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刻印章時,要注意章法。章法是什麼意思
印文的章法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位置安排和整體布局的方法。簡單來講印文的章法就是印文的布局。
掌握印章的章法布局:
1、平正、勻落
這是漢印構圖中典型的手法之一,也是篆刻學習者應該掌握的基本技巧和要領。它要求将入印文字的筆畫排列整齊,使筆畫之間布白均勻,使印文安排得勻稱妥帖。這種方法通常在均衡構圖中廣泛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筆畫故作盤曲的姿态填滿空間,也不能如鉛字一樣呆闆。這種比較簡單的勻齊辦法多用于筆畫繁簡近似的印文,對于繁簡差别較大的印文,“齊”是可以辦到的,要使“勻”,還須采用一些其他技巧。一般應使筆畫繁者不覺其繁,筆畫少者不覺其少。但應注意,過分講究勻齊而不知變化,可能使勻齊走向極端——單調、闆滞。漢印及名家印中不乏佳作,可仔細揣摩。
2、屈伸、變化
篆書字勢有方、圓、縱、橫、區、直等,為求章法上的協調,對個别字可作屈伸、方圓變化處理,但應視印文而定。方法是将某些平直的筆畫,變化成彎的屈的,使本來彎或屈的筆畫伸直延長。屈伸具有填補空間之功能。同一内容,如連刻數印則要變化字體,或調整字體結構、位置,或加置印框,或變化流派風格,變化朱白等,以使其不相雷同。這是對幾根平行線條,也應使粗細、長短、波折、頓挫、斜正等取得變化,以沖破平淡、闆滞局面。
3、挪讓、穿插
一印之中,文字筆畫往往繁簡、多寡不一,若平均分配位置,則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構圖平衡,這就需要對整個字或字的某一局部進行移動,讓出地盤以使全印氣勢展寬,達到布局合理、整體協調之效果,此謂之挪讓。穿插是指有時為了打破平闆的章法,使字與字相互顧盼,往往其中部分筆畫随勢伸縮,上穿下聯以達到氣貫勢連的方法,類似于書法中所講的“避就”。“挪讓”與“穿插”的不同點是:挪讓是指局部乃至整體的移動,而穿插則是在個别筆畫之間發生關系。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
4、疏密
通過擴大并突出文字筆畫多寡和地位空間的矛盾,使密處更密,疏處更疏,産生筆畫疏密強烈對比效果,來活躍構圖變化的方法。對印面文字筆畫多寡差别較大的印,古人有時以“寬可走馬,密不容針”的方法處理,對多畫字不讓其占地多,對少畫反給予較多的地位,從而使疏密對比更強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時還可調整文字的異體和繁體,人為地安排疏密(如萬、無一等),要做到彼此統一。
5、增減
為了妥善解決一方印中篆字之間筆畫繁簡差異過大的問題,可對其做增減處理,以适應構圖的需要。增是指對筆畫少的文字增加筆畫,減(亦稱為損)就是将筆畫繁多、與其他印文不能協調平衡的文字,減化或省略一部分筆畫。減是為了求得寬敞,增是為了求得茂密。增減都不是無原則的,要不妨礙字義,不失去依據,也不失篆體,更不能使人看不懂。如增減後變成别的字,或章法上并無需要而強自增減,會弄巧成拙。要求在一方印中使用最多不過一、二處,切不可逐字增減,否則必然出現牽強附會的現象,為人所不識。增減是調節印文筆畫,改善構圖的特殊方法,應慎用之。
6、粘連(并筆)
粘連,就是将局部筆畫做粘連處理的方法。有時白文印筆畫繁多瑣碎或平行線條過多,則可對文字的局部筆畫作“合并”處理,使全印渾然一體。改方法多運用于方向性一緻的筆畫之間,也可用于密集的交叉筆畫之間,但不能出現筆畫頭尾相連的弊病。這種“并筆”相當于書畫上的“墨滲”,但“滲化”到一定程度即止。在外圍要防臃腫,在内心務必留細眼,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達到。在臨印時應留心學習名印中的筆法。
7、呼應
