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怎麼形容菜難吃(東北話形容菜不好吃)

biang 中華百科 646

本文目錄

  1. 東北的菜量為何總是這麼大
  2. 東北燒烤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吃嗎
  3. 有什麼長得難看卻又很好吃的東西

東北的菜量為何總是這麼大

因為鍋寒冷和食材的單一形成了東北菜分量大的充分條件,但這兩者并不是必要條件。比如說很多歐洲國家也滿足了寒冷和食材單一的條件,卻沒有像東北菜這麼誇張。英國菜雖然難吃,但起碼費心思。德國菜雖然也是酸菜香腸大肘子,但也遵守了歐洲的矯情,一人一大盤,避免了幾個人一大盆。

東北菜的大就大在炖菜上,炖菜各地都有,但是炖菜幾乎成了東北菜的代名詞。那麼為什麼一定炖?煮不行嗎?炒不行嗎?蒸不行嗎?

我們來看看東北的鍋。

乍看之下這隻是兩口普通的農村鍋。農村的鍋都很大。但東北農村的鍋特别大,它肩負了一些使命:供暖。

其他地區的火炕通常隻是單純的火炕,跟烹饪沒什麼關系。東北的火炕則與竈台相連,在供暖需求非常大的東北,這是非常實用的設計。取暖需要長時間燒柴,長時間的燒柴使得炖菜成為了一個最經濟、也最自然的選擇。

這個問題還真挺有意思的,确實是你進了東北菜館,大多數的菜碼都很大!我覺得跟東北菜的食材有關吧!畢竟不像日本菜,是吧,單個壽司那樣做,煎魚煎個一小塊。東北菜是什麼樣的場景呢?比如豬肉炖酸菜,東北亂炖,食材比較多,上來基本就是一鍋的節奏,一盤太小的話好像也吃不出精髓的感覺。另外,我覺得是東北人性格習慣的問題。東北人熱情好客,當然也更喜歡聚會,經常三五成群的,周末聚一聚,喝個小酒什麼的,所以飯店包房特别多。一群人吃飯,菜碼當然要大一些才能夠滿足需求了,所以東北菜館自然菜碼大一些。而且如果一小盤一小盤的話,我們東北人可能會覺得這家店老闆特别摳搜,很有可能就不愛光顧這家店了,總有種“不合适”的感覺,為了吸引客流,店家自然會把菜碼做大一些。

前面人說不到正地方。東北菜碼大主要原因是東北人豪邁大方,而南方人往往斤斤計較。東北地廣人稀,物産豐富,冬季漫長,冬儲菜很多。大鍋炖菜吃慣了,做什麼都是一大鍋。我在大慶,四個人點兩個菜吃不完。若是在上海,起碼得六個菜!在長春,五個人,要了一個炖大公雞,一個地三鮮,沒吃完!東北人真實在,天下無二。

介個是一種地域特征,是長時間形成的習慣。個人覺得應該是和東北早年的居住條件密切相關的。主要是廚房條件。有東北早年獨立取暖經曆的居民都會有體會:東北的廚房是和居室是一體的,或者挨在一起的。煮飯的同時是取暖的過程,由爐子和鍋竈的熱源通過火包,火牆,火炕等散熱功能的構件完成的。寒冷的冬天,燃料匮乏的年代,鍋煮飯,爐子炖菜,炒菜需要的時間短,室内熱量不夠,炖菜時間長,相應的份量也多一些。室内的溫度基本也就能支撐居民安全的過冬了。久而久之形成了飲食習慣。普通居民的主要菜品也簡單,冬儲菜,白菜蘿蔔土豆老三樣,還有必備的酸菜。

東北人豪爽,也體現在飲食文化上。如果同是在家吃飯或者在餐館請客。如果菜盤子小了。就會讓朋友感覺不熱情,小氣。所以一般不管能不能吃完,都會點上很多菜,每種菜的盤子都會很大。

而南方,以夠吃為主,每種菜都點夠吃了算,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以南方要看北方人上菜,都會吓一跳的感覺。

理由如下:

1.東北人高馬大,食量大;

開篇我就說了,東北人豪爽,身形上就能看出來。

我查到一張16年的全國各省的男子平均身高,北方占據絕對優勢,東三省排名前十。

山東位列第一。沒毛病,山東大漢不是白叫的。而且,闖關東時期,大量的山東大漢湧入東北地界。所以,東北人高馬大,自然要吃得多,菜量大也就合理了。

2.東北,冷啊;

東北有近半年的時間都是冬天,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自然需要攝取大量的熱量。

還有什麼比肉更有熱量嗎?

據統計,東北的肉食攝入比率是全國最高的。這是東北民衆在數千年甚至更長久曆史上的飲食生活基本特點之一。

當然,肥胖率也在全國遙遙領先的。

那有人問了,同緯度的韓國不也很冷嗎?怎麼沒見他們有大份的肉菜呢?

