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為什麼是未來佛(彌勒佛是保佑什麼的)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為什麼彌勒佛是“未來之佛”
  2. 請問彌勒佛為什麼是未來佛
  3. 彌勒佛為何又稱為未來佛呢
  4. 彌勒佛是未來佛是什麼意思
  5. 阿彌陀佛和彌勒佛都是未來佛,他二位有何區别呢

為什麼彌勒佛是“未來之佛”

《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菩薩将在70萬億年之後下世成佛,所以被稱為“未來佛"。

彌勒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_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也就是彌勒被稱為未來佛的原因。

彌勒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擴展資料

彌勒佛未成佛前名叫阿逸多,佛經記載叫“無能勝”,阿逸多出生在古印度波羅奈國,跟釋迦牟尼類似。

阿逸多佛性很深,慧根很好,很快的參透了佛陀傳授的奧義,佛陀想把自己圓寂後的一切事務都交給阿逸多,但是阿逸多卻在佛陀之前去世了。阿逸多死後,釋迦牟尼佛預言阿逸多離開時間去了兜率天宮成為彌勒佛,将在那裡給重神仙講課說法。

直到釋迦牟尼圓寂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之後,會從天宮降世人間,再次經曆重生、出家、成佛、說法的過程,就像這一世的釋迦牟尼佛一樣,他将會在未來普度衆生。并在幾十億年之後頂替現在的佛陀釋迦牟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彌勒下生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彌勒佛

請問彌勒佛為什麼是未來佛

我們都知道彌勒佛是八大菩薩之一,這八大菩薩都是古佛,分别是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燃燈古佛以及彌勒佛。其中燃燈古佛是過去佛,釋迦牟尼是現在佛,彌勒佛是未來佛,也就是釋迦牟尼的繼任者,為什麼彌勒佛會是未來佛呢?

在佛經中有關于彌勒佛的相關記載,其中記述如來佛釋迦牟尼預言,彌勒佛将會在未來世界降生,成為新的“如來佛”,因此将其稱之為未來佛。

但實際上,彌勒佛并非隻是傳說中的産物,他與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等不一樣,那就是他和如來佛祖一樣,其實是有曆史上的人物原型的,或者說他就是凡人成佛的。

彌勒佛出生于印度一個婆羅門種姓家庭,他的父親加波利是波羅帝國的宰相,但他與釋迦牟尼一樣,抛棄了貴族的出身,轉而出家成了和尚。隻是,他雖然成了佛祖的聲聞弟子——出家比丘,卻不斷煩惱根、不證羅漢道、不修禅定,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因為他靈根早種、累劫修行,以至于比師父釋迦牟尼都還要要曆經四十劫難,早已經成為了一位等覺菩薩。

也正是因為如此,如來佛祖讓他繼續自己的佛道和佛位,在未來的娑婆世界中當最高佛。如此一來,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中,分别有燃燈古佛、如來、彌勒三尊佛普度衆生。

彌勒佛為何又稱為未來佛呢

來曆:原出身于婆羅門家庭,後成為釋迦牟尼佛喬達摩悉達多的弟子,先于釋迦牟尼佛入滅,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經四千歲後生于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遊曆四方,散播佛法,普度衆生。

故事:據《宋朝十二大名僧》記載,他是宋朝南方某寺院的一個窮和尚,法号叫“契此”。契此和尚人長得很胖,性格開朗,整天眉開眼笑,無憂無慮。因人胖怕熱,他經常光着上身,拿着一個布口袋到民間化緣,把化緣得來的食物背回寺院分給衆僧侶吃或送給一些窮人解難,因而人緣極好。

有一天,他沒有外出化緣,将寺院裡的衆僧侶召集到身邊說:“我本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佛主今天要召我前去,請大家幫個忙,在我走後,将我這副皮囊(指肉身)用柴火燒了。南阿彌陀佛。”說完,隻見他雙手合十,盤坐圓寂了。

彌勒佛的形象

第一個形象出現在十六國時期,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該形象依據來源于《彌勒上生經》。

第二個形象出現在北魏時期,演變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裝形象,該形象依據來源于《彌勒下生經》。

第三個便是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成的彌勒形象。原因是布袋和尚圓寂前留下偈頌(詩歌):“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此地方僧人認定他便是彌勒的化身,便以他的形象來塑像。

彌勒佛是未來佛是什麼意思

《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菩薩将在70萬億年之後下世成佛,因此被稱為未來佛。彌勒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是彌勒被稱為未來佛的原因。

《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菩薩将在70萬億年之後下世成佛,因此被稱為未來佛。彌勒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是彌勒被稱為未來佛的原因。

阿彌陀佛和彌勒佛都是未來佛,他二位有何區别呢

首先,阿彌陀佛不是未來佛,他是淨土宗西方三聖(另外兩聖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之首,主持着西方極樂世界。

1、由來不同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衆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也叫彌勒菩薩摩诃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诃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2、意義不同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主。他和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共稱為西方三聖。我們口中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指的是他。

彌勒佛,卻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是在我們現在在世界——薩婆世界。他目前在兜率天。也就是我們進廟時看到的大肚菩薩。(釋迦牟尼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佛主)。

3、形象不同

彌勒通常脖子戴着念珠,是大肚子,笑口常開的。

阿彌陀佛象征大日如來的妙觀察智,名甘露王,居于西方月輪之中央,身黃金色,結入定印,三昧耶形為蓮花;于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無量壽如來,居中台八葉院之西方,身白黃色或真金色,跏趺坐于寶蓮上,結入定印,密号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初開的蓮花。

擴展資料:

中國版彌勒佛,即中國化彌勒——布袋和尚,浙江奉化被稱為“彌勒應迹勝地”。

彌勒信仰随佛教傳入中國,主要集中表述在《彌勒下生經》、《彌勒成佛經》、《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号稱“彌勒三經”。彌勒的本義就是“慈氏”,意思是對衆生懷有慈悲仁愛之心。對彌勒的信仰,實際上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

大肚彌勒的笑容和随意,展示出包容、和善、幽默的特質,漸漸地,大肚彌勒取代了傳統彌勒的造像,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真正的彌勒形象

參考資料:

彌勒奉化傳天下—人民網

彌勒佛—百度百科

阿彌陀佛—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