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但丁地獄劇情看不懂
劇情解答:
1、首先是他的妻子看見但丁還在珍藏她的十字架,原諒了但丁,獲得了救贖。
2、路西法是想要激怒但丁,借他之手打破自己的封印,重返天堂。
3、但丁在遊戲開始的時候就不再是人了,因為他把死神殺了,所以一直在遊蕩。
4、不是疤痕,是十字架,在遊戲中代表着神聖名義下的罪惡。
《但丁地獄》是由Electronic Arts遊戲公司發行的一款動作冒險遊戲,于2010年02月05日發行,分别登陸PSP、xbox360、PS3三大遊戲平台。
遊戲改編自意大利詩人但丁的代表作《神曲》三部曲之一《地獄篇》。與原著不同的是,原著裡但丁是一個吟遊詩人,而女主叫貝缇麗絲是一位天使。而遊戲中,但丁則是拿着死神鐮刀的退役十字軍,而貝缇麗絲則是她女友。
旦丁是怎麼死的
1315年,佛羅倫薩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并于頭上撒灰,頸下挂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别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面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單相思的戀人,一個叫貝亞德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鄉,在意大利東北部臘萬納去世。
為什麼維爾吉不能帶但丁遊天堂
神曲的第四首有這麼一段
和善的老師對我說:“你不曾詢問:
你看到的這些是什麼樣的鬼魂?
現在我想讓你在走開之前得知:
他們并無罪過;但即使他們有功德也無濟于事,
因為他們不曾受過洗禮,
而洗禮正是你所虔信的那個宗教的入門。
因為他們先于基督教而出生,
他們無法對上帝做應有的崇敬,
我本人呀歸屬到這些人當中。
正因為這些缺陷,而并非由于其他罪孽,
我們才遭劫,也僅僅為此而遭懲處,
這使我們生活在無望中,心願永遠得不到滿足。”
這群人(包括維吉爾)沒有罪孽,但是他們的出生早于基督教,沒有受過基督教徒必經的洗禮,因此死後不得進入天堂。所以維吉爾不能帶但丁遊天堂。
《神曲》中帶領但丁遊曆天堂九重天的人物是
在該文學作品中帶領但丁遊曆天堂九重天的人物是貝阿特麗彩(Beatrice)。
貝阿特麗彩是但丁的戀人,也是但丁的精神導師和靈感之源。在《神曲》的第三部分《天堂篇》中,貝阿特麗彩引導但丁穿越天堂的各個層次,直至最終與上帝相遇。
貝阿特麗彩的形象象征着神聖的愛和智慧,貝阿特麗彩的存在對但丁的精神成長和對天堂的理解至關重要。在《神曲》的叙述中,貝阿特麗彩的角色不僅僅是但丁的向導,更是但丁靈魂升華的象征,貝阿特麗彩代表了但丁對理想、美德和神聖真理的追求。
神曲中引領但丁遊曆天堂的是誰
神曲中引領但丁遊曆天堂的是羅馬詩人維吉爾與戀人貝阿特麗彩。
但丁,一位意大利詩人,郁郁不得志的“前公務員”一枚,後來遭到流放于是激發了潛能,創作出長詩《神曲》。
《神曲》采用中世紀文學特有的幻遊形式,也就是說但丁以自己為主人公,假想他作為一名現實生活中的活人在冥界經曆的一次“精神遊曆”。
代表人性的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理性與哲學的化身)的帶領下穿過地獄、煉獄,然後将他交給自己單相思的心上人貝阿特麗彩帶他遊曆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神曲的藝術特色
1、夢幻與現實的交融。
《神曲》雖以夢幻文學的形式描寫了詩人的靈魂在理性和愛的指引下幻遊三界達到至善境界的經曆,有很濃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尖銳複雜的黨派鬥争,反映了教皇和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種夢幻與現實的交融,也反映了作者對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積極态度,體現了新文化的發展趨勢。
2、工整與協調的結構。
《神曲》分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長詩采用連鎖押韻式銜接,每部詩的結尾均以“群星”一詞作結。作品在整體上工整而協調,如“地獄”是痛苦和絕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調陰暗,濃淡不勻,自然景象也僅作為刑場的陪襯;“煉獄”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調則柔和爽目,自然景色也明朗可觀;“天堂”為幸福的境界,色調絢爛明麗。
3、象征、寓意夢幻的手法。
《神曲》從頭到尾充滿象征和寓意。森林、獅、豹、狼被稱為《神曲》的四大象征。維吉爾代表知識和理性,貝亞特麗奇是愛和信仰的化身,他們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識和愛的指引;三界三行是“人類精神”由罪惡到淨化直至幸福的必然過程。
“地獄”象征黑暗社會,“天堂”為理想境界,“煉獄”是人類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經的痛苦曆程。作品中的許多人物也有寓意。比如詩中的尤裡西斯在洶湧的大海上西行,表現出不折不撓的精神,集中體現了作者思想和行動上的追求。
4、《神曲》運用意大利民族語言寫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
這就打破了正統的用拉丁文寫作的慣例,使作品從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