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1910年是什麼朝代
日本年号對照表:
1、1910年:明治43年
2、1911年:明治44年
3、1912年:明治45年/大正1年
4、1913年:大正2年
5、1914年:大正3年
6、1915年:大正4年
7、1916年:大正5年
8、1917年:大正6年
9、1918年:大正7年
10、1919年:大正8年
11、1920年:大正9年
12、1921年:大正10年
13、1922年:大正11年
14、1923年:大正12年
15、1924年:大正13年
16、1925年:大正14年
17、1926年:大正15年/昭和1年
18、1927年:昭和2年
19、1928年:昭和3年
20、1929年:昭和4年
21、1930年:昭和5年
22、1931年:昭和6年
23、1932年:昭和7年
24、1933年:昭和8年
25、1934年:昭和9年
26、1935年:昭和10年
27、1936年:昭和11年
28、1937年:昭和12年
29、1938年:昭和13年
30、1939年:昭和14年
31、1940年:昭和15年
32、1941年:昭和16年
33、1942年:昭和17年
34、1943年:昭和18年
35、1944年:昭和19年
36、1945年:昭和20年
37、1946年:昭和21年
38、1947年:昭和22年
39、1948年:昭和23年
40、1949年:昭和24年
41、1950年:昭和25年
42、1951年:昭和26年
43、1952年:昭和27年
44、1953年:昭和28年
45、1954年:昭和29年
46、1955年:昭和30年
47、1956年:昭和31年
48、1957年:昭和32年
49、1958年:昭和33年
50、1959年:昭和34年
51、1960年:昭和35年
52、1961年:昭和36年
53、1962年:昭和37年
54、1963年:昭和38年
55、1964年:昭和39年
56、1965年:昭和40年
57、1966年:昭和41年
58、1967年:昭和42年
59、1968年:昭和43年
60、1969年:昭和44年
61、1970年:昭和45年
62、1971年:昭和46年
63、1972年:昭和47年
64、1973年:昭和48年
65、1974年:昭和49年
66、1975年:昭和50年
67、1976年:昭和51年
68、1977年:昭和52年
69、1978年:昭和53年
70、1979年:昭和54年
71、1980年:昭和55年
72、1981年:昭和56年
73、1982年:昭和57年
74、1983年:昭和58年
75、1984年:昭和59年
76、1985年:昭和60年
77、1986年:昭和61年
78、1987年:昭和62年
79、1988年:昭和63年
80、1989年:昭和64年/平成1年
81、1990年:平成2年
82、1991年:平成3年
83、1992年:平成4年
84、1993年:平成5年
85、1994年:平成6年
86、1995年:平成7年
87、1996年:平成8年
88、1997年:平成9年
89、1998年:平成10年
90、1999年:平成11年
91、2000年:平成12年
92、2001年:平成13年
93、2002年:平成14年
94、2003年:平成15年
95、2004年:平成16年
96、2005年:平成17年
97、2006年:平成18年
98、2007年:平成19年
99、2008年:平成20年
100、2009年:平成21年
101、2010年:平成22年
102、2011年:平成23年
103、2012年:平成24年
104、2013年:平成25年
105、2014年:平成26年
106、2015年:平成27年
107、2016年:平成28年
108、2017年:平成29年
109、2018年:平成30年
110、2019年:平成31年/令和1年
111、2020年:令和2年
112、2021年:令和3年
113、2022年:令和4年
1915年是什麼朝代 了解一下
1、1915年是民國時期。
2、中華民國(1912—1949),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3、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蕩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随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
4、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統一之後,民國進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此間社會穩定,教育穩步發展、趨于定型。
1923年是什麼朝代
1923年是民國。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诏書,清朝從此結束,同年民國建立,所以1923年屬于民國。民國指的是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中國的國家名稱和年号,同時也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1923年發生了哪些大事情一月
1月1日——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
1月2日——中國國民黨公布《黨綱》。《黨綱》分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兩部分,闡明了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基本内容。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憲法即包括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監察權、考試權,并以五權分立作為五權憲法的原則,完成民國更進步的憲法。
1月10日——法國、比利時聯軍10萬人占領魯爾工業區,理由是德國不能按時履行《凡爾賽條約》規定的賠款義務。
1月12日——共産國際執行委員會通過《關于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的決議》,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1月16日——孫中山奪回廣州,發表和平統一宣言。
1月17日——蔡元培因教育總長非法逮捕北大教師,憤而辭去北大校長職務。
1月23日——第一座民辦廣播電台開始播音。
1月26日——孫中山與俄代表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發表聯合宣言。表明孫中山确立聯俄政策,同時也表明蘇俄政府對孫中山的支持。
二月
2月——張君劢遊歐歸國後,在清華大學作《人生觀》的演講。
2月1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舉行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中國直系軍閥吳佩孚的武力阻撓,總工會遂發動全路工人于2月4日實行總罷工。
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舉行震驚中外的大罷工。上午9點,武漢江岸車廠首先罷工。到中午12點,京漢鐵路2萬多工人全部罷工,1200多千米的鐵路頓時癱瘓。這次罷工的主要領導人有張國焘、項英、羅章龍、林育南等。
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運動遭到中國直系軍閥吳佩孚武力鎮壓。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産黨員林祥謙及武漢工團聯分會律師施洋英勇就義。亦稱為“二七慘案”。
三月
3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重新組成大元帥府。
3月4日——胡适大力提倡研究國學。
四月
4月月初——丁文江首揭科學與人生觀的大論戰。
4月月初——創辦《新時代》雜志。
4月——張作霖創立東北大學
4月19日——北大哲學系教授張競生發起愛情問題大讨論。
4月26日——北京發生軍警鬧饷事件。馮玉祥率兵包圍國務院。
五月
5月——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周年。
