欄遠眺,蜿蜒長城延綿在天的盡頭,經曆千年的風霜便撲打在堅固的城樓上,城磚越磨越光,最後變得平滑。
當年的刀光劍影仿佛在眼前閃現,當年直赴沙場的駿馬仿佛馳騁在眼前,當年的喊殺聲仿佛在耳畔回響,當年的烽火仿佛燃于眼前……我怎能不屈服于“出塞抱琵琶,駱駝還故鄉”的遊離,怎能不屈服于李自成闖八達嶺,奪關而入的豪邁,長城靜觀了多少千古青史,濡染了多少英雄兒女的情懷?
到長城來,不得不登上好漢坡,但登上它時已背濕一片。原先稍為平坦的路越來越陡,隻覺站不住腳,隻得握拳前行,手心早已攥出了汗。
3.怎樣寫描寫長城的作文寫200個字長城修築的曆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評選活動中名列第一.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于我們偉大祖
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
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裡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裡.現在我國新疆、甘肅、甯夏、陝西、
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甯、吉林、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迹.其中僅内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裡.
4.我心中的長城作文怎樣開頭810的吧!哦也是。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參加了市婦聯舉辦的北京科技夏令營。剛到北京,我就嚷嚷着要去登長城。
媽媽說,天太熱了,等下午天涼快些再去吧。我說:“就不嘛!”最後媽媽終于答應了我。
乘上車,我們很快就到了長城腳下。買了門票,我們上了路。
走了好長時間,累得我大汗流淌淋漓。我擡頭一看,天啊!還有那麼遠的路,我不禁大驚失色。
但為了那張昂貴的門票,為了我心中“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夢想,我頓時力量倍增,使出學渾身解數,向上不停地爬了起來……向上的路非常陡。我正想退縮,擡頭一看,一個金發小姑娘一不小心摔到在我面前。
我剛想上去扶她,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小姑娘迎着驕陽堅強地站了起來!看到這裡,我咬了咬牙,下定決心,使出吃奶的勁,接着向上爬了起來……等到汗水再次打濕了衣服,皮膚被火辣辣的太陽燒傷了一大片,我開始了猶豫,實在不想爬了!這時我又想起那位可敬的小姑娘,我仿佛注入了興奮劑。頓時來了精神,又一個勁地往上爬了起來。
一不小心,我跌倒了,可我還是堅強地爬了起來,我在心裡說:“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終于,我爬上目的地“好漢坡”!我迎着火爐般的太陽,舉目眺望盤繞在群山之中的蜿蜒巨龍--長城,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長城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裡。長城的修建從公元前七世紀開始,至明代持續了兩千多年。
長城大都建築在崇山峻嶺之上,顯得雄奇險峻,氣勢磅礴,宛如奔騰的巨龍,堪稱中華民族象征。曆經2000多年的修建,是世界最長的人工建築,也是世界七大迹之一。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不到長城非好漢”在曆史上,長城曾經被多次重建和修複,其中最大的重建工程發生在明朝。
北京地區現存的長城,修建于明代(公元1368-3644),因拱衛京師及明祖宗陵墓,故十分重視。薊鎮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奔騰與崇山峻嶺之中,令人胸襟開闊,思緒萬千。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現今保存得最好的一段,也最具代表性。這段長城用巨型花崗岩條石和大型城磚砌成,牆身高大堅固,城牆高8.5米,下寬6.5米,上寬5.7米,可容納匹馬并行,10人并進。
