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餓用成語怎麼表示(肚子餓用成語怎麼說)

biang 中華百科 757

本文目錄

  1. 表示肚子餓的成語四字成語
  2. 表示肚子餓的成語
  3. 形容肚子很餓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肚子餓的成語四字成語

1.表示非常餓的四字詞語

表示非常餓的四字詞語有:

1、饑腸辘辘[ jī cháng lù lù ]

釋義:肚子餓得咕咕作響。形容十分饑餓。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而枵腸辘辘;饑不可堪。”

例句:現在已是午夜時分,所帶食品早已用盡,雖有住處,用以歇腳,但~,果腹無方。

2、饑不擇食[ jī bù zé shí ]

釋義:極了的時候,就不挑揀食物了。比喻急需的時候顧不得選擇。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然禅師》:“又一日訪龐居士;至門首相見。師乃問:‘居士在否?’士曰:‘饑不擇食。’”

例句:餓急了什麼都吃,凍極了什麼都穿,此所謂~,寒不擇衣嘛!

3、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釋義: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例句:大家見他~吃東西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了。

4、饑寒交迫[ jī hán jiāo pò ]

釋義:冷餓交加。

出處:宋·王谠《唐語林》第一卷:“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迫);所以為盜。’”

例句:舊社會勞動人民過着~的生活。

5、嗷嗷待哺[áoáo dài bǔ ]

釋義: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食。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受饑餓的悲慘情景。

出處:《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例句:非洲的災民~,急需糧食渡過荒年。

2.表示非常餓的四字詞語

1、饑火燒腸:饑不可忍,如火燒肚腸。

形容饑餓不堪,難以忍受。 2、饑腸辘辘:饑腸:饑餓的肚子;辘辘:車行聲。

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3、饑凍交切: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4、忍饑受餓: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5、擔饑受凍:擔:經受。經受饑餓與寒冷。

6、嗷嗷無告:無告:指無處可以告貸和求救。形容身陷饑餓和困境中無處可以求援。

7、饑寒交切: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8、食饑息勞:指使饑餓者得食,疲勞者休息。 9、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10、餓莩遍野: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

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11、衆口嗷嗷:嗷嗷:哀号聲。

形容人們因饑餓而嗷嗷哀号。 12、枵腸辘辘:枵:空虛;辘辘:車行聲。

肚子餓得辘辘作響。形容十分饑餓。

13、饑不擇食:擇:挑揀。不管什麼都吃。

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14、啼饑号寒:啼:哭;号:叫。

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15、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食。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

形容受饑餓的悲慘情景。 16、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編制成席子。

用三根篾條勒住肚子。指勒緊腰帶。

比喻忍受饑餓,安于貧困。 17、嗷嗷待食:嗷嗷:哀鳴聲;待:等待;食:喂養。

迫于饑餓而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災民受饑餓,處于困境等待援助。

18、饑而忘食:食:吃飯。盡管很饑餓,但也忘記了吃飯。

形容極其憂慮的樣子。 19、饑虎撲食:像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

比喻動作迅猛急切。 20、箪食與餓:與:給與。

用箪盛飯給與饑餓的人。 21、蟬腹龜腸:古人認為蟬隻須飲露,烏龜隻要喝水。

比喻饑餓之極。

3.表示肚子很餓的四字成語

挨凍受餓指無衣無食的窮困境況。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回:“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挨餓受凍挨:遭受。

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食。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

形容受饑餓的悲慘情景。出處:《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漢·荀悅《前漢紀·成帝紀三》:“作治數年,天下遍被其勞,國家疲弊,府庫空虛,下至衆庶,嗷嗷苦之。”嗷嗷待食嗷嗷:哀鳴聲;待:等待;食:喂養。

迫于饑餓而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災民受饑餓,處于困境等待援助出處:清·秋瑾《緻秋譽章書其五》:“況家中尚不緻嗷嗷待食,亦無需吾哥焦灼家用。”

不饑不寒不挨餓受凍。生活不愁溫飽。

出處:《齊桓晉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蟬腹龜腸古人認為蟬隻須飲露,烏龜隻要喝水。

比喻饑餓之極。出處:《南史·檀珪傳》:“珪訴虔求祿不得,與僧虔書曰:‘蟬腹龜蛇,為日已久’”充饑畫餅畫個餅子來解餓。

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于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元·宋方壺《醉花陰·雪浪銀濤套·古水仙子曲》:“當初指雁為羹,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啜菽飲水啜:吃;菽:豆類。