5月1日——蘇聯向孫中山提供200萬金盧布援助,用于統一中國,争取民族獨立活動。
5月4日——新加坡《南鋒日報》創刊。
5月5日——臨城發生驚動中外的火車大劫案。
六月
6月1日——長沙日軍槍殺平民。
6月12日——中共在廣州召開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6月13日——曹锟迫總統黎元洪出京。
6月15日——《國際歌》譯配詞在《新青年》上發表。譯者瞿秋白。
6月26日——北京故宮建福宮失火,焚毀房屋130餘間,損失40000元。
七月
7月1日——中國共産黨機關刊物《前鋒》月刊第一期出版,陳獨秀發表《中國農民問題》一文。
7月16日——愛新覺羅·溥儀裁撤宮内太監。
八月
8月——魯迅第一部小說集《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呐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藝術巅峰之作。初版時收有15篇作品。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時,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從此,《呐喊》便一直隻收有14篇小說。
8月——吳蘊初創辦天廚味精廠,生産味精,銷路甚廣。
8月1日——陳光甫在上海創辦旅行社。
8月26日——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在北京成立。
九月
9月——聞一多詩集《紅燭》出版。
9月7日——蔣介石率代表團抵達蘇聯。
9月14日——中國紅十字會派救護隊赴日本抗震救災(1923年9月1日,日本發生裡氏8.1級關東大地震)。
十月
10月5日——曹锟賄選為大總統。上海、浙江、安徽、廣州等省市各界團體旋即通電全國,一緻聲讨曹锟。
10月10日——《中華民國憲法》頒布。
10月2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在上海創刊,由恽代英、鄧中夏、蕭楚女主辦。
10月25日——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民黨改組特别會議。
十一月
11月12日——國民黨發表改組宣言。
11月20日——國民黨發表《中國國民黨黨綱草案》。
11月24日——北京新聞記者成立公會。
11月29日——鄧澤如等國民黨右派上書彈劾共産黨。
十二月
12月——李大钊到達廣州,積極幫助孫中山完成國民黨改組工作和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準備工作。
12月3日——孫中山以強硬的态度,收回廣東海關關稅主權。
12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央通告第十三号》,要求全體共産黨員積極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
1923年國際九大事件
一、英國利華兄弟公司在上海設立中國肥皂公司。壟斷長江以南地區肥皂市場。
二、于右任、邵力子創辦的上海大學成立。
三、法國古生物學家桑志華在内蒙古烏審旗薩拉烏蘇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被命名為“河套文化”。
四、怡和洋行創立怡和機器有限公司,在中國經營進口業務。
五、由李惠堂等組成的南華足球隊訪問澳大利亞。
六、中國12個省大旱,死亡數十萬人。
七、高爾基完成自傳性三部曲之三《我的大學》
八、1923年9月1日,日本發生裡氏8.1級關東大地震。
九、10月29日,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資産階級革命勝利,參與武裝幹涉的英國,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協約國戰敗,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
民國總統的順序1、孫中山:1912年1月1日~1912年3月10日,為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10日辭職,1912年4月1日正式解職。
2、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1916年6月6日。袁世凱1915年12月12日稱帝,改國号為中華帝國,年号洪憲。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3、黎元洪: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
4、張勳: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1917年7月1日發動政變,宣布清朝複辟。7月12日黎元洪政權遭段祺瑞的“讨逆軍”推翻。
5、馮國璋: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1917年7月6日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職。
6、黎元洪:1922年6月12日~1923年6月14日。1922年6月12日黎元洪複任大總統。
7、曹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1924年~1948年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将其推翻,後無擔當此職者。
8、蔣介石: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1949年1月21日蔣發布“引退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理總統。
9、李宗仁:1949年1月21日~1949年10月1日。
1915年是那個朝代
1915年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1912——1949),位于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蕩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随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統一之後,民國進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此間社會穩定,教育穩步發展、趨于定型。
擴展資料:中華民國簡稱民國,是孫中山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時正式和公開提出來的。
1904年秋,孫中山在美國發表的英文著作《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當中旗幟鮮明地率先提出:中國未來新生的共和國當以“中華民國”為國号;隻有“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這是“中華民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1905年8月,孫中山将此前所拟“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誓詞作為同盟會宗旨寫進《中國同盟會總章》,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革命政黨的政治綱領。就在此時,他最終為将來新生的共和國确定了“中華民國”的國号。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創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明确表示:“民國者,民之國也。為民而設,由民而治者也。”
“民國”與“共和國”的本質是一緻的。孫中山心目中的共和國與歐美并不完全相同,他認為應該創造性地學習西方,要避免歐美諸國的弊端,而在國号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民權,比共和之意義更為積極和鮮明。後來中共建政,在一定時期内中共領導人仍然堅持沿用中華民國國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