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大明宣德是哪個朝代
大明宣德是明朝。
以下是對這一曆史信息的詳細解釋:
大明宣德指的是中國曆史上的明朝時期的一個年代,即宣德年間。這一年代以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宣德”為名,标志着明朝的一個曆史階段。宣德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也有所發展,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曆史時期。明宣宗作為這一時期的皇帝,對于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包括推進文化建設,加強對疆土的統治以及對經濟發展的促進等。這些成就都對明朝整體的發展和曆史的進步産生了重要的影響。宣德年間是明朝的一個重要階段,不僅在經濟和文化上有所建樹,而且在曆史發展進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宣德是哪個朝代 宣德是明朝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對嗎
1、宣德是明朝宣宗朱瞻基的年号;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漢族,明朝第五位皇帝。
2、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随成祖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
3、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與明仁宗時期并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系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廟号宣宗,谥号“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宣德年是哪個朝代哪一年
宣德年是:明朝公元1426年到公元1435年,前後共十年。
宣德年介紹:朱瞻基即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他的統治的特點為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宣德十年駕崩,終年38歲,葬景陵。廟号宣宗,谥号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宣德年間是哪個朝代
宣德,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起止時間為宣德元年(1426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明朝時期使用該年号共計十年。
在位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為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漢族,生母誠孝昭皇後張氏,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駕崩于宣德十年(1435年)。
明朝時期,早期幾位皇帝勵精圖治,明朝的社會經濟狀況有了恢複和發展,到了明宣宗統治的時期已是國泰民安,他統治的時期是明朝政權最穩定的時期。
明宣宗在文化上的造詣也很深,詩文很有文采。他也經過了良好的武備訓練,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明君。
明宣宗在戰略上受司馬遷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的思想影響,主動放棄了南方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北方開平衛等諸多地緣政治上作為反攻基地的戰略要地,由于交趾相鄰西南中南半島諸土司,放棄交趾形成的影響對于諸宣慰司心中中央政府的威信打擊重大,而放棄開平衛則北方門戶大開,失去從蒙古草原西部進入東北的通道,從北京到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的控制線路隻剩由山海關控制的從北京通往東北的要沖——遼西走廊,沒有恢複北方諸衛以及沒有堅持下西洋。隻要扼守河套地區、内蒙古草原在漢朝、清朝用十幾萬甚至幾萬人就能建立起來防線和反攻基地。在宣宗時出于德不在險離内地越近越省錢的思路下,退守燕山,反而是把兵力分配到邊内長城的上千個城堡,幾千個墩台,明朝防線内縮的結果是瓦剌可以通過棄所舊地集中優勢兵力攻擊明軍駐軍任何一個城堡、墩台,明軍兵馬反而分散各方無法互相支援組織戰略反攻,不僅如此北方諸衛地區還有灌溉之利,從兩漢時期漢朝就是豐沃的雲中五原郡到清朝雍正年間也是每年上市的商品糧達到數百萬石,哪怕是在幹旱的1870年代也能保證豐收的富饒地區,屯田養馬兩者兼顧都可以。宣宗這樣做短期内确實可以收到軍費下降的效果但也直接導緻以後的明朝為了西南緬甸宣慰司之亂、東北奴兒幹都指揮使司之亂、北方對瓦刺鞑靼的長城守衛、南方中日海盜集團對江南富裕地方的生産破壞而不斷增加軍饷,江南富庶地的稅收不上來,隻能去西北貧瘠之地壓榨人民,直接逼反了農民軍,給明王朝來了緻命一擊。五線作戰逐漸耗死了明朝。但他向北狩獵巡邊親自追擊蒙古的活動對當時起到積極作用。
宣德年間是什麼朝代
宣德年間是明代。
宣德為明宣宗朱瞻基年号,相對于公元1426年至1435年,前後共十年。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的長子,漢族,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死于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10年。有了前面幾位皇帝的勵精圖治,明朝的社會經濟狀況有了恢複和發展。
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受到封建專制制度多方面的阻撓和摧殘。其中明政府對手工業者和商人的種種壓制掠奪,最兇狠的無過于萬曆時的稅使、礦監對城鎮居民的搜刮及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