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島芳子被哪些人幹過(川島芳子被誰抓的)

biang 中華百科 813

本文目錄

  1. 被稱為最美的女間諜,川島芳子到底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2. 川島芳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3. 川島芳子行刑的疑點

被稱為最美的女間諜,川島芳子到底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川島芳子其實是一位中國人,隻是年幼的時候被利益熏心的父親送給了日本駐華大使當義女。而那位駐華大使實際上是島國的安排在我國的間諜,因此川島芳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為她此後做間諜埋下了伏筆。

其實川島芳子的背景也不簡單,她可是滿清排名第十四位的格格。由于從小受親生父親的影響,她長大後也希望能恢複大清滿洲。但是在她的親生父親去世後,川島芳子特别痛心,在她回往日本的船上結識了日本的諜報員,此後跟他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不僅教會了芳子如何用美人計,而且還把滿蒙必須靠日本才能重興這種思想貫徹在芳子的腦海中。

此後她也感覺到滿洲國并不是日本幫助複興的,而是日本的一種控制手段,她很失望,不僅說出自己的不滿而且還利用自己的權力去釋放一些被逮捕的人。日本知道後就把她叫了回去,并且監視起來。由于一個偶然的契機,她被日本作為東山再起的籌碼放了出來,此後的她仍然做着間諜活動,為日本人效力。

此後日本人戰敗投降,滿洲國也随之消失,她的清朝複興夢也破滅了。同時,她在自己住的地方被國軍逮捕。之後便以漢奸罪處置了她。本來這麼聰明的女子是能為中國複辟增光添彩的,可是由于她的自甘堕落,而成為了萬人唾罵的漢奸,雖說時勢造英雄,可是她的不當選擇注定了她凄慘的結局。

川島芳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在1932年1月18日的上海馬玉山路,一場名為“日本僧人事件”的騷動爆發,導緻一名僧人身亡,引發了一系列的沖突與抗議。這一事件最終演變為“一·二八淞滬抗戰”。在二戰後,田中隆吉供述,這些暴力行為是由他委托的川島芳子策劃的,目的是為了在上海引發一場焦點戰争,以緩和國際社會對日本的不滿。川島芳子,原名愛新覺羅·顯玗,是滿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堂妹,後來被日本浪人川島浪速收養,并在日本接受嚴格軍國主義教育,她的人生軌迹與日本的野心緊密相連。

川島芳子的童年是在日本度過的,她接受了軍事、政治和情報方面的訓練,成為了一個培養出的間諜。她與日本極右翼分子岩田愛之助有過一段感情,但受到養父川島浪速的幹涉和侵犯,這導緻了她情緒的劇變。她最終采取了極端行動,并且向全家人揭露了這一罪行,但并沒有得到期待的公正對待。在經過一系列的遭遇後,她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恢複故國,最終與日本關東軍建立了聯系。

川島芳子的生涯充滿了複雜與争議。她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情報,包括與張學良的接觸,以及促成“帝後團圓”的行動,為僞滿洲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她還策劃了“日本僧人事件”,引發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在僞滿洲國成立後,她被任命為滿洲國女官長,并被宣傳為“由滿洲公主帶領的滿洲國義勇軍”總司令。然而,她對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感到不滿,公開批評日本的“大陸政策”,并釋放了一些被逮捕的中國人。這引起了日本軍部的警覺,她最終被送回日本監視居住。

在1937年“七七事變”後,川島芳子重新活躍在中國的諜報活動中。她利用自己的社交手腕,接觸各路人士,獲取情報,甚至與孫中山之子孫科以及蔣介石身邊的戴笠建立了聯系。她的人生目标似乎從“複國”轉變為“立功”,以獲得日本軍部的重視。為了立功,她甚至冒險偷看了高度機密文件,為日本軍部提供了中日“和談”的可能信息,這導緻了她的生命受到威脅。

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川島芳子被軍統特工逮捕,并以漢奸罪起訴。在審判過程中,她國籍的問題成為關鍵,因為這關系到她是否能逃脫罪責。然而,她沒有日本國籍,且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她沒有得到預期的保護。在獄中,她寫下了遺書,并在1948年被執行槍決,終年41歲。

川島芳子的一生充滿了複雜性,她在個人與曆史的交彙點上做出了選擇,這些選擇最終導緻了她的悲劇結局。她的人生,無論是作為間諜、女權主義者還是複國主義者,都充滿了争議和矛盾,她的故事揭示了個人命運與曆史進程之間的複雜關系。