沿山脊建築,随山勢起伏而曲折,氣勢磅礴。八達嶺長城是萬裡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這裡有南,北兩處高峰,最高點海拔約1000米。
站在長城的峰頂上,極目遠眺,群巒聳立,連綿不斷,長城從遠方雲崗深處奔騰而來,又朝天蜿蜒而雲,不見首尾。西望懷來盆地綠茵萋萋,官廳水庫閃閃波光,南眺北京,天氣晴好時,可看到樓海無盡,北邊山谷中,公路如線,逐漸消失在群山之中。
真可謂山河壯麗,氣象萬千。八達嶺長城,地勢險峻,依山而建,是明朝京城的北大門和軍事要地,它包括關城和城體及敵台、牆台、烽火台等,關城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
這一段長城牆身高大堅固,重要隘口修築有“内三關”,“外三關”,為駐防重地。牆體用長方形大條石砌築,上面壘砌特制的大城,磚牆身平均高度近8米,牆頂用方磚鋪砌寬約6米,可容5馬并馳,10人并行。
牆頂外側築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口。内側築有起護欄作用的宇牆,城牆每300-500米築有堡壘工的方形城台,有的為樓層建築,上有了望也和射口,下層有券洞,供守城軍士住宿,儲存軍械食糧。
在長城沿線的險要處和交通要道上築有碉堡、烽火台。遇到敵情,烽火台可傳遞情報,發号施令。
八達嶺海拔1000米,綿延曲折的長城如巨龍騰飛于重山峻嶺之上,這座巨大,浩瀚的工程,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建築工程的傑出代表。在八達嶺南10多公裡有居庸關,是著名古關城。
居庸關位于北京北郊昌平縣南口以北,距北京市區約50公裡。它是太行山八大關隘之一,東接燕山支脈軍都山。
這裡早在漢代已是通向蒙古高原的交通咽喉,公元5世紀北魏時在此建城築關。明代再此構築關城并設水、陸兩道關門派重兵把守,現存明代人工關城和關門以及元代城中塔基它是用漢白玉築成的,遠望如雲,故後人稱雲台。
台頂長25.8米,寬12.9米,其上有大殿柱,基四周有漢白玉火焰柱欄,欄下有排水裝兩用的石雕龍台。台下券門洞口有童國騎獸、金翅鳥、蟠龍、鲸魚、大象等浮雕,門洞内布滿精美的千佛,天王等浮雕,以及珍貴的梵、蒙、維、漢、西夏等6體經文。
關北有閱武場遺址。附近青龍橋火車站有我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墓園、紀念館。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學校不上課放假,這對我來說已經夠快樂的了,可爸爸、媽媽起了一個大早,陪同我一起前往臨海市國家重點曆史文化保護景區—江南長城遊玩,我真是說不出的高興。當我們來到臨海長城,在長城腳下,擡頭望去,那高高的台階蜿蜒無盡,仿佛是一條通向藍天的雲梯,又好像似一條青龍橫候卧在綿延的山峰上。
沿着台階上去,來到了第一座城門“攬勝門”,那古代的情景立刻出現眼前,城門是一座兩層的古建築,兩面仿古的旗幟迎風飄揚,增加了古色古香的情調。第二層樓是“湖山一攬”,站在那裡放眼望去,“東湖公園”宛如一幅油畫,盡收眼底,我想“湖山一攬”。
5.長城的作文怎麼寫我心目中的長城
在孩提時代,長城,就已經出現在我的識字圖片了。圖片中的長城,蜿蜒連綿,如同一條巨龍,龐繞在群山之颠,橫貫于黃河南北,如此氣勢磅礴,如此雄偉,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一個驚歎号。長城,使我的童年夢增加了斑斓的色彩。當我一點一點慢慢地長大和懂事時,我心中的這個驚歎号從來沒有改變。當聽到别人談論長城如此偉大時,心中竟會油然而生的驕傲與自豪。這好像成為我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一樣。一提到長城這兩個字,就象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我心中,使我為它激動、為它自豪、為它而魂牽夢繞,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每一個中國人對長城的熱愛。當我打開書本,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的時候,我知道了長城是中華民族所創造的奇迹,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開始覺得,長城,不僅僅是一面長達6300公裡的牆,在它的背後,有着我要尋找的答案。
