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為什麼那麼貴(元青花為何那麼貴)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元青花為什麼這麼貴民間又有“元青花”嗎
  2. 元青花瓷器為什麼是價值連城有什麼特殊的嗎
  3. 元青花為什麼那麼值錢,仿造的也很貴嗎
  4. 動辄過億,元青花為何這麼貴
  5. 元青花與明青花哪個貴

元青花為什麼這麼貴民間又有“元青花”嗎

元青花完整器十分稀少元青花的異常珍貴與它的稀少大有關系。目前學術界公認的說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約三四百件。在此次元青花大展中我們看到,首都博物館的“鳳首扁壺”、山東青州市博物館的“青花鹿紋盤”和安徽省博物館的“折枝花卉紋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殘件,但即便如此,也都被視為難得一見的文物。特别是首博的“鳳首扁壺”,在1970年北京市鼓摟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時曾碎為48片,因這種器型在出土元青花中尚不多見,後經巧妙修補複原。沒有參加此次專題展的首都博物館的另一件重量級元青花——“昭君出塞罐”也是殘裂拼接而成的,從中不難看出,完整器的元青花有多麼珍貴!這也就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創紀錄天價的根本原因。民間元青花存質疑對于專家學者“三四百件”的說法,國内的不少民間元青花收藏者卻并不買賬。一些民間收藏者表示:“國内元青花研究目前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因為專家看不準民間的,所以隻認出土的、窖藏的,對民間元青花一概否定,這樣保險不會引起争議,民間的元青花處于被忽視境地。”更有一些人對專家不屑一顧,認為國内當今還沒有真正、權威的元青花瓷鑒定專家,可以說近幾年民間對專家的質疑聲一直未斷。但依據筆者近年對市場的觀察,感覺專家的說法更嚴謹一些,民間的元青花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真僞上都很值得懷疑。一件上億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紋故事罐”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貪婪欲望,使近年收藏市場和各種五花八門收藏鑒寶類節目中冒出了許多元青花,但這些所謂的元青花幾乎都是景德鎮的新仿,貨真價實的元青花真品鮮有出現。自2005年後,海内外拍場也陸續上拍了上百件各種器型的元青花瓷器,尤其是大罐和大盤器型時有湧現,但沒有争議的、價位較高的鳳毛麟角。元青花的前生盡管元代隻有98年的短暫曆史,卻催生了青花瓷這一奇葩,開啟了明清兩朝都難以企及的高度。器型豐富、顔料奇特、紋式多樣、域外風格都是元青花備受後世推崇和藏家青睐的主要原因。元青花的紋式圖案不少取材于曆史故事和元雜劇,如首都博物館的“昭君出塞罐”,湖北省博物館的“青花四愛圖梅瓶”等,這類故事圖案大多畫在玉壺春瓶和大罐等觀賞瓷上,供特權階級享用。由于器型大和存世少的緣故,目前最顯珍貴。據統計,目前海内外館藏的繪有人物故事圖案的元青花尚不足20件,流落民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隻能寄希望于将來出土窖藏能有新的發現。所謂民間藏有元青花故事紋大罐、玉壺春瓶或梅瓶的說法,目前大多被證實是不靠譜的故事編造。元青花的器型十分豐富,常見的有罐、玉壺春瓶、梅瓶、碗、盤等,由于受國際交流的影響,一些器型具有明顯的西域風格,如執壺和盤等。更關鍵的是,西域“蘇麻離青料”的引進,使元青花的發色步入新的境界。元代文人育出元青花在元代,由于文人社會地位的低下,或出于生活所迫,部分文人或畫家轉向民間手工業謀生,從而使元青花無論在畫工還是圖案上都比以前有了質的飛躍,從這一時期的許多青花瓷中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如湖南省博物館的“蒙恬将軍”玉壺春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格外傳神。此外蕉葉、竹、松石的用筆也極具文人畫的寫意灑脫,構圖嚴謹考究,完全不像一個普通畫匠所為,具備了高超的繪畫功底,代表了元青花畫工的非凡水準。再如此次大展中的“青花鹿紋盤”,寥寥幾筆,小鹿回頭顧盼的神态就盡顯無遺,令當代的大師望塵莫及!此後,明清兩代青花瓷都以巧為美,繁缛造作,喪失了元代畫工的率真寫意,不僅與元代青花瓷的審美迥異,畫工更大不如前。當然,當代的造假者就更難望其項背了。元青花不僅是令人心醉神往的一個瓷器品種,更是在藏市高度受到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

元青花瓷器為什麼是價值連城有什麼特殊的嗎

關于瓷器,我們中國文化裡面把它和語其經常聯系在一起,因為它是一種高雅的東西。而瓷器相比于玉除了高雅之外,它也是一個實用的東西,比如我們日常所用的盤子碗,更多的是陶瓷所制成的。我們熟知的瓷器文化,有宋朝的五窯和傳世的青花瓷,而在其中又以元朝的青花瓷的價值最為連城,其中不僅僅是因為品質的原因,還有更多其他的因素。