川島芳子行刑的疑點

自從川島芳子隐居長春30年的說法一出,再次掀起了研究川島芳子生死之迷的熱潮。民間自發組織的川島芳子生死之迷研究小組(6人組)經過近幾年的研究,得到了日本有關方面的協助和支持。如果要鑒定所謂的方姥是不是聲名遠揚的川島芳子,基本上可以循3個途徑——DNA鑒定,指紋鑒定,字迹鑒定。不過遺憾的是,從浙江國清寺找回來的方姥的骨灰,已經是深度火化的,不能提取到DNA;而根據張钰的回憶,方姥連翻書都用鑷子翻,而且物品都已經年代久遠了,已經不能提取指紋了;方姥本身生活謹慎,寫的字畫都有專門的爐子燒了,幾乎不留手迹,而且唯一留下來的一張畫,上面的字似乎都被刻意塗上了墨水,不能完整提取,所以又失敗了。方姥是想刻意隐瞞什麼,又好像故意留下什麼線索,如此看來,如果說她是川島芳子,邏輯上是成立的,但,這隻是推測。這時候研究學者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說當年刑場上的人能确定不是川島芳子,那麼是不是就能确定川島芳子當年逃脫了?川島芳子被押期間所拍照片和行刑後照片,吉林省公安廳副調研員、省公安攝影協會秘書長台祿林以個人身份作出鑒定結論:兩張照片中并非同一人。而針對這一結果,日本方面再次進行鑒定,日本專家将行刑後的照片通過電腦制作,将人像立體化,進行骨骼分解。在對比中,日本專家發現,行刑後照片的骨骼,從肩骨看來,應該是一個長期幹農活的婦女,而川島芳子出身金枝玉葉,後來行軍打仗,不可能幹農活。而且從盆骨看來,這被行刑者曾經生育過,但從曆史記載,川島芳子一生沒有過孩子。而且兩具骨骼都不相同,由此看來,當年被處于槍決的,的确是替身,真的川島芳子已經逃脫了出去。不過被槍決是替身是誰,為什麼會替川島芳子,川島芳子是怎麼逃脫的,是誰放了她走,是怎麼移花接木的,這些問題,還是等日後考證吧。據中國風水協會主席陳帥佛認為:川島芳子從相學上看應活84歲,被槍決應是替身。不管吉林的方姥是不是川島芳子,總之,川島芳子運用了她一生打拼的間諜技巧,又一次成功了,擺脫了全國轟動的槍決。但不管怎樣,這已經是她最後一次在曆史舞台的身影了。我們在痛斥她引狼入室的行為的同時,是不是應該感歎她悲劇的一生,感歎日本軍國主義把一個如此聰明美麗的清朝公主荼毒成一個侵略工具呢?願她的來生,真的可以做一個好人。中方研究者根據最新證據得出此結論。嚴謹的日本專家亦認為,這個可能性是99%.新聞背景長春職業畫家張钰去年透露一個大秘密:“姥爺臨終前告訴我,從小看着我長大的方姥就是川島芳子,方姥到1978年才去世。”并披露關于此事的諸多情況,本報作過連續報道。其間,張钰、“方姥”故居鄰居、張钰之母段續擎、愛新覺羅家族現族長愛新覺羅·德崇、川島芳子親妹妹金默玉各自表述過相同或相悖的證言。“方姥”遺物景泰藍獅子中的神秘篆字紙條、刻有英文字母“HK”的望遠鏡等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公安影像專家更鑒定“方姥”畫像與川島芳子為一人。今年,研究者李剛等人,又在浙江某寺發現疑似“方姥”的骨灰,并帶至日本進行DNA檢測。曆史迷案,雲開霧散?從日本考證歸來的李剛等人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張钰所說的方姥,就是川島芳子!”李剛等表示,三大最新出現的科學考證證據,已确證張钰姥爺段翔(化名)的遺言。赴日考證,意在尋找科學證據。最初,并不順利。 3月1日,段續擎、張钰母女,中方研究者李剛、何景方等人,抵達日本東京。早在2月11日,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王慶祥,即受李剛委托,攜相關物證抵日,參與日方鑒定。“最權威的方法是DNA檢測。”李剛說,在日方聯系下,中日雙方針對從浙江找回的“方覺香居士骨灰”,進行DNA檢測,“2000年,日本專家阿部由美子博士,取得愛新覺羅·憲東的4根頭發,他是川島芳子同父同母的兄弟,這為DNA檢測提供了前提條件。”