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荷盡已無擎雨蓋擎是什麼意思荷盡已無擎雨蓋擎的原文及翻譯
1、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擎雨蓋”就是指荷葉。
2、出自《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作于元_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抒發了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是一作:正是)
3、譯文如下: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隻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
你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意思是什麼
“荷盡已無擎雨蓋”這句詩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轼的《贈劉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
【作品原文】:
《贈劉景文》
蘇轼〔宋代〕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白話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隻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詞句注釋】:
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轼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
擎:舉,向上托。
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菊殘:菊花凋謝。
猶:仍然。
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後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
須記:一定要記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将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曆秋末冬初。
【作品賞析】:
此詩寫初冬。
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隻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雲:“菡萏香銷翠葉殘。”王國維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蘇轼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飒至極矣。
然則作者嗟歎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筆勢劈空振起,轉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飒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貞亮之節,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之勢;事實卻側重在“傲”字上。“擎雨”之“蓋”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幹二淨;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平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
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橙黃橘綠”,又呈現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重、矜平躁釋的美的感受。古人說:“情随事遷”。而東坡妙處,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賢如東坡誠不可臻化。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當時蘇轼正在杭州任職,任兩浙兵馬都監的劉季孫也在。兩人過從甚密,交情很深。詩人一方面視劉景文為國士,并有《乞擢用劉季孫狀》予以舉薦;另一方面贈此詩以勉勵之。
【作者簡介】: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轼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潇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擎是什麼意思
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擎”的含義是舉,向上托。
這句詩出自北宋詩人蘇轼的《贈劉景文》。在這首詩中,蘇轼通過描繪荷花的敗落和菊花的殘敗,表達了秋天的蕭瑟和凄涼。同時,他也通過“已無擎雨蓋”這一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荷花的敗落,并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季節的更叠。因此,“擎”的含義是向上托,這一動作形象地表現了荷花的形态和特點。
荷盡已無擎雨蓋中的擎雨蓋指的是什麼意思
1、意思是:荷葉舒展向上托起的樣子。
2、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轼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贈劉景文》,這首詩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
3、原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4、譯文: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隻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是什麼意思
1、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翻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隻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
2、《贈劉景文/冬景》【作者】蘇轼【朝代】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3、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隻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中最好的景緻你一定要記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