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什麼
-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 詩文賞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什麼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什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什麼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翻譯: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2、出自宋朝詩人蘇轼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3、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關于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胧,缥缥渺渺,又顯出别一番奇妙景緻。
2、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 蘇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 湖指杭州西湖。
5、湖光山色相映,風景绮麗。
6、全詩先寫“晴”,次寫“雨”,最後兩句結合起來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語贊美西湖無時不美的迷人景色。
7、将西湖喻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論。
8、湖因詩而名“西子湖”。
9、拓展資料:《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 蘇轼的組詩作品。
10、這兩首贊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
11、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
12、第一首一般選本不收錄,其實這首詩也寫得不錯,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
13、兩首對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寫詩時的思想感情。
14、詩意: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蕩漾,閃爍着粼粼的金光。
15、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裡,山巒在細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種奇特的美。
16、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1、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2、出自宋代蘇轼《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之二)。
3、白話文: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隐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4、白話文: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詩文賞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什麼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轼
其一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其一)譯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注釋
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⑵朝曦:早晨的陽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其二)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豔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适宜。
注釋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③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④空濛:細雨迷茫的樣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⑥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賞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潋滟”,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裡,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内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并非隻适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裡,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别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轼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将“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緻,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隻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隻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内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緻“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将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隻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鹹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态。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着落。蘇轼的意思是說,多數人遊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豔”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隻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号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什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如下:西湖水在燦爛晴陽的照耀下,水面顯示出波光閃動的樣子,看起來很美;西湖周圍的群山在雨幕的遮罩下,呈現出迷茫缥缈的樣子,也顯得非常奇妙。
水方潋滟晴方好的出處
“水方潋滟晴方好”出自宋代詩人蘇轼的詩歌《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歌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豔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适宜。
賞析:
全詩前兩句描繪了西湖在晴天與雨天的美景,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全詩後兩句以絕色美人喻西湖描繪得形象傳神,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适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