雖然同緯度的韓國也很冷,但東北的天然環境是他們根本不能比拟的。

東北有草原,有山林,還有松花江等,所以當然要以畜牧、射獵、漁撈三大項為主。

而韓國人想吃肉,真的很費勁,他們沒地兒畜牧。

當然,也正是因為太冷,東北地區的蔬菜種類偏少。蘑菇、大白菜是最常見的,大拌菜裡面也就那麼幾種。

四季分明的南方,利于各種蔬菜的生長。

我提起在家常吃的苋菜,很多東北朋友一臉懵逼,“哪是啥玩意兒?”

東北的冷和南方的暖,差别還不隻如此。

有個段子。說冬天在東北買啤酒,老闆問你要常溫的還是要冰鎮的,你說要常溫的,老闆就知道你是外地人。常溫零下30度,怎麼喝?

所以,除非是大熱天,否則在東北,吃不完的菜根本不需要考慮放在冰箱,吃剩了放着,明兒再吃,反正是馊不了。

南方熱,菜馊得快,經常過夜菜就得倒掉,所以得精小些,以一餐夠吃光盤為好。

3.咱東北人,也精打細算;

東北菜量大,還得說回最直接的原因——鍋大!

那麼,為啥弄這麼大的鍋?

還是因為東北有炕。

炕道連着竈台,竈台底下火力既要做飯,也要熱炕,一魚兩吃。

所以一個大竈台,不就得配上一口大鍋嗎?

與此同時,東北的炖菜赫赫有名。炖菜,和炒菜可是截然不同。炒菜速度快,省燃料,鍋裡放太多東西的話不适合翻炒。

炖菜恰恰相反,動辄一兩個小時起炖的東北大亂炖,如果炖的東西太少,那柴火也就白費了,所以為了節省燃料,炖一次就統統往裡放,一鍋省事。

綜合以上的天時、地利、人和,東北菜量大的原因就浮出水面的。

我們東北冷多吃點熱乎,外甥女婿南方人吃那點,我看着都上火。

這個問題曾經我喝酒時問過東北人,他的答案是這樣的。古時候因為天氣原因在東北常住的人口并不多,主要是以少數民簇居多,而滿簇入關初期,更是以守住龍脈為由将漢人趕入中原大地,清初期東三省除滿簇貴簇及佃戶,少有漢人,清末和民國才有山東人闖關東,才給東北注入新的生命!所以東北菜有許多有魯菜的影子!剛開始闖關東的人因為剛去時大多地都是荒地,幾乎每個有勞動力能吃苦的人都能圈個幾響地,而且都是黑土地,幾年下來都是土地主,東北不是有句土話,叫棒打狍子,瓢抓魚,形容當時東北的物産豐富!因為富裕所以做什麼都比較闊綽!再因為冬天比較寒冷且時間較長,家裡都是炕和竈頭在一起,為了省事都是大鍋炖渚,而且天氣冷不易壞,一沌渚一大鍋吃幾頓省事!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了所以份量較大!這裡提一下,南方并不是小氣,是太多份量吃不完一天就壞了!倒了可惜!

我講真理,因為我是個标準的吃貨。當然,請不要随意噴人,自己做過實驗在出來噴比較不丢臉。這裡不談什麼地域問題,隻談菜式的流派。

東北燒烤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吃嗎

東北燒烤确實好吃,喜歡鹹的有鹹口,喜歡辣的有辣口,喜歡甜的有甜口,總有一款适合你,來的東北才知道,原來萬物皆可燒烤。

東北的燒烤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用爐子的燒烤,一種是撸串,兩者各有千秋。在東北是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兩頓。

東北的晝夜溫差其實挺大的,夏天的氣溫屬于是,早晚涼爽,中午熱,所以一般吃燒烤的最佳時間是晚上六點以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六點以後一般都下班了,尋找幾個好友,或者跟自己的家人一起,找個小店,吃點燒烤,喝點小酒,吹着晚風,何不悠哉。

當烤好的串放到你的餐盤裡的時候,你還能聽到肉串上有餘溫在給它進行最後的加熱,聽着滋啦滋啦的油聲,拿起肉串往嘴裡送的那一刻,會感謝老天的饋贈,贈予了我們這麼好的美食。

有什麼長得難看卻又很好吃的東西

當然是胡辣湯了。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起源于河南中部,尤以周口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最為出名。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制的湯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其特點是湯味濃郁、湯色靓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河南及河南周邊省份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

胡辣湯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可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

先将紅薯粉條和切碎的肥豬肉放入鐵鍋裡炖,同時加入花生仁、芋頭、山藥、金針、木耳、幹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後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攪拌。然後兌入配好的調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鹽和醬油,略加食糖少許,一鍋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湯就做成了(據說正宗的還要加藥材,具體配料不得而知。)

制湯。鍋内加水約5公斤,加入鮮羊肉湯,再依次放入粉皮絲、海帶絲、油炸豆腐絲和鹽,用大火燒沸,然後添些涼水使湯鍋呈微沸狀。将面筋拿起,雙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盆内涮成面筋穗(大片的面筋用擀杖攪散)。鍋内燒沸後,将洗面筋沉澱的面芡(将上面的清水瀝去)攪成稀糊,徐徐勾入鍋内,邊勾邊用擀杖攪動,待其稀稠均勻,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攪勻,再撒入菠菜,湯燒開後即成。食用時淋入香醋、芝麻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