我曾經在工人文化宮最高一層看昆明,這是我難以忘懷的經曆。因為我是第一次如此接近過自己的故鄉。我向往着神聖的長城,因為我有一個夢———站在長城上看中國。
終于,我實現了這個從孩提時代到少年時代就有的夢想。那一天,我第一次登上了心目中的長城!晴空萬裡,長城在陽光的照耀下是如此輝煌,讓我錯覺長城就是一條正在歇息的巨龍。每一步都放得很輕很輕,生怕驚擾了這條巨龍的美夢。我感到全身充滿力量,一直用力向前跑、向前跑……終于停下了腳步,放眼望去,我看見了祖國壯麗的河山,神州大地。站在長城上看中國,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感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時間不再流逝,我看見了沉睡了千年萬年的身軀,被喚醒;我看見了君王争霸,戰場上萬馬奔騰……站在長城上,我感到了長城博大的胸懷,它守侯在這裡已經有幾千年了。它是曆史的證人,目睹了多少王朝的興亡,多少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它本身就是一座曆史的豐碑,記載着多少讓後人徘徊不已的回憶。這世間風雲變幻無窮,可長城是亘古不變的真理。長城是沉默的,因為它的沉默與無言,是對曆史完美的诠釋;長城又是有靈魂的,每一塊磚,每一塊石頭都是長城的精魂,一聲蒼鷹的破空悲鳴,将是長城的千古絕唱……啊,長城!你的背後,蘊含着多少真理啊!
如血殘陽下,孟姜女的石像似乎在傾訴着什麼……
6.長城的作文,怎麼寫長城遠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把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裡長城,用來抵禦匈奴的入侵。
現在,在我的面前就有一張長城八達嶺段的照片。長城八達嶺周圍是一望無際的山巒,連綿不斷,郁郁蔥蔥。
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整個大地猶如一張寬廣無限的大地毯。放眼莽莽的群山,長城蜿蜒于山脊之上,猶如一條探首天際的巨龍,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騰似的,雄偉而潇灑,莊嚴而矯健。近看這段長城,是由關隘、城台、烽燧、城牆四部分組成。
關隘,顧名思義就是建築在交通要隘的關口,常常駐紮重兵防守,自然使敵軍很不容易攻破。烽燧是用來作軍事通迅點的。
如果發現敵情,就立刻點起狼糞,據說味道很不好聞,可那滾滾的濃煙,在當時還真是通訊聯絡的好辦法。長城的城牆内填石塊、泥土,牆頂用方磚鋪砌,排列得非常整齊,當然也很牢固,否則,長城怎麼會現在還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城牆外側有兩米多高的齒形牆,叫作垛口,垛口上面有盼望口,下面有射口,分别是眯望和射擊用的。
城牆頂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還可以互相呼應。可見,長城的設計者考慮得非常詳盡周到。
長城的每一撮土、每一塊磚石無不滲透着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據記載,明長城修了近200年的時間。
有人曾計算過,如果以現存長城的磚石土方去修築厚1米、高5米的大牆,那麼,它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其工程之浩大可想可知。而這麼大的工程就是靠着無數的臂膀、無數的手,把幾千斤重的巨石扛上這陡峭的山嶺完成的。