一、元朝青花瓷現存較少

元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罕見的王朝,它并沒有随着曆史的潮流将封建社會向更高層次的發展,而是更像是一種奴隸制社會的倒退。所以說這個時期各種風格是迥異不同的,青花瓷更是如此。所以在這個短暫的返祖的年代,能夠存在于現在的元朝青花瓷是非常少的,物以稀為貴,自然價值也不低。

二、元朝青花瓷大氣逼真

元朝青花瓷不像唐三彩那樣,注重對色彩的運用,也不像是宋朝那樣注重形神的表達。而是對于人物或者是曆史事件的複原非常講究求實。最著名的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在煙草青花瓷上,不但将蕭何和韓信兩個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就連旁邊的月光竹林等一些細節也細緻入微,分毫不差。整個畫面非常也大氣,所以也就受後世珍藏。

三、元朝青花瓷文飾技藝高超

相對于宋朝青花瓷那樣的質地品質的高超,明朝青花瓷最為突出的特點就在于紋飾非常的豐富多彩,因為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對于這些花鳥魚蟲比中原更加的熟悉,在文飾的處理上講究對稱和典雅,而且在主題上也不再以之前的宗教或者宮廷為主,更多的是民間故事或者其他野趣的元素,而這些文飾使得元朝青花瓷從整體上來看是非常端莊正派的。因此,在品質和數量的襯托下,元青花瓷就成為了收藏家的珍寶。

元青花為什麼那麼值錢,仿造的也很貴嗎

是的。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因此元代青花瓷價值非常之高。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₃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産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産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豔,有鐵鏽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産料和進口料并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着。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曆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遊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号”,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動辄過億,元青花為何這麼貴

元青花很珍貴,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元青花的制作原料貴,藝術價值高,存世稀少。青花瓷是源于唐宋時期的,到元明時期轉向興盛,而現代人們熟知青花瓷,很多是從一些鑒寶節目,文物鑒賞節目,以及流行歌曲《青花瓷》中注意到它的。青花瓷本身是十分美麗的,在衆多樣式精美的瓷器中,也顯得尤為美麗特别,它的美感也頗具國畫水墨畫的美感,高雅素樸,餘韻十足。

元青花的顔料中,最好的一種是蘇麻離青。蘇麻離青這種顔料顔色純正,風格突出,用這種顔料描繪出的瓷器,通常具有顔色鮮明,立體感突出等顯著的優點。因此這種顔料作為制作元青花的顔料也較受人們的歡迎。這種顔料本身産于古波斯一帶,是那裡獨有的礦物質,而這種原料十分珍貴稀少,到明朝後基本已經絕迹了。這種顔料從遠方運到中國,其中過程十分艱難,而運來的顔料大多被運用于官窯中青花瓷器的制作描繪,做出的青花瓷作品令人驚豔。

元青花的藝術價值也很高。元青花的顔色以藍色和白色為主,這是受了波斯文化的影響,13世紀初,大批的波斯等外國人進入中國,其中一些工匠則在器物上帶來了他們的文化影響。他們用青花原料将一些傳統中華圖案畫在瓷器上,制作出精美的瓷器。而這種陶瓷也是中國陶瓷逐漸過渡到彩瓷的重要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元青花瓷器中,造型矯健雄渾,顔色張力十足,通體氣韻高雅,受到人們喜愛。

元青花現有存世數量十分稀少。現有的元青花瓷器大多拍賣出了比較高的價格。正宗的元青花在世界上存有量不過幾百件,而帶有人物畫的元青花更為稀少。

元青花與明青花哪個貴

元青花比明青花更貴。

詳細解釋如下:

元青花的稀有性和曆史價值:

元青花是元朝時期景德鎮瓷器的代表性産品,其生産數量相對較少,大多數元青花作品被視為瓷器中的珍品。由于存世量少,加之元朝的文化、藝術背景賦予其深厚的曆史價值,元青花的價格通常較高。

明青花的産量與風格:

明青花作為明朝瓷器的一種,其生産數量相較于元青花要多。明朝時期,青花瓷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技術更為成熟,風格多樣。雖然明青花也具有藝術價值,但因其産量較大,市場價格通常不及元青花。

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

古董和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由于元青花更為稀有,市場需求大,價格自然更高。而明青花雖然受歡迎,但供應量相對較大,對價格的影響不如元青花顯著。

專家鑒定與學術研究的重要性:

無論是元青花還是明青花,其真實性和價值往往需要專家進行鑒定。而在學術界,對元青花的研究更為深入,相關文獻也更為豐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在市場上的價格。

綜上所述,從市場價值、曆史價值、供求關系及學術研究等方面來看,元青花通常比明青花更為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