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狄仁傑的死因
死因:狄仁傑是病逝。狄仁傑晚年生活如下:
狄仁傑紀念展廳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内史,随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文武百官多随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恩寵冠絕當朝。是年九月,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谥号文惠。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複辟,追贈狄仁傑為司空。景龍四年(710年),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天寶六載(747年),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廟,附祭于中宗廟廷。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狄仁傑被後晉朝廷追封為太師。
擴展資料
狄仁傑轶事典故
1、無暇語俗吏
狄仁傑小時候,家裡曾有門人被害。縣吏前來查問,衆人都争相申辯,隻有狄仁傑自顧看書,不理不睬。他面對縣吏的責問,回答道:“我正在與黃卷之中的聖賢對話,哪有時間理你們這些世俗的官吏。”
2、滄海遺珠
狄仁傑早年曾被小吏誣告。工部尚書閻立本時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審問之時發現他是個德才兼備的人才,稱贊道:“孔子說:‘觀過知仁矣。’你真可以說是滄海遺珠啊。“後世遂用“滄海遺珠”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3、白雲親舍
狄仁傑在并州做官時,父母遠在河陽(治今河南孟縣)。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見一片白雲在飄飛,對左右的人說:“我的雙親就住在那片白雲下面。”他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雲散去方才離開。後世遂用“白雲親舍”、“白雲孤飛”等作為客居他鄉,思念父母之辭。
4、鬥南一人
狄仁傑擔任并州法曹時,同僚鄭崇質要到很遠的地方公幹,但是他的母親年老多病。狄仁傑主動對鄭崇質道:“你母親病重,而你卻要出遠門,怎麼能讓親人對遠在萬裡之外的你擔心呢?”他去見并州長史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出行。
蔺仁基非常感動,聯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之間的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他還經常對人稱贊狄仁傑道:“狄公之賢,北鬥以南,一人而已。“後世遂用“鬥南一人”比喻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狄仁傑
狄仁傑最後是怎麼死的
狄仁傑是病逝。
到了後期,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他想回家鄉去好好修養一段時間,請求皇帝好幾次,才肯放他回鄉。但是,他依舊被要求辦理各種難解決的事情,最終病故。終年七十一歲。病死于公元700年(既武則天久視元年).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文昌右相。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狄仁傑,生于唐代貞觀四年(630年),卒于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宰相,是一位傑出的家。
狄仁傑生平人物簡介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家、武周時期的宰相。
狄仁傑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禦史、度支郎中、甯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複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複,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顔直谏,力勸武則天複立廬陵王李顯為,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複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狄仁傑晚年生活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内史,随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文武百官多随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恩寵冠絕當朝。是年九月,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複辟,追贈狄仁傑為司空。
景龍四年(710年),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梁國公。
天寶六載(747年),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廟,附祭于中宗廟廷。
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狄仁傑被後晉追封為太師。
主要作品
狄仁傑著有文集十卷,《家範》一卷。[129-130]此外,《全唐詩》、《全唐文》等文集還收錄有他的詩詞、奏疏、文告等作品。
狄仁傑怎麼死的
狄仁傑是病死的。
狄仁傑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禦史、度支郎中、甯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複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複,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
後犯顔直谏,力勸武則天複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狄仁傑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舉,授汴州判佐,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推薦,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轶事典故:
狄仁傑小時候,家裡曾有門人被害,縣吏前來查問,衆人都争相申辯,隻有狄仁傑自顧看書,不理不睬,他面對縣吏的責問,回答道:“我正在與黃卷之中的聖賢對話,哪有時間理你們這些世俗的官吏。”
狄仁傑的高祖狄湛,字安宗,狄湛祖父與曾祖都曾為北魏略陽公。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狄仁傑
尉遲真金怎麼死的
尉遲真金是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虛構人物,由李冰冰飾演。在電影中,尉遲真金是武則天貼身護衛,因政治野心而陷害狄仁傑,最終失敗。但電影并沒有明确展示尉遲真金的死亡場景。
由于尉遲真金是電影中的虛構人物,其死亡方式和原因并沒有在電影中明确交代。根據電影的情節和角色的設定,可以推測尉遲真金可能是在政治鬥争中失敗被殺害,或者是為了保護狄仁傑而犧牲。但這些都隻是推測,并沒有确鑿的證據。
在電影中,尉遲真金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角色,她有着強烈的政治野心和權力欲望,但同時也展現出了忠誠和勇氣。她的死亡方式和原因并沒有影響到觀衆對她的印象和評價,反而讓觀衆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角色背後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總之,尉遲真金是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虛構人物,其死亡方式和原因并沒有明确交代。但電影通過角色的設定和情節的發展,讓觀衆感受到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多面性,也讓觀衆對尉遲真金這個角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代狄仁傑怎麼死的死于哪裡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的宰相。
狄仁傑出身于太原狄氏[1],早年以明經及第,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禦史、度支郎中、甯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複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複,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顔直谏,力勸武則天複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複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