餓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處:《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道殣相望殣:餓死。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出處:《左傳·昭公二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漢·劉向《新序·善謀下》:“相攻擊十年,兵凋民勞,百姓空虛,道殣想望,槥車相屬,寇盜滿山,天下搖動。”

道殣相枕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同“道殣相望”。

出處:鄭觀應《救時揭要·救濟速報》:“明年大饑,道殣相枕,張罄家以糜粥濟之,活者萬計。”道殣相屬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同“道殣相望”。出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時遭饑歲,疾疫流行,醫療無功,道殣相屬。”

餓莩遍野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

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餓莩載道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

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同“餓殍載道”、“餓殍滿道”。餓鬼投胎比喻大量吃東西而不勞動,造成對父母的拖累出處:歐陽山《苦鬥》:“咱們也不嫉妒他人,縱使不一定是個讨債的,也難免是個餓鬼投胎。”

餓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饑餓的老虎遇到一隻羊羔。

比喻迅猛貪婪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他兩個正是曠夫怨女,相見如饑虎逢羊,蒼蠅見血。”餓虎饑鷹比喻兇殘貪婪。

出處:《魏書·宗室晖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号曰:‘餓虎将軍,饑鷹侍中。’”餓虎見羊饑餓的老虎見到一隻羊羔。

比喻迅猛貪婪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一見了,猶如餓虎見羊,不勾大嚼,頃刻吃個幹淨。”餓虎撲食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

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餓虎撲羊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禅師麼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餓虎擒羊像饑餓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樣。

比喻迅猛貪婪。出處: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你敢來麼?’”餓虎吞羊饑餓的老虎活吞一隻羊羔。

比喻迅猛貪婪。出處:《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禅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餓虎攢羊攢:趕。饑餓的老虎追趕一隻羊羔。

比喻迅猛貪婪出處: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将無作有》:“可憐歐滁山被那大漢捉住,又有許多漢子來幫打,像餓虎攢羊一般,直打得個落花流水。”餓虎之蹊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餓殍遍野殍:人餓死後的屍體。

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出處: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餓殍滿道殍:餓死的人。

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出處: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餓殍載道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

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道德淪喪,法度淩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餓殍枕藉餓殍:餓死的人;枕藉:交疊而卧。餓死的人縱橫交疊,形容饑荒之年的悲慘景象。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那個莊上不餓殍枕藉。”餓死事大餓死人是件大事。

出處:清·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況貧能病人,餓死事大,不惟利祿之見,盡人難。

4.表示饑餓的四字詞語

1、饑火燒腸:饑不可忍,如火燒肚腸。形容饑餓不堪,難以忍受。

2、饑腸辘辘:饑腸:饑餓的肚子;辘辘:車行聲。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3、饑凍交切: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4、忍饑受餓: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5、擔饑受凍:擔:經受。經受饑餓與寒冷。

6、嗷嗷無告:無告:指無處可以告貸和求救。形容身陷饑餓和困境中無處可以求援。

7、饑寒交切: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8、食饑息勞:指使饑餓者得食,疲勞者休息。

9、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10、餓莩遍野: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11、衆口嗷嗷:嗷嗷:哀号聲。形容人們因饑餓而嗷嗷哀号。

12、枵腸辘辘:枵:空虛;辘辘:車行聲。肚子餓得辘辘作響。形容十分饑餓。

13、饑不擇食:擇:挑揀。不管什麼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14、啼饑号寒:啼:哭;号:叫。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15、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食。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受饑餓的悲慘情景。

16、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編制成席子。用三根篾條勒住肚子。指勒緊腰帶。比喻忍受饑餓,安于貧困。

17、嗷嗷待食:嗷嗷:哀鳴聲;待:等待;食:喂養。迫于饑餓而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災民受饑餓,處于困境等待援助。

18、饑而忘食:食:吃飯。盡管很饑餓,但也忘記了吃飯。形容極其憂慮的樣子。

19、饑虎撲食:像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迅猛急切。

20、箪食與餓:與:給與。用箪盛飯給與饑餓的人。

21、蟬腹龜腸:古人認為蟬隻須飲露,烏龜隻要喝水。比喻饑餓之極。

5.形容饑餓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形容饑餓的四字成語有饑不擇食、饑腸辘辘、饑寒交迫、饑火燒腸、饑焰中燒、風餐露宿、風卷殘雲。