其後,日方多次實驗,但未在疑似“方姥”的“方覺香骨灰”中找到DNA元素。“原因是這些骨灰已深度火化了。”李剛說,“日本九州的鑒定專家,研究了‘方姥’可能接觸過的物品,比如密碼箱、望遠鏡、藥勺等,希望從中找到DNA元素,也沒成功,日方專家說是因為年代太久遠。” DNA檢測骨灰中未發現DNA元素指紋檢測未找到“方姥”指紋另一條科學驗證路徑,是指紋比對。李剛介紹,日方存有川島芳子的指紋,“他們希望在‘方姥’留下的望遠鏡等物品中,找到可以對比的指紋。”對此,記者曾專門咨詢公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據稱,從技術層面看,指紋留在物體上後,如不經特殊保護,保留期一般不超半年,即使留在保存環境較好的玻璃等器物上,也很難超過兩年。李剛坦言,并沒在張钰提供的物品中,尋找到有價值的指紋,“日方正在檢測方姥看過的5本《紅樓夢》和《産婆學》等書。但在日本期間,我們聽段續擎說,方姥看書有時用鑷子翻頁,看來靠指紋檢測找出證據,也基本無望。”據悉,日方專家亦鑒定了其他物件,但對“方姥是否真是川島芳子”并無決定性影響,且一些鑒定結果與前述報道重合,故不再引述。新證1刑場上的死者不是川島芳子川島芳子被押期間所拍照片和行刑後照片,吉林省公安廳副調研員、省公安攝影協會秘書長台祿林以個人身份作出鑒定結論:兩張照片中并非同一人。李剛介紹,針對這一結果,日方再次進行鑒定,“日本專家将行刑後的照片通過電腦制作,将人像立體化,進行骨骼分解,得出的鑒定結論是,被槍斃的死者不是川島芳子。”新證2李香蘭:沒别的可能性 3月8日,中方研究者回國,張钰一人留在日本東京,等待會見川島芳子生前密友——現已88歲的李香蘭。根據研究者提供的書面材料,3月12日18時,張钰來到李香蘭住處。這場會見,李香蘭事先要求不能超過15分鐘。雙方見面後,張钰談起“方姥”的生活習慣,并介紹了“方姥”住房、茶室的布置。聽完這些介紹,李香蘭連聲說“是哥哥!”李香蘭對川島芳子的稱呼,一向是“哥哥”。談話中,在場日本記者問李香蘭:“‘方姥’會是川島芳子嗎?”李香蘭回答:“沒别的可能性了。”這場會見,實際用時4小時。本報曾報道過,張钰說“方姥”曾為她畫過一幅墨版肖像畫,在這幅畫的下面,隐約有三個字:“姥留念”。研究者們表示,這是方姥留下的唯一筆迹。吉林省收藏家協會創始組建人、知名古董鑒定家郭相武對筆迹進行了校對。“鑒定書畫真僞,最主要的一項是字迹鑒定。”郭相武表示,他對自己的鑒定結論有信心。困難的是,“姥留念”三個字刻上後,有人似乎想隐藏什麼,又用墨水塗抹在字上,導緻隻有“念”字比較清晰。”郭相武分析,塗抹字迹的人可能是作者本人,“也就是方姥。”容易的是,川島芳子筆迹留存世上較多,這為筆迹比對提供了保障。郭相武選擇的主要比照對象,是川島芳子在獄中寫給其養父川島浪速的信。郭相武比較發現,“念”字其上部的“人”,和川島芳子信中“今”字、“命”字上部的“人”,其書寫習慣一緻,“這是一般作僞者想不到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郭相武說。由此,郭相武出具鑒定意見:從字迹看,為同一人所寫。日方也對兩者筆迹進行了鑒定,沒有得出結論。目前,中方研究者們采信了郭相武的結論。新證3筆迹鑒定為同一人所寫為什麼有人要把這些字塗上墨水呢?新證4老照片中的第六人這是一個最驚人、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發現!日本考證期間,張钰母女與研究者們參觀了松本市博物館。松本市是川島芳子年少時生活之地,該博物館留存着川島芳子的相關資料。館内,展有川島芳子多幅照片。段續擎表示這些照片很像方姥,在一副合影照片前,段續擎突然指着照片中一個人說,“這人面貌很像我父親,越看越像。”照片中共有6人,攝于天津東興樓,并無拍攝日期(注:史料載,川島芳子曾以東興樓為據點刺探情報)。照片中5個人有署名:分别是川島芳子、孝子、小口敏治、藤澤藤雄氏、千鶴子。隻有一人沒有署名,正是段續擎所指之人:一個20歲上下,一身軍裝,面露微笑的年輕男子,站在川島芳子的身後。