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中國的活化石有哪些植物和動物
活化石有:
1、銀杏樹:
銀杏是裸子植物銀杏綱惟一存留下來的一個種。浙江天目山一帶尚可見到野生銀杏。因此,銀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貓”之稱。
2、水杉:
水杉不僅是珍貴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适應性,生長迅速,是優良的綠化樹種,不但已在我國各地廣為栽培,世界很多國家也争相引種栽培,使這珍貴的樹木在全球範圍内生生不息。
3、中華鲟:
中華鲟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曆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4、揚子鳄:
揚子鳄既是古老的,又是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鳄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鳄為“活化石”。
5、大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即國獸,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我國的5種“活化石”動植物。
1、銀杏樹,是裸子植物銀杏綱惟一存留下來的一個種,銀杏樹分雌雄,雄的銀杏樹,隻長雄性的花,雌的銀杏樹,隻長雌性的花,受精後才會結出圓圓的白果。
2、水杉為落葉、針葉大喬木。它以樹姿優美,枝葉繁茂,葉色多變而獨具一格,被列為古稀名貴植物之一,為我國一級保護植物。
3、珙桐,世界著名的珍貴觀賞樹,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療養所、賓館、展覽館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義。材質沉重,是建築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4、大熊貓,從分類上講屬于哺乳綱食肉目動物,但食性卻高度特化,成為以竹子為生的素食者。大熊貓主食竹子,也嗜愛飲水,大多數大熊貓的家園都設在溪澗流水附近,就近便能暢飲清泉。
5、中華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闆五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活化石
中國有哪些活化石
中國的活化石有大熊貓,中華鲟,揚子鳄,大鲵,銀杏等。
一、大熊貓
大熊貓的曆史作為我國特有的國寶級動物--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萬年的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遠比人類早。據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貓最遲出現于晚中新世,它們的直系祖先是始熊貓,生活在炎熱潮濕的森林裡。
二、中華鲟
中華鲟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曆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中華鲟是一種大型洄遊性魚類,最大的個體可以達到400-500公斤。平時,中華鲟栖息于北起朝鮮西海岸,南至我國東南沿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
三、揚子鳄
揚子鳄或稱作鼍,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鳄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鳄魚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
四、大鲵
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在兩栖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至1.5米,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隻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睑。
五、銀杏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遠在二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的祖先就開始出現了,和當時遍布世界的蕨類植物相比,它還是高等植物。
到了一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已和當時稱霸世界的恐龍一樣遍布世界各地,後來,絕大部分銀杏像恐龍一樣滅絕了,隻在我國部分地區保存下來一點點,流傳到至今,成為稀世之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活化石
還有什麼是活化石
問題一:活化石有哪些
銀杏: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遠在二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的祖先就開始出現了,和當時遍布世界的蕨類植物相比,它還是高等植物。到了一億七千多萬年前,銀杏已和當時稱霸世界的恐龍一樣遍布世界各地,後來,絕大部分銀杏像恐龍一樣滅絕了,隻在我國部分地區保存下來一點點,流傳到現在,成為稀世之寶。銀杏是裸子植物銀杏綱惟一存留下來的一個種。現在浙江天目山一帶尚可見到野生銀杏。因此,銀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貓”之稱。
水杉:水杉為落葉、針葉大喬木。它以樹姿優美,枝葉繁茂,葉色多變而獨具一格,被列為古稀名貴植物之一,為我國一級保護植物。水杉,這個經曆了第四紀冰川浩劫的珍貴孑遺植物,它生長迅速,10年左右就高達10餘米,一般20年便可成材。水杉不僅是珍貴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适應性,生長迅速,是優良的綠化樹種。
蘇鐵:又名鳳尾蕉,在民間俗稱鐵樹,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在距今1億多年前,一度是地球上的主要植物類群,與當時的恐龍并駕稱雄地球。但現在絕大部分蘇鐵植物早已滅絕,隻剩下蘇鐵科、蕨鐵科和澤米科共3科11屬約300種幸存下來,零星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大熊貓:大熊貓的曆史作為我國特有的國寶級動物--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萬年的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遠比人類早。據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貓最遲出現于晚中新世,它們的直系祖先是始熊貓,生活在炎熱潮濕的森林裡。在距今60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貓的發展到了它們種群的鼎盛時期,它們廣泛分布于中國的南部、中部、西部,向北直達今天的河北境内,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群落。和它同時代的動物,由于地質與氣候的強烈簸動基本上都滅絕了,如劍齒象、劍齒虎都變成了化石,而大熊貓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主要因為它們在環境的變化中改變着自己,所以才沒有從生物圈的鍊條上消失,從而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動物活化石。
中華鲟:又稱鳇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軟骨硬鱗魚類,中華鲟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曆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拉蒂邁魚: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東海岸的東倫敦港附近,靠近一條小河河口的海中,當地漁民捕撈到了一條“奇怪”的魚。橋州這條魚身長1.5米,重58公斤多,出水後隻活了3個小時便死了。由于當時防腐技術不高,當該魚到達研究人員手中時,幾乎隻剩下魚皮了。經研究,認為這魚應屬總鳍魚類的空棘魚亞目(Coelacanthini)。為紀念标本保管員拉蒂邁女士對标本的“慧眼相識”和精心保護,史密斯教授把這條新魚起了一個名字叫拉蒂邁魚(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1939)(圖 24).拉蒂邁魚的發現,立刻轟動了敏悶蔽科學界。因為總鳍魚類分兩支,一是骨鱗魚類,一是空棘魚類,而骨鱗魚類的成員當時被認為與“從水到陸”有關。此前,人們隻知道總鳍魚類的化石代表,從未見過現生标本,而今卻突然冒出了原被認為早在距今1億2千萬年前(白垩紀早期)就已絕滅了的空棘魚類的現生代表――活化石。
揚子鳄:揚子鳄或稱作鼍,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鳄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鳄魚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鳄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