呼應,主要指在章法上兩個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間)經過認為的強調,使之起到此呼彼應作用的一種手段,是實現構圖整體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呼應的方法很多,如斜角呼應、左右呼應、上下呼應、并頭呼應、盤曲呼應、留紅呼應等。呼應不是簡單的兩側重複,而是筆畫、結構間的平齊、俯仰、向背、虛實等内在的呼應,使得整個構圖氣脈相貫。
8、巧拙、粗細
在實踐中應力求印章風格的多樣化,“巧”、“拙”就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纖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就參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則應參之以巧。在傳統藝術中,一般認為“整體”、“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為貶義詞,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評為“太漂亮”的。粗細是對筆畫的輕重做有變化的處理,能增加印章的起伏、節奏感。印文的粗細,在篆印時就得注意用筆,這與作者的書法和金石修養有關。學習時應多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線條粗細的自然處理。
9、界格、邊框
界格,是指在印面上刻的格子線,如“日”字格、“田”字格等。在創作中,為秋全套印譜之形式多變,可以依照古印的形式,在印章中加以各類界劃、邊框。加界格的目的,一般在于彌補印文構圖松散所産生的或可能産生不完整感。所要注意的是,所采取的界劃同所配的文字要合乎印章的傳統體制。如在周秦印章格式中,填以漢印文字或宋元文字,就顯得不倫不類了。邊框是印章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形式變化繁多,分為不斷邊、無邊、殘邊(擊邊、破邊)、借邊等情況,與印文配合可産生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10、留紅、空白
留紅、空白是對印面文字筆畫之間及文字以外空間的疏密處理手法。印章的留空處,在白文叫留紅,朱文稱空白。尤其白文,大塊留紅,可以給人以強烈的印象。篆刻講究方寸之地“分朱布白”,這“布白”即留出的空處,好比造屋,設計前,先得定好門窗位置一樣。在設計印稿時也得規劃好何處留空,這種範例,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見的。
除了上除介紹的構圖技巧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構圖方法,如朱白文相間、重複字的處理、文字嵌合的處理、回文、合文、其他文字入印等等。
章法什麼意思
問題一:章法是什麼意思書法中所說的章法至少應該有兩個方面的理解或含義:
第一是指整體布局,即作品的格式、美觀度,是指文字與紙張的配合和協調程度等;
第二是指作品中字與字之間以及每個字本身的間架結構及相輔相成的關系,可以指筆斷意連、相互照應等等。
問題二:章法是什麼意思 10分規矩
沒有章法=沒有規矩
問題三:思路章法是什麼意思章法 zhāngfǎ
(1)指文章的組織結構
(2)比喻處理事情的規則和辦法
思路
簡單說,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有時候,要拿出具體的方案,才能讓别人明白。
問題四:因為純真,所以慌亂,所以才這麼,不得章法.什麼意思我那麼那麼喜歡你,沒有道理,沒有章法,也沒有指望...24、偶爾我閉上眼睛想起你在那些舊年月裡純真的笑靥...因為了解對方如同了解自己,所以當摧枯拉朽的那一天...
