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隸書學哪個碑帖好
隸書學秀美風格的有《曹全碑》、《朝侯小子碑》;方正樸實的有:《張遷碑》、《鮮于璜碑》;風格典雅的有:《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摩崖刻石類有:《石門頌》、《西狹頌》等等。
學習隸書,要選擇一些風格成熟、作品筆畫清晰、結構标準、風格穩定的作品,這樣的作品結構和筆畫都有規律可循,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更快的入手,适合初學者學習。學會這樣的字帖,再去練習其它的隸書就會輕松很多。
以上的這些字帖無論是初學,還是後期作為主帖練習都非常值得學習。
初學書法隸書字帖的挑選方法
1、堅持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不是追最早、最古的東西。而是一種學習的原則,也是一種目标和境界。之所以隸書多以東漢時期的碑刻為學習範本,而不是以簡牍隸書為入手字帖,也是這個道理。東漢的隸書法度最完備,風格最成熟,适合初學。孔廟三碑《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曹全碑》、《張遷碑》、《華山碑》、《封龍山頌》和《石門頌》等,為大家所喜愛,習臨最多。
2、尊重自己喜好
以自己喜好選帖,并不是無原則,俗話說,喜歡就好,隻有喜歡,才會激發鬥志和信心,才會心甘情願堅持下去。
漢簡牍的率性飄逸、熹平石經的端美雄健,史晨的端莊整嚴、乙瑛的俊逸流暢、禮器的意趣奇絕、曹全的秀麗典雅、張遷的樸拙沉着、華山的神完氣足、封龍山的古健方正、衡方碑的豐腴方整、石門頌的渾厚韻趣和摩崖石刻的自然天趣等,以及唐隸的妍美、清隸的奔放多變等,好比穿衣服,選适合自己喜歡的隸書風格,其實也是可取的。
但要注意取長補短,融會貫通,以不斷提高自身的眼力好審美水平。
3、适時調整字帖
初選的字帖,經過多年的學習,已經掌握,可再選字帖,或選風格相近,或選風格甚遠皆可。這并非這山望那山高,而是更好地拓寬隸書的視眼,豐富隸書筆法,從為創作打下良好基礎,進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隸書風格。
隸書碑帖有哪些
隸書碑帖:
1、張遷碑
《張遷碑》是東漢晚期作品。
古樸淳厚,雄強大氣,堪稱漢碑中此類風格的代表作。
通篇運筆多采“方筆”,用筆棱角分明,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
筆道粗細介于二分筆與三分筆之間。
字内布白較少,厚重感、體積感較之其他漢碑尤為明顯,
每個字所占用的空間也較為勻稱,複雜的變化都表現在筆畫内部。
該碑在結體上以扁方為主,構字形态獨特,方整勁挺,結構謹嚴,筆法凝練。
書風端正樸茂,方勁雄渾。
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着有力,古妙異常。
2、曹全碑
全稱《郃陽令曹全碑》(國寶級文物),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刻于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十月二十一日。
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曆代書家推崇備至。
從此碑的書藝上看,其用筆特征是很明顯的。逆入平出,以圓筆為主,
運筆如順勢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筆,不激不勵,筆勢穩健,婉麗綽約,明媚多方。
此碑的陰柔之美為其特色。
婀娜多姿,體态窕窈,豔而不俗,秀而尤清,中宮緊收,精氣内藏,
舒展如群鶴翔翅,雅靜端莊,得華貴于古厚之中,寓清秀于風月之間,
筆精墨妙,豐腴蘊藉,情馳神縱,超逸優遊,意氣靈和,開明麗清雅一路。
隸書先練哪個碑最好曹全碑還是張遷碑
隸書入門最好的碑帖其實不是曹全碑,也不是張遷碑,而是乙瑛碑。
為什麼呢?下面嘉強就具體分析一下。
一、曹全碑和張遷碑都有非常明顯的風格,初學書法不宜選擇風格過于明顯的碑帖,這樣容易形成一種定向思維,以為這種字體就應該是這樣子的。
經常有人說,你寫的隸書怎麼沒有雁尾呢,這就是被單一的思維所限制住了,隸書并不是靠雁尾要決定的,而是靠一種态勢,即使沒有雁尾,也能一眼就看出是隸書。
