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字體
适合書法入門的字體有篆書,隸書和楷書,不建議書法入學就學行書和草書。書法字體,總的來講,就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五種字體,有些人會想,學書法是不是要從篆書開始,按照文字的演變,一步一步學到草書,但其實這五種字體的出現年代并不是按這個順序來的。
先是有篆書,然後有隸書和草書,沒錯,在有隸書的時候就有草書了,不過那時候的草書叫章草,字與字之間沒有連寫在一起,而且帶有部分隸書筆法。再之後出現了楷書,然後行書和今草,今草就是我們如今所見到的草書。
篆書,隸書,楷書都适合無基礎的初學者,行書雖然也可以,但是不建議初學以行書入門,草書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沒有哪個書法老師會讓初學者從草書入門。
擴展資料:
書法入門的基本步驟:
1、選帖
第一步:選帖。開始學書法,一定要先選定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這很重要,選帖是方向,方向錯了,後面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2、讀帖
第二步:讀帖。練字不讀帖,就如走路不看路不記路,就會亂走也會迷路。選定字帖後一定要經常觀摩,仔細研究,這就是讀帖。
3、臨摹
第三步:臨摹。有了讀帖的基礎,就要開始臨寫,有時也可以用透明的紙蓋在上面描寫,這叫摹。臨和摹各有不同的功效。一般來說臨得筆法,摹得結構。
4、背臨
第四步:背臨。第三步都是對着字帖進行的,我們也可以叫對臨。經過長時間的對臨和記憶後就要開始背臨了,背臨就是離開字帖把字帖上的字形結構章法等盡量接近地寫出來。
5、意臨
第五步:意臨。前面都是入帖階段,深入到字帖裡去,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出帖了,這時可以加上你的理解和情感進行臨寫,還可以用你所學習的字帖的方法和技巧進行創作書法作品。
兒童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
兒童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如下:
在開始接觸書法之後,一定要先選定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這對以後的學習十分重要。選帖是學習成敗的方向,如果方向選擇錯了,後面可能就事倍功半了,關于具體怎麼選帖,可以參考一些專門選帖的詳細文章。
楷書技法完備、結構标準,能夠很好的訓練書寫者在書法上的各種能力,楷書好辨認、容易理解,是初學書法的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學習完楷書,無論是以後接着學習魏碑、隸書、行書和草書都比較容易。
先練習小篆,如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秦代李斯的《峄山碑》等等,通過小篆來練習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是書法的最核心的筆畫,一開始學習書法就掌握了它,對于以後的學習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隸書入手如果從隸書入手,隸書寫的很好,但是後來練習楷書和行書的時候比較困難,很難從隸書的影子裡擺脫出來。
因為隸書本身比較扁,這些同學無論寫什麼都是扁的,加上隸書裡的鈎畫和撇畫還不成熟,寫行書和楷書的時候會遇到困難。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鈎、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于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鐘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1、選帖
第一步:選帖。開始學書法,一定要先選定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這很重要,選帖是方向,方向錯了,後面可能就事倍功半了,關于具體怎麼選帖,陳嘉強老師在書法巴巴公衆号有一篇文章專門作了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
2、讀帖
第二步:讀帖。練字不讀帖,就如走路不看路不記路,就會亂走也會迷路。選定字帖後一定要經常觀摩,仔細研究,這就是讀帖。
3、臨摹
第三步:臨摹。有了讀帖的'基礎,就要開始臨寫,有時也可以用透明的紙蓋在上面描寫,這叫摹。臨和摹各有不同的功效。一般來說臨得筆法,摹得結構。
4、背臨
第四步:背臨。第三步都是對着字帖進行的,我們也可以叫對臨。經過長時間的對臨和記憶後就要開始背臨了,背臨就是離開字帖把字帖上的字形結構章法等盡量接近地寫出來。
5、意臨