研究者調查了署名5人的身份:孝子是個少女,千鶴子是川島芳子的秘書,一身西服的小口敏治是日本某企業人士,藤澤與“第六人”穿同樣軍裝,是個日本随軍記者。松本市館方經過調查,沒有查到“第六人”的任何相關資料。他真是段續擎的養父段翔嗎?段翔的複雜身份研究者們認為,段續擎所說的話,邏輯上成立。理由在于,川島芳子經營天津東興樓時期,生于1918年的段翔正好20歲上下,當時在僞滿鐵路工作。段續擎介紹,段翔會一口流利的日語,生前說過自己曾給僞滿警察局局長當翻譯,“大約是1953年,父親帶我去過東興樓,當時我記得是棟二層樓,對面有個飯店。父親說他在解放前,曾經來過這裡。”“檔案表明,他還在國民黨軍隊當過差。”李剛說,早期他們曾詳細調查段翔的經曆,“因為他身份的複雜性,所以我們當時認為他有可能認識川島芳子,但沒有實質性證據。”專家結論:确為段翔發生這個意外插曲後,研究者回國後立刻忙起來。他們在從日本帶回的有關著作中,也找到了類似的照片。但這些能夠看到“第六人”的照片中,都缺少他的署名。研究者将兩張照片交給台祿林,後者給出了書面鑒定結論:通過視覺、面部比例關系、電子影像疊影技術等三種對比方式比對,A、B圖為同一人。 A圖是神秘的“第六人”照片,B圖是段翔單人照片。至此,研究者們得到又一個科學驗證:至少在川島芳子盤踞東興樓時,她與段翔兩人已見過面。至于二人當時的交情深淺,無從考證。結論 99%還是100%?記者手記更大謎團恐永難解開研究者認為,盡管沒有科學證據能直接證明“方姥”是川島芳子,但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已經足夠。根據最新證據,他們得出了這樣的推斷: 1.科學證據證明,川島芳子沒有死在刑場上; 2.科學證據證明,臨終留下遺言說“方姥”是川島芳子的段翔,确實認識川島芳子; 3.中方專家認為,“方姥”與川島芳子的筆迹相同。上述3條推斷,加上前期報道過的種種如愛新覺羅·德崇等人證、藍獅中神秘紙條等物證,綜合分析,中方研究者們認為:“方姥”就是川島芳子!“由于年代久遠,多數物品發生變化,同一物件又經多人轉手,況且‘方姥’本人不留照片、不留筆迹,明顯在隐瞞身份,因此想找到更直接的科學證據,已經很難了。”李剛說,“但在曆史、社會、人文方面的考證表明,我們的結論是有充分依據的。”相比較而言,日方态度更為嚴謹,李剛稱,“日本權威專家認為,‘方姥’是川島芳子的可能性是99%,這個1%,就差在沒有最直接的科學證據上。”半年來,關注此事進展的人常問我,到底何時有結論?台灣檔案曝光台灣檔案曝光川島芳子被槍決文件,并非替身台“法務部”主辦的珍貴獄政檔案展覽11日開幕,其中女間諜川島芳子槍決調查文件引人矚目。根據當時司法文獻,川島芳子被槍決後,陳屍監外,任人拍照,沒有所謂賄買他人替死一事。台“法務部”與“行政院研考會”共同舉辦的“曆史印記--百件珍貴獄政檔案展覽”今天在台北中山紀念館開幕。台“法務部”從12萬件檔案中,選出101件具代表性的數據展出。展場内還設有監獄情境模拟區,讓參觀者了解現代監獄樣貌。參展文獻中,原名金璧輝的“川島芳子”死刑調查受人矚目。川島芳子1948年3月25日遭以漢奸罪名槍決,但事後有人匿名檢舉,指女子劉鳳玲原獲10根金條代價,代替川島受死,但事後劉家卻隻獲4根金條,引發軒然大波。當時的“司法行政部”發文“河北監察使署”,要求查明替死傳聞。根據展出的“河北監察使署”函覆調查公文顯示,當時川島芳子槍決後不但“陳屍監外,供人參觀拍照”,且檢察官三次覆驗,傳聞顯系“乖違事實之虛構”。川島生死之謎就此落幕。公文内容包括“漢奸犯金璧輝為國際知名之女間諜……全體法警與多數新聞記者暨社會人士無不認識,不惟無人敢李代桃僵,且衆目睽睽,又奚容移花接木,況于執行之後,陳屍監外,任人參觀拍照……”、“法警執行一槍斃命,事後經檢察官率同檢驗員三次覆驗,始将屍體移出非常門外停放,以備各新聞記者參觀暨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