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漂移“學說是怎麼提出來的

biang 中華百科 25

如果你注意一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南美洲的東海岸與非洲的西海岸是彼此吻合的,好像是一塊大陸分裂後、南美洲漂出去後形成的。20世紀初的一天,德國30歲的氣象學家、探險家魏格納在看世界地圖時也發現了這個現象。他馬上就被這個奇妙的現象吸引住了。南美洲的巴西的一塊突出部分和非洲的喀麥隆海岸凹進去的部分,形狀十分相似。如果移動這兩個大陸,使它們靠攏,不正好吻合了嗎?"莫非是太古的時候,這兩個大陸本就是一個?"這确實是一個前無古人的設想。因為從來人們就認為大陸是不動而又不變的。大陸會裂開,又會漂移,豈非成了奇談怪論?魏格納是個百折不撓的人,他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開始大量收集證據,埋頭鑽研。事實不斷地告訴他:各大陸邊沿不但地形相似,而且動物相似,這種情況不但存在于南美洲和非洲之間,而且存在于亞洲和歐洲、澳大利亞、南極之間。經過兩年的潛心研究,使魏格納确信,地球的大陸原先是一個整塊,大約距今3億年以前開始分裂、向東西南北移動,後來才成為現在這個模樣。于是,他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說"。1915年,魏格納發表了《大陸及海洋的起源》,充分論述了大陸漂移的證據。他認為,全世界實際上隻有一塊大陸,稱泛大陸。構成地殼的矽鋁層比它下面的矽鎂層輕,就像大冰山浮在水面上一樣,又因為地球由西向東自轉,南、北美洲相對非洲大陸是後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亞則向東漂移了。泛大陸的解體始自石炭紀,經二疊紀、侏羅紀、白垩紀和第三紀的多次分裂漂移,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在當時,魏格納的學說當然不能被正統派所接受。然而,在他死後幾十年的科學新發現,卻進一步證明了他那個大膽的學說是有科學根據的可靠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