第五步:意臨。前面都是入帖階段,深入到字帖裡去,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出帖了,這時可以加上你的理解和情感進行臨寫,還可以用你所學習的字帖的方法和技巧進行創作書法作品。
古人學書法也不見得都是很小才學。孩子剛開始的啟蒙就是背誦和識字。會寫會念就行。等稍大再學書法,一般十歲左右。幼兒學書,骨軟易傷。學書法不僅僅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
幾歲的孩子不一定有足夠的耐心、體力(如長時間站立懸肘作書)、悟性去琢磨書道,等到合适的時間再學才事半功倍,不然适得其反,對書法有恐懼厭煩的情緒。事無絕對,也有悟性極佳性格沉靜的孩子,可以早一些學習。
學書法的好處
好處是:傳統經典書法作品在展現美感的同時,還會給人以啟迪,具有很強的教化作用和醒世作用。
書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内容:
1、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感的一門藝術。
2、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
3、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
軟筆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
在學習軟筆書法前,先對書法史有個大概的了解,你會發現,書法曆史悠久,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風格:漢代的隸書、魏晉的行書,唐朝的楷書,唐朝的張旭和懷素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們二人是草書的代表人物。學習書法史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對日後的創作也要很大幫助。想要快速了解書法史的話,可以了解一下王镛的《中國書法簡史》。
不同的毛筆書體,對運筆的要求不一樣,所以基本筆法是初學必學的,筆法可分為八種,折筆、提筆、駐筆、頓筆、衄筆、蹲筆、挫筆、搶筆。
1.折筆:折筆為一橫一豎,筆鋒折角翻轉,從而顯現出一個棱角。
2.提筆:跟字面意思一樣,就是寫完把筆提起的那一個筆畫,提筆需要掌控一定的力度,避免太細或太長,提筆用于一個字筆畫的銜接。
3.駐筆:駐筆力度稍輕,就是在寫字時的稍微停頓稱為駐筆,很多字在起、收筆之前都要駐一下。
4.頓筆:頓筆與駐筆相似,是在筆末收尾,頓筆力度重。
5.衄筆:衄筆就是一個勾,在頓筆後順勢向上。
6.蹲筆:用力比頓筆輕,頓筆是由上往下,然而蹲筆是往右下,像一個人蹲着的樣子。
7.挫筆:多用在轉彎的地方,先頓在挫,轉動筆鋒。
8.搶筆:筆鋒部分,幹淨利落,一個筆到盡頭。
這些基本筆畫不需要每個都強行用上,根據各人的作品和習慣,需要不斷的嘗試和琢磨,寫軟筆字也是一個修心的過程,在學字的同時學耐心、恒心。
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 零基礎怎麼學書法
您好,根據我學習書法的經驗,從篆書和隸書入手比較好,因為篆隸在技術上相對簡單,在氣息上很高古。
可以先學篆書裡的中鋒行筆,再經由隸書掌握方筆。方與圓是筆法構成的最基礎的表達方式,這些技法為之後的楷書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同時又解決了重要的氣息問題。然後,可以系統地學習唐楷,在顔真卿處學會把筆鋪展開,在歐陽詢處學骨力和結構,在褚遂良處學線條的表現力,再在虞世南處學到一種由精神到筆端的虛靜……如此再到行書、草書,都有次第。
我把自己學習的順序分享一下,供您參考。
從臨寫《峄山刻石》入手,通過一段時間練習使線條達到“圓、轉、厚、通”,為書法打下良好基礎,然後可以臨寫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和吳讓之的《宋武帝與臧焘敕》等,感受一下篆書墨迹作品;然後可以練習一下經典的隸書碑刻如《張遷碑》《曹全碑》等,再寫寫漢簡如《居延漢簡》,清人隸書如伊秉绶作品等感受一下墨迹隸書。
峄山刻石
張遷碑
之後再選擇合适的楷書字帖臨寫,如顔真卿大人的《勤禮碑》,歐陽大人的《九成宮》虞世南大人的《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大人的《雁塔聖教序》等,學習唐人書法的法度,提高對字的結構的認識。
顔勤禮碑
九成宮醴泉銘
雁塔聖教序
孔子廟堂碑
之後可以臨臨小楷的經典法帖如鐘繇《宣示表》,王羲之《黃庭經》,王獻之《玉版十三行》,鐘紹京《靈飛經》,趙孟頫《道德經》等,練習對毛筆筆尖彈性的認識及控制。
宣示表
道德經
接着再進行行書的學習,如練習智永禅師的《千字文》,懷仁禅師的《集字聖教序》,王羲之的《蘭亭序》,趙孟頫的《洛神賦》等等,繼續練習對毛筆的控制。
千字文
蘭亭序
之後,可以選擇再喜歡的隸書、唐楷、魏碑、行草書等等進行臨寫,增加見識。臨寫到一定程度後可以開始脫帖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