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開晨會一個主題怎麼講三個小故事
晨會搞笑幽默的勵志小故事(一)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啟示:同樣的位置,看到的會大不一樣。
晨會搞笑幽默的勵志小故事(二)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後擡起頭來,望着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隻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裡,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裡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裡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啟示:人生不要後悔。
晨會搞笑幽默的勵志小故事(三)
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隻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争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着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啟示:要知道舍棄。
晨會搞笑幽默的勵志小故事(四)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
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啟示:努力奔跑,才能保持生命。
晨會搞笑幽默的勵志小故事(五)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挂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着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啟示:舍己為人,值得學習。
晨會小故事及感悟
晨會小故事及感悟
晨會小故事及感悟,每個公司在早上上班的時候都會開晨會,晨會小故事往往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卻富有哲理,能受到大家的喜愛,每一個小故事都能說明一個道理。下面是晨會小故事及感悟。
晨會小故事及感悟1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緻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将鞋帶解松。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将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麼要将鞋帶解開,将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準的有效方式。學習有利于提高團隊執行力,便于增強團隊凝聚力。手把手的現場指導可以及時糾正員工的錯誤,是提高員工素質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導必須注重技巧,就象勘彌大師那樣要保護員工的熱情。
管理者必須避免教訓式指導,應當語重心長的激勵員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除了現場指導外,還可以綜合運用培訓、交流會、内部刊物、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團隊。
晨會小故事及感悟2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挂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衆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
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你真的聽懂了手下的話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權威打斷手下的語言?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手下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們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揮。反過頭來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領導,你還會這麼做嗎?
打斷手下的語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決策,另一方面使員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覺關于晨會勵志小故事分享關于晨會勵志小故事分享。時間久了,手下将再也沒有興趣向上級反饋真實的信息。
反饋信息系統被切斷,領導就成了“孤家寡人”,在決策上就成了“睜眼瞎”。與手下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将會使你的管理如魚得水,以便及時糾正管理中的錯誤,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晨會小故事及感悟3——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隻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潛質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這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這天來的确是有事相求。正因盡管我的潛質再好,但是每一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的。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拼命搖晃着大耳朵,吼着:有隻厭惡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裡,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裡暗自想着: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但是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着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着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狀況,就應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它并無法幫忙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隻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隻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
【正能量啟示】
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麼順利,但隻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忙我們度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價值。
晨會小故事及感悟4——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一隻野狼卧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個性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
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并不是為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能夠保護自己了。
【正能量啟示】
做事就應未雨綢缪,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于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歎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潛質,以緻不能勝任,也隻好後悔莫及。
銷售晨會勵志小故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态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适于口頭講述。下面為大家帶來銷售晨會勵志小故事,快來看看吧。
1.袋鼠與籠子(系統)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們發現有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于是全體開會讨論,一緻是認為籠子的高度過低,銷售早會小故事及感悟。所以他們決定将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去了,于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心得】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管理是什麼?管理是抓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
2.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數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于本鄉裡。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很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心得】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認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有時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3.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來到某人家裡作客,看見主人家的竈上煙囪是直的,在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将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裡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是并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将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宴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頓時醒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心得】一般人認為,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俗話說:「預防重于治療」,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勝于治亂于已成之後,由此觀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于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4.單純的喜悅
有一個小女孩每天都從家裡走路去上學。有一天早上天氣不太好,雲層漸漸變厚,到了下午時風吹得更急,不久開始有閃電、打雷、下大雨。小女孩的媽媽很擔心,她擔心小女孩會被打雷吓著,甚至被雷打到。雷雨下得愈來愈大,閃電像一把銳利的劍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媽媽趕緊開著她的車,沿著上學的路線去找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小女兒一個人走在街上,卻發現每次閃電時,她都停下腳步、擡頭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許久,媽媽終於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問她說:「你在做什麼啊?」她說:「上帝剛才幫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心得】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還你一個燦爛的.微笑!
5.失去與擁有
有位企業家在商場上有著驚人的成就。當他在事業達到巅峰的時候,有一天陪同他的父親,到一家高貴的餐廳用餐,現場有一位琴藝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為大家演奏。這位企業家在聆賞之餘,想起當年自己也曾學過琴,而且幾乎為之瘋狂,便對他父親說:「如果我從前好好學琴的話,現在也許就會在這兒演奏了。
「是呀,孩子,」他父親回答,「不過那樣的話,你現在就不會在這兒用餐了。」
【心得】我們常為失去的機會或成就而嗟歎,但往往忘了為現在所擁有的感恩。
6.知道自己「有限」的聰明
有一個聰明的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的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很好奇的問小男孩,為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心得】這是孩子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知道借助别人的優勢,這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智慧,故事大全《銷售早會小故事及感悟》。
7.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挂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衆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心得】你聽到别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别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而且永遠不要自作聰明地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說的話上。
8.散步的啟示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叫我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心得】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你找到你的蝸牛了嗎?偶爾出去散散步吧!
9.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将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锱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财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裡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心得】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10.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織草鞋,他妻子擅長編織白絹。他想遷往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于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于披頭散發。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心得】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适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