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什麼意思(唐三彩是什麼意思解釋一下)

biang 中華百科 992

本文目錄

  1. 唐三彩中的"三彩"是什麼意思
  2. 唐三彩什麼意思
  3. 唐三彩的意思是什麼

唐三彩中的"三彩"是什麼意思

中國陶瓷珍品之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種精美陶器。盛唐時代發達的政治經濟文化使當時的制陶業十分繁榮,唐三彩陶器是這種制陶工藝繁榮的重要标志。在全世界的許多博物館、閏術館及私人藏家手中,保存着許多造型優美、釉色斑斓的唐三彩作品,有立體陶塑,有各種形制的器具。當我們看到那些奔騰的駿馬、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看到那些形态各異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形态各異的動物、禽鳥等唐三彩精品時,會從心底裡發出對唐代發達制陶工藝的贊歎。這些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運用火的藝術使之成為不朽的藝術品,這是唐代無數不知名的陶藝家藝術和智慧的結晶。

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它的制作是人類制陶史上的一個閃光點。

什麼是唐三彩呢?

唐三彩實際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由于它燒制于唐代,所燒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黃、綠、白三種顔色,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稱,實際上,它所用的色彩還包括藍、赭、紫、黑等。這種彩色釉陶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工藝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對含有有色金屬元素的各種原料有了新的認識而制作成功的。之間曆經了一個由粗到精的緩慢燒造發展過程,到唐供時,終于燒成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一詞,不見于古代文獻,最早的記載是民國時期。而世人對唐三彩的重視大約在本世紀初,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築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損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頗多的唐三彩作品。這批唐三彩被運到了北京市場上,受到了國内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視和古玩商的垂青,從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建國以來,唐三彩之名長期沿用至今,當然,專業研究者則多以“唐彩色釉陶”之名稱呼,從嚴格意義上說,後者更具科學性,因為從工藝上看,唐三彩是“釉”而算不上“彩”,但唐三彩是約定俗成的名稱,有廣泛的影響,因而保持這一名稱具有普遍意義。唐三彩在唐代的盛行并予以大量制作有其深刻的曆史背景和現實意義。7世紀至世紀的唐朝,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空前繁榮,文化藝術昌盛,國賓的強大促使了各方面的發展。陶瓷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從另一角度看,唐三彩的出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必然産物。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導緻了唐代統治階級生活走向奢侈和豪華。這種追求奢華、講究排場的生活方式,集中反映于等級森嚴的典章制度在殉葬品的使用方面,亦即唐三彩陶器方面。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種厚葬之風,上自王室成員,下至士大夫階級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厚葬之風使唐三彩的燒造數量及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大大刺激了唐三彩陶器的生産。對外貿易的發達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廣闊的海外市場。至公元9世紀,唐三彩陶器開始向外輸出。由于政治經濟的發達,緻使各國商賈有的遠涉重洋、有的沿着“絲綢之路”來到長安、洛陽和揚州等地,把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商品運回自已國家。根據外國考古發掘資料,在不少國家的許多地方已發現了唐三彩的蹤迹。較重要的地區如埃及開羅南郊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達北面的薩馬拉和伊朗的内沙布爾等。另外在朝鮮半島和日本也有大量唐三彩陶器發現,尤其是日本奈良的大安寺遺址,福岡縣宗像郡玄海町沖之島、禦坊山古墳和福岡大牢府遺址等發現了唐三彩壺、瓶、罐、枕等不同造型的器物和陶片。一些國家在輸入了唐三彩陶器後,仿燒了類似的風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鮮的“新羅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這些國家制作的三彩陶器,在風格上與唐三彩陶器各有不同,但從這些陶器上還是可以看到唐三彩的基本風格。

唐三彩從唐初開始制作,其間經曆了初創走向成熟時期、高峰時期和衰退時期三個曆史階段,這三個階段與通常劃分的唐代三個重要曆史時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緻相同。公元7世紀初到8世紀即武德年間至武則天執政以前,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長燒造過程中的初創時期。其在量制作的多為單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品種較為單一。這個時期的産品以陝西禮泉縣唐太宗時代的名将張士貴墓出土的釉陶器和鄭仁泰墓出土的彩繪釉陶器為代表。但這兩墓出土的陶器還不能算是典型的唐三彩陶器,當然,這時期唐三彩肯定已經開始燒造了。第二階段為武則天上台到唐玄宗統治時期,即公元8世紀初到8世紀中葉,這一階段包括了開元天寶和整個盛唐時代。随着唐朝國力的強盛,唐三彩陶器也随之進入鼎盛時期。因為經濟的發展,厚葬之風随之滋漫,無論皇親國戚、文武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都有唐三彩陪葬。現今所見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這一時期,其燒制數量之多,質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燒造的最高水平。公元8世紀中葉到10世紀初,“安史之亂”的出現導緻了唐王朝政權的動搖,政治經濟嚴重衰退,唐三彩的制作也随之進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風一去不複返。唐三彩的燒造已成了強弓之末,随着唐政權的減亡,唐三彩也結束了它的曆史使命。

“洛陽唐三彩”是今人十分熟悉的一個概念,顧名思義,洛陽是唐三彩的産地,其實,這可能是一個不十分确切的概念,因為洛陽隻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陶器,但至今未找到燒造唐三彩的窯場,倒是離洛陽不遠的河南鞏縣卻是唐三彩的故鄉。從現有考古資料來看,唐三彩陶器窯場較多的分布于北方地區,主要有河南鞏縣、陝西銅川耀州、河北内丘和臨城。除此之外,還有四川邛崃。其中最有名的要屬河南鞏縣的唐三彩窯場。