我的眼前頓時浮現出苦難大衆在皮鞭和吃喝聲中艱難修建時慘不忍睹的景象。“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同膚色的國際友人到了中國,都要去登長城。
這些遊人仿佛趕集似的,形成一條人的巨流,湧動着,奔騰着,不斷掀起“人的浪花”。聽,“卡卡,卡卡”,遠方傳來了由相機拍照的聲音組成的交響樂,那是不經修飾的最動聽的音樂。
這張照片,的确是饒有情趣和令人遐想的。此時,我仿佛正漫步在蜿蜒盤旋的長城上,撫摩着用血和淚築成的長城。
重磅推薦:百度閱讀APP,免費看書神器!1/5長城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内外是故鄉。長城,中華民族的脊梁。
一條騰飛的巨龍,在千裡關山、萬裡寒漠中,在朗朗青天下,在巍巍大地上,奔騰跌宕。少卻了戰火喧天的壯響,罷卻了鼓角争鳴的餘音,在血與淚所凝聚起的沐死抵抗和殺伐聲後,大漠孤煙,浩浩黃沙,萬裡長城顯得如此的荒涼寂寞近乎被神聖化的城牆——長城,受着世界人民的頂禮膜拜。
旌旗翻飛,長城需要續寫一份輝煌的榮耀,屹立中原,睥睨世界,神采飛揚,成為世界建築之林中最燦爛的華章。千年的風霜沉澱下曆史的飽和鹽分,數百年的經營煥發出耀人的容光。
1999,長城從數百古典建築中以沉重的步履緩緩走出來,引領華夏文明不朽的光芒,走向世界之巅。然而,曆史總是在最為平和的時代波瀾起伏,萬裡長城在笑傲世界建築的行程中崎岖坎坷。
長城的投票數依然漲落不定,岌岌可危。國内宣傳力度不夠,外國投票數杯水車薪。
中國内部的保守和謙遜,使長城進軍世界七大奇迹舉步為艱,征程漫漫。何時才可見萬丈陽光?水火交接,憑誰可力挽狂瀾?無庸置疑,長城厚重的曆史和歲月孑遺的風雲,都是它最本質的驕傲。
我們把它溶成一種民族精神,一種崇高的信仰,以為無需張揚就可應者雲集,浩浩蕩蕩。長城,總是在風雨的浸濕和戰火的洗禮中忍耐、等候,卻忘記如何去享受劫數過後的歡樂和果實。
正如勤勞而樸實的中國人民一樣,超然的看待一切,在和平中沒有狂妄和驕傲。當長城的号角吹向時,殺生彌漫,縱橫馳騁;當号角過後,卻是落日斜陽,随馬踏青草。
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也是這個民族的怯弱。正如這次評選,中國人民不知道渲染和宣揚,使得萬裡長城在嗚嗚低吟,哀婉怅惘,失卻了往日壯志淋漓的激昂!七月七日的謎團,誰可改變分曉。
這烏雲密布的天空,等待着我們撥雲開霧,揭開黎明的曙光。當長城的号角再次在新世紀吹向,不為厮殺,不是警告,隻是展現我們民族的氣魄——那鐵骨铮铮的脊梁——的時候到了。
我們在謙遜退讓的守望中已失去耐心,我們需要自己營造一個輝煌的現在。抛開曆史傳統思想的束縛,讓長城,這條東方的巨龍,騰雲駕霧,鱗爪飛揚。
讓長城的号角重新響徹四面八方,震響寰宇!隻有憑借自己,懷着一份對長城的崇敬,果敢而堅定的承認它的輝煌,勇敢而執着的創造新的風華,長城——中國的曆史符号,才可源遠流長,讓世界重新審視中國,萬古流芳!2/5長城長城像從天而降的巨龍,奔騰飛舞在驚濤駭浪的崇山峻嶺中,随山勢而伏躍。它有時隐藏于山後,有時飛越峰嶺之巅,迂回曲折,蜿蜓疾馳,跌入深淵,然後一躍而起,飛騰在密雲濃霧之中。
哪裡險要,長城就出現在哪裡。長城閱盡每個朝代的興衰,經曆了長期的風霜雨雪和無數次的戰争。
長城不屈不饒頑強地生存下來,顯示了不畏強暴、勇往直前的性格。
陡峭的拼音怎麼拼
陡峭的拼音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dǒu"和"qiào"。這兩個字的拼音分别代表了山勢的兩個不同方面。"dǒu"指的是斜度很大,幾乎垂直的坡度,常常用于形容山勢的陡峻。而"qiào"則描繪了山壁的高聳和峻峭,同時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嚴峻或嚴厲。整體來說,"陡峭"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地勢的陡峻和峻嶺的高聳。
如果你需要拼寫這個詞,就是"dǒu qiào",它準确地傳達了陡峭山峰的特征。無論是寫作還是口語中,正确地掌握和使用拼音能夠幫助你準确地表達陡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