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古代的鳥字怎麼寫
古代的鳥字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鳥的釋義
脊椎動物的一大類,體溫恒定,卵生,嘴内無齒,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龍骨突起,前肢變成翼,後肢能行走。一般的鳥都會飛,也有的兩翼退化,不能飛行。如燕、鷹、雞、鴨、鴕鳥等都屬于鳥類。
二、字源解說
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為長尾飛禽,後引申為能飛的昆蟲、地名等。
三、組詞
飛鳥、鴕鳥、鳥瞰、翠鳥、枭鳥等。
擴展資料:
一、飛鳥 [ fēi niǎo ]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
2、指古代藏鈎遊戲中不固定屬于哪一方的人。
二、鴕鳥 [ tuó niǎo ]
鳥,是現代鳥類中體形最大的,高可達3米,頸長,頭小,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飛,腿長,腳有力,善走。雌鳥灰褐色,雄鳥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帶。
三、鳥瞰 [ niǎo kàn ]
1、從高處往下看。
2、事物的概括描述(多用于文章标題)。
四、翠鳥 [ cuì niǎo ]
也叫釣魚郎。鳥類。體長約15厘米。頭大,體小,喙尖硬。羽毛以蒼翠、暗綠色為主,尾羽短。常栖息于水邊樹枝或岩石上,待魚蝦遊近水面,突然啄取。是中國東部、南部常見的留鳥。
五、枭鳥 [ xiāo niǎo ]
比喻惡人或逆子。
鳥的拼音怎麼寫
拼音niǎo。
部首鳥部,部外筆畫0畫,總筆畫5畫。
五筆86QYNG,五筆98QGD,倉颉PYSM,鄭碼RZ。
四角27127,結構單一,電碼7680,區位3681。
統一碼9E1F,筆順ノフ丶フ一。
基本字義:
脊椎動物的一綱,溫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一般能飛:鳥類。候鳥。益鳥。鳥語花香。
相關組詞:
鳥瞰[niǎo kàn]
(動)從高處向下看。[近]俯瞰。[反]仰望。對事物的概括描寫。
驚弓之鳥[jīng gōng zhī niǎo]
被弓箭吓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吓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
翠鳥[cuì niǎo]
(名)鳥,羽毛青綠色,嘴直而長,短尾。生活在水邊,捕食小魚。又叫“魚狗”。
枭鳥[xiāo niǎo]
意為惡人或是逆子。
羁鳥[jī niǎo]
被束縛的鳥,就是籠中的鳥。
出頭鳥[chū tóu niǎo]
比喻因某方面表現突出而受到打擊、排擠的人。
候鳥[hòu niǎo]
(名)随着季節的變更而遷徙的鳥類,如大雁、家燕等。
黃鳥[huáng niǎo]
鳥名。
比翼鳥[bǐ yì niǎo]
傳說中的一種雌雄在一起飛的鳥,比喻恩愛夫妻.
籠中鳥[lóng zhōng niǎo]
比喻失去自由。
繁體字“鳥”怎麼寫
一、繁體字“鳥”的書法筆順如下圖所示:
二、“鳥”的筆畫數為5,部首是鳥,解釋如下:
1、脊椎動物的一大類,體溫恒定,卵生,嘴内無齒,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龍骨突起,前肢變成翼,後肢能行走。一般的鳥都會飛,也有的兩翼退化,不能飛行。如燕、鷹、雞、鴨、鴕鳥等都屬于鳥類。
2、姓。
三、引用:
1、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代賈島《題李凝幽居》
譯文:鳥兒自由地栖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門。
2、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先秦屈原《九章》
譯文:飛鳥還要飛回自己的巢窩啊,狐狸死了還把頭朝向生他養他的山岡。
“鳥”組詞有:鳥瞰、翠鳥、枭鳥、羁鳥、候鳥、留鳥、鳥槍、蜂鳥
擴展資料:
詞語解釋:
1、鳥瞰[ niǎo kàn ]
從高處俯視。現代韓北屏《非洲夜會·撒哈拉的落日》:“從飛機上鳥瞰這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劉紹棠《西苑草》:“他們在寶塔下停了停,從這裡可以鳥瞰西苑大學全景。”
2、枭鳥[ xiāo niǎo ]
比喻惡人或逆子。現代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不孝的枭鳥給臉不要臉!不聽話,給我滾蛋!”