問題五:書法裡的章法是什麼意思書法軌迹法則
問題六:章法的章法特點書法創作當先從主體(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賓從就可以圍繞主體生發,或藏或露,或即或離,目的總在豐富其空間,充實其層次,如衆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體形象愈見突出愈完美。書法作品的文字内容,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不是書藝作品最重要的方面。但寫什麼内容需要作者認真選擇,作品之内容有時能說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養水平。内容佳就給作品增加了一層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傳世的古代法書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轼的《赤壁賦》等。這些文字在文學上已是不朽之作,況又是出自一流書家自撰自書,那怎麼不珍如拱璧呢?對書家來講能自撰詩文是一個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視。從書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來講,可以分為五類:即古代詩歌、文言文、新詩、白話文、“小數字”等。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選擇時,最好要與其書體風格相協調,水***融,體現意境。若“小數字”中的“虎”、“龍”為主者,宜将“虎”、“龍”之說明為賓。總之,一幅之中必須有主有賓,齒序分明,才能集中豐富,統一而有變化。大與小、曲與直,都是相對存在于作品中的,是任何構成美感的形式所必有的組成因素之一。白居易琵琶行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微妙的音節,全在适當的大小配合之下産生。自然字的形象,大小對比,曲直互見,無處不有,章程具在,天然湊泊。它是自然美的體現,也是藝術美的需要,善于捕捉和運用它的人,必能使作品節奏優美。從書法章法的角度上看,可以說大是合,小是分;大是統一,小是變化。以大抱小,大整體中求變化,以小破大,于豐富中求得統一。一般地說,大而平直之筆畫入書,當不難求得整體氣象,但容易犯簡單平淺的毛病,要适當分割之,或加強其本身的變化,或穿插其他變形的筆畫,以化大為小;細碎的線條入書,當不難求變化之意,但容易犯瑣碎零亂的毛病,要進行組合歸納,使某些部分集結起來,合零為整。也可用較大的粗線條襯托包裹的辦法,來加強整體感。曲與直的情況,也是一樣。從書法的筆畫角度看,曲是柔,直是剛,曲是圓,直是方,有典有直,則剛柔相濟,方圓互映;曲是滞,直是暢,曲是變,直是正,暢滞相生,正變交出,則蒼古俊逸,奇正兼容。整個的書法結字如前人說寫“女”字,這是很形象的,一女字,言盡曲直轉折之變。因為有上橫之平直,有右撇之遒曲,有左劃之轉折,三畫相疊相交,構成一個奇正相依,剛柔互映的格局,其中有停頓、有轉折,簡當而豐富。作書如行文,謀篇之始,情節、人物一一鋪叙,交叉穩現,來去往複,而後攬綱收目,漸次歸結,情節都有所結果,人物皆得歸宿,文章便告結束,這就是開合之道。因為先有所開,才能生情節、起變化;後有其合,乃得見意義、見精神。所謂神完意足,大概便是這般景況了。書法章法之始,先鋪張文字内容,占據作品空間,展現立意内容,然後逐漸充實其層次,修正其形象,使結構完整而内容充實,因而見神韻、見意境,這是作書程序上的開合。書法章法如拳擊,手足要放得開,收得攏,立得穩重,起得輕捷,往複連環,離合相扣,才橫去豎來,應接自如,立于不敗。草書作品,從整體看,放開筆法,使它縱橫得勢,形在字裡,氣透紙外,可以說是開,開到将散,也就是說,放到不能再放,即将字的結尾處在一定程序上收回,折而向裡,如翔龍回首,意在返顧,那氣勢就聚攏字中,不至散逸。假使有合無開,作品必拘謹少勢,開而不合,又難免散漫,失去凝聚力。由此,也可看出,開合與呼應,看似不同,實則都由同一境界中生出,在行書、草書方面尤其如此。開合是作品的可視形象,呼應則是通過它所産生的一種心理效果。所以也可以說,呼應來源于開合,體現在顧盼。而線條之間的顧盼呼應,也正是作品的情所從來,意所由......>>
問題七:文章結構和章法有什麼區别文章結構指創作者的創作思路;章法指整幅作品的謀篇和布局,還有就是約定成俗的規矩。
道教中章法是什麼意思
道教中的章法是指一種儀式的形式,通常在道觀中舉行。章法有許多種,例如聚仙章、會仙章、進香章等等。章法通常由道士們主持,以一定的儀式程序和意義進行,其中包括煉丹、祈福、獻供等等。章法在道教中非常重要,是道家修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道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章法的作用在道教中非常重要,其主要功能是向上帝祈求祝福,讓信徒得到健康、幸福和好運。同時章法還有辟邪驅鬼的作用,可以消除邪惡力量。此外,在道教中,章法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可以幫助修士修煉自己的道心,提高修行的境界。總的來說,章法是道教信仰與修行的重要手段,是幫助人們實現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
雖然現代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章法在道教信仰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一些文化活動和習俗來體驗一些道教的儀式,例如燒香、獻祭、放煙火等等。這些傳統方式在保持道家文化的同時,也讓人們能夠更好地體會到道家的精神内涵。因此,雖然現代生活與道教信仰的距離相對較遠,但是人們依然可以通過章法的方式來體驗到道教信仰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