很多一開始就學曹全碑或隻學曹全碑的人,思維裡就形成了一種定勢,認為隸書就一定要像曹全碑,這其實就是初學選擇碑帖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學習範圍比較窄所造成的。
二、乙瑛碑具有隸書大部分的共性,是非常包容和開放的,由此入手,可以學到隸書的通用技法,不僅可以學到曹全碑的圓筆,也能學到張遷碑的方筆,不僅能學到瘦硬的筆法,也能學到寬博的筆法,是一舉多得的。
乙瑛碑的方筆和圓筆表現得都非常明顯,特别是起筆之處,你能從中學到非常正宗的方筆技法,也能習到精到的圓筆方法。
在線條的中段,也是方圓結全的,不象張遷那樣以壓着筆行筆為主,而是提按結合得非常和巧妙,有時純用按筆以顯方重,有時純是圓筆以顯立體飽滿,有時則按中有提,節奏變化多端,線條豐富精練。
三、乙瑛碑規整中又帶有靈動,表面看雖然以工整為主,但細看就能發現很多用筆是非常生動活潑的,這對開拓初學者的眼界是非常有幫助的,是訓練眼力非常好的碑帖。
初學書法,訓練眼力非常重要,因為書法就是一種視覺藝術,就是要靠眼睛去觀察感受,乙瑛碑的豐富性就能訓練到眼力,乙瑛碑的工整性又能讓初學書法的同學能看清筆畫的脈絡,學起來比較容易上手。
在相背方面乙瑛碑也是相背結合的,雖然總體是相背為主,但時不時也采用相向的态勢,特别是在一個字裡,并不單純用一種方式,而是大多以相背結合的方式進行,增強了字的美感和藝術性,讓人越看越美,細細品來,總是覺得意猶未盡。
四、先學乙瑛碑可以為後面的隸書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因為乙瑛碑是開放和包容的字體,寫法上并不彰顯個性,而且融合了隸書的基本寫法,因此為後面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學完乙瑛碑再去學其它碑帖,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學完乙瑛碑再去學禮器碑,你會對瘦硬的用筆心領神會,學張遷碑時會對方筆得心應手,學曹全碑時會對圓筆印象深刻。
因此,嘉強認為隸書入門最好的最好的碑帖是乙瑛碑。學書法有時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正确,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避免做無效的積累,讓書法學習之路更順暢和快捷。(陳嘉強)
初學書法,應練隸書還是楷書
其實都可以的。
如果你是初學者那麼我建議根據你的興趣。你可以找兩本字帖,一本曆代優秀楷書碑帖集;一本曆代優秀隸屬碑帖集,看你喜歡那種字體,就練那種。因為書法是靠堅持的,你自己都不喜歡你練習的字體怎麼堅持?
從你以後發展,學習行書,草書來面講,兩者是各有利弊的,沒有好壞之分。鑒于你初學,就不多說一些理論了。另外練習時一定要多看,多比較,才能更好理解字體。
看了其他朋友的回答我來補充一些。
大部分朋友認為先從楷書上手比較好,這的确是現在學書法的主流,包括我也是先楷書,現在草書。
但是根據我自己這些年來的體會,其實真的是各有利弊,通俗的說,楷書入手,容易把字寫呆闆;隸屬入手,容易把字寫輕浮。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隸屬入手學習,學習米芾,黃庭堅,蘇轼等人的字能容易一些。楷書入手,學習二王、懷素等人的字能容易一些。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楷書,太規範,法度太森嚴,的确鍛煉筆力,但是以後要打破這個規則和法度,就不容易了。所以從古至今,大書法家其實兩者都臨習過,且都有一定造詣。
隸書一般從什麼碑帖開始比較合适
《乙瑛碑》。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無額。隸書,18行,行40字。桓帝永興元年立,碑在山東曲阜孔廟。
每頁,縱28.2cm,橫14.6cm。與《禮器》、《史晨》并稱"孔廟三碑",曆為書家所重。此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
漢隸經過秦時的濫觞、東漢章帝時的發展,至桓、靈帝時達到鼎盛。《乙瑛碑》就是漢隸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碑刻是東漢開始盛行的一種刻石類型。東漢時期,統治者崇尚儒學,提倡名節孝道,盛行私立授受經學,社會上厚葬、樹碑之風興盛。
《乙瑛碑》是漢隸最興盛時期的典型作品,它除了具有漢隸在用筆結字等方面的共性外,還有自己的個性,即藝術特色。