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國氣候學家柯本的氣候分類法,把年降水量不足254毫米的氣候稱為沙漠氣候。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僅相當于日本1天的降水量),而且,那裡的晝夜溫差超過30℃。 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不僅不利于植物的生長,而且還造成了沙土地的龜裂和土質的沙化。這種幹燥的氣候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這一點,隻要看一下地球上的沙漠分布情況就一目了然了。 在地球南北緯度30。附近,有兩條鮮明的沙漠帶。一條是北半球的撒哈拉、阿拉伯和印度大沙漠,另一條是南半球的卡拉哈裡和澳大利亞大沙漠。這些地區都處在"亞熱帶高壓帶"的控制下,所以由于下降氣流的影響而久旱無雨。 除此之外,海上的潮濕空氣吹不到的内陸地區以及大山脈的下風處,也容易形成沙漠。有的海岸氣溫較高,即使有因寒流影響而變冷變濕的空氣登陸也不能形成雲,像這樣的海岸也容易變成沙漠。
版權聲明:本站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Wechat:1316747175删除
下一篇為什麼地球上會有大氣層 |
沙漠是怎樣形成的
中華百科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