3、候鳥[ hòu niǎo ]
随季節變化作定時遷徙而變易栖居地區的鳥類,如家燕、鴻雁等。現代峻青《海嘨》第二章十:“深秋季節,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樹叢裡有着各種各樣美麗奇特的候鳥。”
4、鳥槍[ niǎo qiāng ]
舊式火槍。今指貯以鐵砂的獵槍。現代沈從文《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鳥槍裡裝上黑色土藥和一把散碎鐵砂,獵取這華麗驕傲的禽鳥。”
5、蜂鳥[ fēng niǎo ]
蜂鳥科的通稱。大者像燕子,小者跟拇指差不多,羽毛很細,在日光照射下呈現出不同的顔色,嘴細長。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蟲,有傳粉作用。主要分布于南美與中美。
鳥字繁體怎麼寫
鳥字的繁體字筆順是撇、豎、橫折、橫、橫、橫、橫折鈎、點、點、點、點,共11畫,繁體寫法如下:
鳥,漢語常用字,讀作niǎo或者diǎo,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為長尾飛禽,後引申為能飛的昆蟲、地名等。相關組詞有很多,比如小鳥、鴕鳥、鳥瞰、翠鳥、枭鳥、羁鳥、遛鳥、黃鳥、候鳥、花鳥等。
擴展資料:
一、字形演變
鳥,象形字。“鳥”字商代甲骨文一般作有喙、首、身、羽、足之形,體态各異,難以全部列出,僅舉有代表性數例。需要指出的是,古初鳥、隹同字,形音(并為舌音)義并近,後乃分化為二。故鳥例中有的字與“隹”無别。
形聲字的形旁從鳥從隹并見。春秋時開始脫離象形性,向筆畫方向發展。戰國時字形頗亂,鳥形已被切割作幾部分,像《汗簡》、《四聲韻》所出,很難分析。
《說文》據象形原則,用圓轉的線條規畫出一個簡約的鳥形輪廓。隸書“鳥”變形較大,誤将篆文字形中的尾羽與鳥爪合寫成“灬”,導緻羽、爪的形象消失。楷書作“鳥”(繁體),是個記号字,簡化作“鳥”。簡體來自草書,是草書鳥的楷化。
二、詞語解析
1、羁鳥
1)拼音:jī niǎo
2)釋義:猶籠鳥。
2、候鳥
1)拼音:hòu niǎo
2)釋義:随着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稱之為候鳥。
3、鳥瞰
1)拼音:niǎo kàn
2)釋義:從高處往下看。
4、黃鳥
1)拼音:huáng niǎo
2)釋義:又名黃莺、金衣公子、黑枕黃鹂,是一種候鳥,體長20-26厘米,體重60-100克,夏天飛到中國東部地區繁殖,冬季南遷印度、斯裡蘭卡和馬來半島等地越冬。
5、枭鳥
1)拼音:xiāo niǎo
2)釋義:比喻惡人或逆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羁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候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鳥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枭鳥
鳥的筆順怎麼寫的
鳥的筆順寫法是:撇、橫折鈎、點、豎折折鈎、橫。
拼音:niǎo
釋義:脊椎動物的一大類,體溫恒定,卵生,嘴内無齒,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龍骨突起,前肢變成翼,後肢能行走。一般的鳥都會飛,也有的兩翼退化,不能飛行。如燕、鷹、雞、鴨、鴕鳥等都屬于鳥類。
筆畫:
擴展資料:
相關組成:
一、飛鳥[ fēi niǎo ]
釋義: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
2.指古代藏鈎遊戲中不固定屬于哪一方的人。
二、小鳥[ xiǎo niǎo ]
釋義:小鳥是由北京天寰新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30日發行在《樸文哲》專輯的歌曲。
三、鳥瞰[ niǎo kàn ]
釋義:
1.從高處往下看:登上西山,可以~整個京城。
2.事物的概括描述(多用于文章标題):世界大勢~。
四、鴕鳥[ tuó niǎo ]
釋義:鳥,是現代鳥類中體形最大的,高可達3米,頸長,頭小,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飛,腿長,腳有力,善走。雌鳥灰褐色,雄鳥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帶。
五、翠鳥[ cuì niǎo ]
釋義:也叫釣魚郎。鳥類。體長約15厘米。頭大,體小,喙尖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