1、饑不擇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bù zé shí,釋義:指如果肚子餓了,就不再挑揀什麼東西,不管什麼都吃。

老舍《文博士》一三:“她既是這麼個女子,就無怪乎她好像饑不擇食似的,這麼急于交個有博士學位的男朋友。”

2、饑腸辘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cháng lù lù,饑腸辘辘形容肚子餓時發出的聲音。意指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高陽《玉座珠簾》上冊:這時已錯了傳膳的時刻,都是天色微明吃的早飯,至此無不饑腸辘辘。

3、饑寒交迫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ī hán jiāo pò,意思是衣食無着,又餓又冷。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第22課《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紅軍指戰員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向北挺進。

4、饑火燒腸,讀音jī huǒ shāo cháng,漢語成語,形容饑餓不堪,難以忍受。

唐·白居易《旱熱二首》:“壯者不耐饑,饑火燒其腸。”

譯文:年輕人不能耐餓,饑餓像火燒他的腸子。

5、饑焰中燒,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yàn zhōng shāo,形容饑餓難忍。

清·王韬《淞隐漫錄·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獨行衢市間,饑焰中燒,無所為計。”

譯文:天色已晚,餓着肚子獨自行走街道之間,饑焰中燒,沒有辦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饑焰中燒

表示肚子餓的成語

1、饑火燒腸:饑不可忍,如火燒肚腸。形容饑餓不堪,難以忍受。

2、饑腸辘辘:饑腸:饑餓的肚子;辘辘:車行聲。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3、饑凍交切: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4、忍饑受餓: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5、擔饑受凍:擔:經受。經受饑餓與寒冷。

6、嗷嗷無告:無告:指無處可以告貸和求救。形容身陷饑餓和困境中無處可以求援。

7、饑寒交切: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8、食饑息勞:指使饑餓者得食,疲勞者休息。

9、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10、餓莩遍野: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11、衆口嗷嗷:嗷嗷:哀号聲。形容人們因饑餓而嗷嗷哀号。

12、枵腸辘辘:枵:空虛;辘辘:車行聲。肚子餓得辘辘作響。形容十分饑餓。

13、饑不擇食:擇:挑揀。不管什麼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14、啼饑号寒:啼:哭;号:叫。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15、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食。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受饑餓的悲慘情景。

形容肚子很餓的成語有哪些

饑腸辘辘、饑不擇食、饑寒交迫、餓莩遍野、饑焰中燒\x0d\x0a一、饑腸辘辘\x0d\x0a【解釋】:饑腸:饑餓的肚子;辘辘:車行聲。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x0d\x0a【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而枵腸辘辘,饑不可堪。”\x0d\x0a【譯文】:“可是枵的腸胃開始咕咕直響,饑餓不能忍受。”\x0d\x0a【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形容十分饑餓\x0d\x0a二、饑不擇食\x0d\x0a【解釋】:擇:挑揀。不管什麼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x0d\x0a【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饑不擇食。’”\x0d\x0a【譯文】:“問:‘為什麼是和尚家風?’老師說:‘吃飯的時候不做任何選擇。’”\x0d\x0a【語法】:補充式;作賓語;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x0d\x0a三、饑寒交迫\x0d\x0a【解釋】:交:一起,同時。衣食無着,又餓又冷。形容生活極端貧困。\x0d\x0a【出自】:晉·陶潛《勸農》:“宴安自逸,歲暮奚冀?擔石不儲,饑寒交至。”\x0d\x0a【譯文】:“平安安逸,年底什麼希望?擔石不儲備,饑寒交到。”\x0d\x0a四、餓莩遍野\x0d\x0a【解釋】: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x0d\x0a【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x0d\x0a【譯文】:“廚房裡有肥嫩的肉,廄有肥馬,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這是率領着野獸來吃人啊。”\x0d\x0a五、饑焰中燒\x0d\x0a【解釋】:猶饑火燒腸。形容饑餓難忍。\x0d\x0a【出處】:清·王韬《淞隐漫錄·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獨行衢市間,饑焰中燒,無所為計。”\x0d\x0a【譯文】:“天黑了,餓着肚子獨自行走街道之間,饑餓火焰中燒,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