唐三彩的品種很多,有器物、有立體塑像、有明器、也有生活用具。從現存的各種唐三彩看,它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最完整的手工藝品,幾乎沒有一種唐代手工藝品的種類可以超過唐三彩的品種。概括起來,唐三彩大緻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人物塑像(包括人首獸身的鎮墓獸)

人物塑像亦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俑類,唐三彩的俑也有多種,大型作品如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還有人首獸身的鎮墓俑或鎮墓獸。中小型作品如男立俑、女立俑、騎馬男俑、騎馬女俑、胡俑、戲弄俑等。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及鎮墓獸通常出土于身份很高的皇親國戚和官吏墓中,這些作品一般身材很高,有的七八十厘米,有的可達一百多厘米。

二、動物塑像(包括飛禽走獸)

除各式陶俑外,唐三彩中的動物塑像也是豐富多采的,在各種動物塑像中,馬和駱駝最為引人注目。在唐三彩中出現如此之多的馬和駱駝,是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曆史相一緻的。集中反映了當時發達的交通運輸業。唐三彩中還有其它造型的動物諸如:豬、羊、兔、雞、鴨等應有盡有。

三、生活用具

唐三彩中最常見的是那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器具,如盤、三足盤、洗、碗、壺、罐、瓶、尊、缽、枕等。那些生活用具中包括飲食用器、文房用器、化妝用器、儲藏器等多種類别,但大多數器物可能作為明器用以陪葬,因為從實物看,絕大多數生活用具是從墓葬中出土的,尤其是一些小件器更是毫無價值,隻能是明器。

四、模型

唐三彩中還有一種模型類制品,作為陪葬品中的一個方面,唐三彩模型的多樣化是顯而易見的,為了使那些已死去的人過與生前相同的生活,一些有身份的人墓中通常會被安排置放各種不同的模型,為在曆代墓葬中均可見到。

唐三彩是局限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随着唐王朝的減亡,唐三彩也随之消失。唐代以後,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在北方地區流傳繁衍,其中包括契丹民族的三彩和北宋三彩,還有金代的金三彩等。但它們的藝術水平與唐三彩相比較為遜色。風格也有較大的區别

唐三彩什麼意思

唐三彩,是從唐墓挖掘出來的陶器之泛稱,後來學者視為一種陶瓷分類上的術語。

唐三彩并非專指那三種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來的各類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隻有單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卻具有較複雜的多彩顔色。一般而言,除了胎體的白地之外,鉛黃、綠、青三彩最為普遍,在三彩的調配技法上,也最富藝術的韻味。

唐三彩的器皿較少,而小馬、小家畜、小家禽數量較多,均具豐美的藝術意匠,尤以各種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頭,最具藝術價值。

三彩器正表現出唐代各種實際生活所應用的器物,而在這些器物中,卻把當時社會生活的形态很完備的呈現出來,由此獲知殉葬的明器與其他器物的形制與數量,均按照墓葬者生前官階,以及門第的大小而定。

唐三彩的興起原因:

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它的曆史原因。首先陶瓷業的飛速發展,以及雕塑、建築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不斷發展,因此從人物到動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現出來。

唐代貞觀之治以後,國力強盛、百業俱興,同時也導緻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風日盛。

唐三彩當時也是作為一種冥器,曾經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規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說可以允許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實際上作為這些達官顯貴們,并不滿足于明文的規定,反而他們往往比官府規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數,去做這種厚葬。

官風如此,民風當然也如此,于是從上到下就形成了這麼一種厚葬之風,這也就是唐三彩當時能夠迅速在中原地區發展和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的意思是什麼

唐代陶器與陶俑上的釉色,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也是當時社會審美的一種反映。所謂“三彩”,其實不僅僅局限于三種色彩,而是涵蓋了多種色彩,如白色(通常略帶黃色)、淺黃、赭黃、淺綠、深綠、藍色,甚至還有少量的茄紫色。這些色彩的使用,不僅豐富了陶器的外觀,也賦予了它們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彩釉的器物大多模仿金屬制品,其中不乏用于陪葬的冥器。初唐時期,這種技藝達到了頂峰,不僅在造型上追求逼真,還在色彩搭配上下足了功夫,使得陶器更加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時空,重現古代生活的點滴。到了遼代,這種技藝仍然十分流行,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三彩釉器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成為一種漸漸衰落的藝術形式。

三彩釉陶器的制作工藝複雜,從選土、塑形、上釉到燒制,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尤其是上釉環節,匠人們需要精确掌握釉料的比例和燒制的溫度,以确保最終成品的顔色和質感達到理想狀态。這種技藝的傳承,不僅體現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藝,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文化繁榮。

随着時間的推移,三彩釉陶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它們所承載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價值并未因此消失。如今,我們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唐代的社會生活、審美觀念以及工藝技術。

三彩釉陶器之所以能在唐代盛行,除了其精美的外觀,更在于它所蘊含的文化内涵。這些陶器不僅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景象,還反映了人們對于死後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無論是作為日常用具,還是作為陪葬品,三彩釉陶器都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義。

盡管三彩釉陶器在後來逐漸衰落,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價值,依然在現代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研究。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曆史和文化,感受那個時代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