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廣島南面的一個海灣裡,有些地方平時根本捕不到魚。可是有一天,一位漁民卻碰巧在那裡捕到了滿滿一網魚,這使他異常驚奇,也使其他人欣喜萬分,認為找到了一個新漁場,便紛紛跑到那裡去捕魚。可是好景不長,沒多久,那個新漁場就消失了,和從前一樣,那裡再也捕不到魚。
這實在是一個奇怪的漁場!
為了弄清真相,人們開始調查。原來,這個奇怪的漁場是一艘沉在海底的軍艦帶來的。後來,軍艦被打撈上來,漁場也就随之消失了。
沉在海底的軍艦怎麼能把那麼多魚吸引過來,形成一個漁場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不久,從美國傳來一個類似的消息:每當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在某個海區定位後,不到幾星期,就會吸引許多魚兒遊過來;可是,等石油鑽探任務完成,平台移走,那裡的魚兒也就無影無蹤了。
這兩件事使人們産生了聯想:不光是沉在海底的軍艦,就是伸向海底的石油鑽井平台的樁腿,也會把魚兒吸引過來。據此推想,軍艦也好,樁腿也好,隻要是沉在海底的物體,說不定都有聚魚的作用。于是,人們開始進行實驗。
美國人在墨西哥灣投下一些報廢的汽車,造成一個淺灘,結果,以前一條魚也釣不到的地方,如今竟能釣到大大小小的鲷、鲈魚、扁毛鱗、軍曹魚等,釣魚愛好者紛至沓來。可是過了5年,由于海水的腐蝕,汽車車體逐漸瓦解,魚群也就消散了。後來,人們又做了許多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日本是一個四周環海的島國,對漁業非常重視,所以日本人對上述試驗特别感興趣。他們把各種各樣的東西,石頭、水泥塊、廢木船、廢木箱,還有廢汽車、廢鋼鐵、舊輪船、舊塑料,甚至舊火爐、廢電冰箱、廢發電機等,都往海裡扔。結果真的取得了吸引魚群的異乎尋常的效果。于是,人們給這些東西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作“人工礁”。
其實,這些沉入水下的物體首先吸引了多種水生植物前來定居,緊接着那些依附于水生植物的大小動物前來“捧場”,然後吸引到各種魚類紛至沓來,最終形成一個小型的生态多樣性環境。人工礁不僅能給漁民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比如有效地保護幼魚幼蝦,提高其成活率,提升海洋的産魚能力,等等,還可以修複海洋生态環境,比如成倍增加的海藻就起到了淨化海水的作用。同時,投放人工礁還能阻止海底拖網作業,防止海底出現“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