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冰都是白色的,你見過藍色的冰嗎?在遙遠的極地和高山地區,存在着大量的冰川冰,這些冰中有許多就像天空一樣是藍色的,透着一股神秘的氣息。同樣是冰,為什麼我們常見的冰是白色的而冰川冰卻是藍色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冰川冰的形成過程說起。
我們通常所見到的冰都是由液态的水冷卻到0℃以下凝結形成的,但冰川冰的形成過程卻不同,它的“前世”并不是液态的水,而是固态的雪。在極地和高山地區,寒冷的氣候使得全年的降水均是固态形式,也就是說,在那裡隻會下雪而不會下雨。
同樣由于寒冷,落到地面的雪很難融化,這樣,地面上的雪就會越積越多。新落下的雪蓋在之前的雪上面,壓力越來越大,原本比較松散的雪會被逐漸壓實,變得越來越硬也越來越緊密,先形成球狀的粒雪,再進一步壓實,最後就會形成冰川冰。
在這個過程中,原來松散的雪之間存在的空氣有一部分會被擠出去,還有一部分會被封閉在最後形成的冰川冰之中,形成一個個小氣泡。形成之初的冰川冰還沒有變色,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冰一樣,也是白色的。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冰就會變成美麗的藍色,這就是那些被封閉在冰川冰中的小氣泡們的功勞。
冰川冰形成後,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雪壓在它上面,使其進一步被壓實,變得更加緊密,那些被封閉的小氣泡就會變得越來越小,當它們小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對陽光産生散射作用。陽光中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不易被散射,而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卻很容易發生散射,于是跟蔚藍的天空一樣,冰川冰也變成了令人賞心悅目的藍色。
冰川冰呈現藍色同天空呈現藍色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光的散射作用,隻不過在冰川冰中微小的氣泡代替了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小水滴等的作用。想象一下,在古老的冰川之下還隐藏着另一個“藍天”,那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